第216章 时光流逝梦依然
作者:牧人霖汐      更新:2022-05-29 01:52      字数:2255
  【2018年】

  美丽而多情的月牙河冰封了三次、开化了三次;孔雀屏草原上的野花凋零了三次、绽放了三次……

  一千多天的日子,就这么悄悄溜走了。

  2018年的春风,扑面而来,紧接着就是绿色满眼了……

  …………

  这三年里,袁野没有找到工作,他根本不想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东打工西打工的,总之是没有成功。除了年龄增加到了二十五岁,腰包还是瘪瘪的,童年时就播下的发财的种子却没有发芽儿。

  难道,富裕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吗?

  袁野心有不甘啊!

  …………

  袁月亮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并不是高升了,不是“总经理助理”的“助理”二字被拿掉了,而是选择了——离开!

  原因很简单,自己创意的“家在×××”休闲体验游的方案竟然被窃取了!而且,这个人还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最好的舍友、无话不谈的闺蜜——乌云。

  袁月亮看到了人性的丑陋。毅然决然选择远离“乌云”,奔向“晴空”。到青河市应聘到了环投集团,从一名小主管干起,要干出一番新的天地……

  …………

  孟静的工作还是老样子,如果不参加考试,几乎就没有正式进编的可能性。与以往相比,“铃铃、铃铃”的笑声少了许多,并不是因为工作不顺心,而是生活上不开心。特别是这期间,因为刘燕燕还和袁野闹了误会……

  …………

  孔雀屏草原上,鲍家的牧点发展了,但并没有壮大。因为要控制载畜量,切实做到草畜平衡,一旦超载放牧,草原就会退化的。

  鲍锁链毕业后留在了外地闯荡。鲍锁柱全力支持阿尔斯楞的产业,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代收点儿

  …………

  月牙河村位于红楼市的市郊,近些年逐渐成为红楼市地区重要的绒毛集散地,从事绒毛生意的小商小贩多、外地客商多。从乡下收购绒毛再集中到村里来卖的商贩们,已经具有农民经纪人的特点了。外地客商从事着大宗买卖的流通,被当地人称之为“老客儿”。这些“老客儿”资金雄厚,把大量的绒毛收购后转运外地,再进行清洗、筛选,然后出售半成品。

  阿尔斯楞就是看中了村里的这一优势,选中了月牙河畔的小学校原址建成了“月牙河绒毛收购场”。

  建场之初,阿尔斯楞并没有太多地考虑流动资金的问题,认为坚持“快进快出”的原则,资金占有量不会很大。自己积攒的四五十万,应该不成问题了。

  生意场的事儿,往往不会是“想当然的”。其实在开业第一年收购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流动资金便出现了问题。没办法,阿尔斯楞只好“收手”,不再压货,而是打起了“快拳”。所以,这两三年挣的钱并不多,加入有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逐年投入,生意一直没有铺展开,做得并不大。好在村里临时打工人的工钱一分没差过,算是为村民增加收入以及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进入了2018年绒毛收购季,阿尔斯楞在资金上缺口较大。家里人都愁得没办法,乌兰图雅悄悄给哥哥鲍青山打了电话。鲍青山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和于秀兰一商量,忍痛卖掉了几十只大肥羊……

  然而,几万元钱对阿尔斯楞来说就相当于是“杯水车薪”,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这一天,会计郑明急匆匆地找到阿尔斯楞。一进门,快言快语的他就开口道:经理,现在公司账面上流动资金不足,欠着几个小贩的款都结不了啊。

  阿尔斯楞眉头一皱,问道:郑会计,你拢没拢,总共得差多少钱?

  郑明:要想闯过这段时间的难关,至少五十万。

  阿尔斯楞站了起来,思索着:五十万?

  郑明便善意地补充说:其实做咱们这行的,流动资金占用比较大——这几年没做大,关键就是咱们的钱儿——不冲啊……

  阿尔斯楞抬头看着他,咬了咬牙,说:我知道了,我想办法。

  郑明看到阿尔斯楞的样子,为他发愁,无奈地说:实在不行,还像原来似的,把库里收的货赶紧出手吧,这样的话资金马上就周转开了。只是价格上要亏一些。

  “再等一等,今年第一笔大买卖就亏本儿,不好啊。”

  郑明点点头,说:是啊,不吉利。再者说,传出去还让同行笑话。

  郑明转身正往外走,和进来的一位工人撞个满怀。他生气了,训斥来人:山子,你咋这毛愣呢?

  王山子没理他,直接来到阿尔斯楞跟前,焦急地说:经理,苏合这个该死的小贩子,把绒毛拉走了。我们都验完了他却说不卖了,这小子办的这叫啥事儿?仗着他爸是村支书就欺负人啊?

  “别说那些没用的。他是因为什么呢?”

  刚刚走到门口的郑明转回身,肯定地说:不用说,一定是差钱儿呗。一听说不能结现金,就想拉走卖给别家了。

  王山子点头默认,嘟囔了一句“这小子太不讲究了”,阿尔斯楞咬着嘴唇摆摆手,二人走了出去。

  阿尔斯楞走到窗前向外看了看,又返回椅子坐下,随手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存折打开后仔细看了看,再次确认上面显示余额真的只有二百多元钱了,把存折翻了翻又扔进抽屉,“啪”的一声推上了。背靠在椅子上,愁眉苦脸地眼望棚顶发呆。

  …………

  袁野在外混了两年,高不成低不就,被其其格硬给“逼”了回来。原来,村里成立的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合作社,推进工作一直不能让特木尔满意,他就想让袁野回来挑头儿。和袁振富、其其格一商量,两人还都表示支持。于是,这才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把袁野哄骗回来,其其格就差“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当袁振富把意图向袁野透漏时,他把脑袋晃得溜圆儿。其其格便说,“行,你不答应可以,那就给我好好复习考上公务员”,袁野实在惹不起了,跑又不敢跑,只能以“再考虑考虑”来拖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