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皇后青眼,权势滔天
作者:猎户的飞猪      更新:2022-05-25 13:09      字数:2424
  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也是先皇驾崩之后在京官员与新皇子的第一次会面。

  朝廷已经提前下了诏令,所有各地官员,不论武文各司,应当尽忠职守,不得以新皇登基之名义须臾离开驻地,以保证地方安定,保证人心安稳,。

  当然,各地藩王也已经相应的被严令闭府不出,为先皇斋戒了。

  当天一早,李元便和祖怡萱一起进宫,但是到宫门口之后,祖怡萱等京中命妇先行被带入东华门,直接穿过文渊阁旁边的三重门,过奉贤殿,直入后宫了。

  而李元等京中大臣则在东华门肃立,待一个时辰之后,才在科道官与监察御史的监督下进入皇宫。

  李元跟随大部队进入皇宫之时,走在御道上,只觉得先皇驾崩,新皇登基之后,整个皇宫的氛围好似都变了一般。

  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话对于文武百官如此,对于在宫中伺候主子的宫女太监们来说,更是一句至理名言。他们从来没有什么主动的选择权,只能紧紧的围绕着宫中权势最大者,生老病死,皆是其一句话的事情,心中所想,手中所为,无时无刻,都是为其所谋,好似这一条命,从生到死都是为一个人服务。

  乾兴?

  乾曰天,阳之意。

  兴曰起,奋之意。

  前些天,新皇的年号已经定下来了,而年节刚过,故而从新皇登基始,就是大明乾兴一年了。

  李元嘴里念叨着这个年号,看起来太后心中希望大明再现仁宣之治,或者万历中兴的局面。

  “殿阁大学士,在京三公九卿,科道诸官......依次进殿!”

  在李元走神的时候,王恩的声音响起,御马监总管的地位在太后垂帘之后依旧稳固,李元对其印象深刻,其多次和李元有过联系,而当初爆炸当晚,就是其去府上通知进宫,对先皇也算是忠心。

  在太后手下依旧掌管内宫侍卫,担任总领侍卫统领职,可见其能。

  跟随众人进了大殿,李元望着上首中央的龙椅,上面空无一人,而御座背后多了一道金绸彩凤的宽大屏风,太后就坐在那里。

  内阁的意思是新天子朱慈霖还未满一岁,算起来才刚刚八个月,故而不便露面,一切登基仪式从简,待天子亲政,再行告天祭祖。

  在韩爌的带领下,百官向着空无一人的御座行礼,也向着屏风后面的太后行礼。

  “诸卿平身!”太后的声音响起。

  平顺,温婉。

  “太后千岁!”

  韩爌等人起身之后,魏忠贤手持旨意上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魏忠贤一开口便是帝王旨意。

  殿内刘一璟眸光一闪:先皇驾崩,新皇襁褓之年,哪里来的皇帝诏曰?

  目光移动,刘一璟看到韩爌老神在在立于其身前,魏忠贤现在读的这章圣旨,想必就是出自韩虞臣之手!

  “朕闻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咨尔皇后张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朕以圣谕,以皇太后垂帘,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魏忠贤声音宏大,念完之后缓缓收起圣旨。

  “臣等领旨!谨遵圣皇旨意!”

  韩爌率先躬身叩拜:“恭迎皇太后垂帘!”

  韩爌身子一动,其余人皆是急忙跟随下拜:“谨遵圣旨!”

  一时间,殿内皆是一片迎合,下拜。

  一旁的刘一璟虽然皱着眉头,但是也不得已下拜领旨!

  但是内阁次辅的心中已经是怒火滔天!

  这是以先皇朱有效的名义下的圣旨!

  但是先皇身死突然,哪里来的遗诏?

  韩爌为了讨好逢迎太后,竟然以先皇名义下诏?其人用心可憎!

  至于皇太后......与韩爌同谋于朝政!

  “本宫本不愿临朝听制,”皇太后张嫣的声音再次响起:

  “但是先皇崩猝,天子年幼,国不可一日无君,社稷江山不可在先皇手里断送,哀家只能勉为临朝,为祖宗念,为百姓思,从今往后,望诸位大臣同心戮力,以谋社稷中兴,大明万代!”

  “皇太后一片苦心,臣等必不负所托!”

  今日韩爌和太后之间的双簧让李元都有些诧异了。

  如此这般明显?

  殿内众人再次下拜,皇太后如今临朝局面已定,众人只能服从。

  先皇结发之妻,幼帝生身之母,在以仁孝治天下的大明朝,如此法统地位,几乎无人可以动摇。

  “哀家临朝,思虑已极,京中并不安稳,冬至日之爆燃,百姓惊恐,先皇昏迷,内外皆是忧困,故而哀家有意,从新安排京属人事,卿等有何建议?”

  这是要安排自己人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皆然,女流之辈也无外。

  刘一璟已经是默然无声,他想要看一看这位新皇太后到底想要做什么?在这之前,他不会轻易出手。

  在张嫣的示意下,魏忠贤再次上前,手持另一封旨意。

  当然,已经是太后懿旨。

  “太后懿旨,镇辽候李元功勋卓著,辽东、宣府事已然名列本朝武事第一......冬至夜为纾解困局,不顾身险,哀家与新皇安危,全赖镇辽候所为......”

  魏忠贤读到这里,快速抬眼瞄了一下下方大殿中众人。

  李元有些疑惑的看着屏风,韩爌则是闭目养神,左光斗等人不必说,面露诧异。

  而刘一璟、黄嘉善已经是怒不可遏了。

  “擢镇辽候李元为京畿总督,总揽京畿军务,所属顺天府衙门,九门提督皆可管制,另领锦衣卫事务,赐进士出身,加授朝议大夫,特允出入文渊阁......钦此。”

  一句话,总揽京畿大小军务,皇后、新帝安危系于一身,军国重事无所不包,仅列内阁首辅韩爌之下。

  但轮权势,镇辽候当朝第一。

  “臣请,太后收回旨意!”黄嘉善率先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臣请,太后收回懿旨!”

  南方一系文武官员,东林党人皆出列。

  总揽京畿事务暂且不说,但是赐进士出身是什么主意?

  大明朝三百年的文治底蕴还要不要了,家法传统还用不用了?太祖皇帝定下的科考定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