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凤卿当年事(一)
作者:兮无常      更新:2022-05-29 17:52      字数:2500
  世人皆知,如烟与晋国皇后是相互承了恩情的莫逆之交。于佛祖前发下誓愿,是拜过姐妹的。

  晋国皇后唤如烟,叫阿烟。如烟也唤晋国皇后,叫阿卉。平日里,两人深情厚意,如同手足,于佛前方知恨晚,还相约白首同归。

  正如,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所曰:“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西子楼内,如烟回想起往昔一幕幕熟悉场景,不禁泪眼涟涟。她知晓是皇后赠予的,便二话不说打开了锦囊。

  锦囊之中,东西少的可怜。唯有一件青龙玉穗,一封晋国皇后的手信,还有令人分外出奇的一件物品,一件半块铜铸虎符(晋国调遣军队兵符)。

  如烟蹲下身子,长袖及发丝垂地。借着莲花炬内耀眼烛火,方才定晴一看。小心摩挲掌心中这半块铜虎符,细细端详着。

  只见,这半块铜虎符上面各有榫卯凹凸坑槽,应该是与另外一块铜虎符一一对应的。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若要调兵谴将,则需两半勘合验真,方能生效。

  一想到此处,如烟先乍是一惊!后来才缓过神来,小心的将青龙玉穗和半块铜虎符收入锦囊当中。借着烛光摇曳,摸索着放回原处。

  如烟谨慎张望,环顾见四周无人,方才小心翼翼取出那薄如蝉翼的手信。借着一点灯光如豆,手持莲花炬放于床头旁,这才端坐下来细细读阅开来。

  .........

  “一别累月。思何可知?天涯在望。不见旧友。别后萦思,愁肠日转。而今十万火急,晋国上下危难,无一惶惶不可终日。

  朝堂上下,皆为各国眼线盘踞。叛臣误国,只恐国祚将亡。与汝只恨朝夕,千言万语道不尽心酸别离。

  本宫虽为后宫之主,统领六宫,执掌凤印。生下三女一儿,想必日后也是诸多离散。

  大女儿苏凤宁,早年嫁与北宸国大将军宇文成,如今已为人妇。二女儿苏凤淚未嫁,本宫也己为她谋得一份亲事,希望她能喜欢,望日后多收敛收敛心性。

  我那小儿仁义,平日里调皮捣蛋,成天上蹿下跳一身子劲。活脱脱与她三姐凤卿猴儿般一样心性,总是不让本宫省心。

  其实最让本宫放心不下的,唯有小女凤卿。

  小女凤卿正值豆蔻,天真烂漫,易受人蛊惑。本宫视其如掌中珍宝,心头之肉。如今凤卿和亲东临,风光无限,举国上下无不欢庆雀跃。

  此次和亲,也不知是福是祸,是喜是悲。独处宫中,本宫夙夜忧叹,惶恐不安,心惊胆颤。念怕凤卿和亲路上遭人劫杀,性命不保,又恐飞来横祸,天人永隔。

  至此,日夜茶饭不思,寝不安席。本宫每每回想当年东临太子妃之事,至今乃心有余悸。

  当年,凤卿年幼无知,性格冲动。十五岁那一年刚完了及笄之礼,却因与北宸国的一纸婚约和陛下怄气。

  金銮殿前,她以一杯鸩酒为要挟。剑斩青丝持酒,洒于殿堂引天发誓,誓死不嫁北宸宇文熠。

  如若强逼,必先悬梁而自尽也!陛下大怒,夺鸩酒掷于殿并将其囚禁宫中。凤卿宁死不从,买通侍卫,只身离宫后三年未归。

  本宫虽不知,凤卿对宇文熠为何如此不满意?也不知为何到最后,对宇文熠竟有如此翻天覆地般的转变?前前后后,实乃判若两人!

  可本宫也未曾料想,她这一离宫三年竟偷偷怀了个孩子回来时。本宫始料未及,越发怒不可遏,又羞于止口!

  这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真真的气得让人跳脚!

  眼看着凤卿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本宫就一天比一天心惊胆颤。可一直藏在本宫殿中密室之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陛下日夜出访邻国,又时常忧叹凤卿迟迟未回。暗自派出去前往寻找公主的探子多如牛毛,可实际上,一个个有去无回,就算回来也杳无音讯可回。

  本宫深知,杀的了一个探子,又冒出来十个。杀了十个,又冒出来千百万个。能杀尽,终究是杀不绝的!本宫的手终究伸不了这么长,为凤卿之事日夜焦灼着也不想再伸了。

  阿烟,一张纸终究包不住火,隐瞒的事情也总有被发现的一天。

  试问一个刚过及笄之人,还是晋国尊贵无比的公主居然未婚生子?

  自己失了清白不说,万一被有心之人传出去,大肆宣扬。丢了陛下的脸面,丢了皇室的脸面,更丢了列祖列宗的脸面!

  试问,凤卿她一刚过及笄之人还能安然活着吗?

  未婚生子,不守贞洁。可是有辱皇室,羞愧祖上的皇宗大事。陛下就算万般仁慈放过凤卿,可天下人的悠悠众口也绝对放不过凤卿的!

  本宫只能狠狠心,含泪将凤卿悄悄送出宫去,送的越远越好。最好不要让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给找着,最好不要让任何一个人能够认出她来。

  如此这般,凤卿一人安全了,整个皇室也就安全了。

  哎,又过三年,这一次凤卿悄悄又回来了。她看起来精神不太好,整个人瘦了一圈不说,就连肚子里的孩子也没。

  而伴随在凤卿身边的一位宫装美妇,令本宫都未曾想到的,她便是东临皇后。

  只要东临不废后,按如今新的东临格局来讲,她理应是当今东临的太后了吧。

  当时,本宫知与她同为皇后。本宫大惊失色,而她却一脸平和,二话不说直奔朝本宫殿内而去。在密室中,那东临皇后便一五一十,十分详细的交代了凤卿之事的前因后果。

  原来,凤卿当初赌气离开宫中三年,并非一路漂泊,穷困潦倒。而是好友相邀,是直接去往了东临于好友府中住下。

  不仅如此,那位好友与凤卿还同为皇室公主。本宫也记不大清楚,叫什么名字了。

  隐约记着,是东临皇室内一元氏公主。原是许配太子东方朔当正室的。可那元氏公主并不心仪此人,其心中另有所属。

  凤卿天真年幼,性子冲动。总喜爱为朋友两肋插刀,出谋划策。可那元氏公主并非好人,心机深沉却又痴情不已。不知是用了什么的手段,将我儿凤卿坑蒙拐骗的上了那成为太子妃的花轿。

  在太子殿下成亲当天,元氏公主暗地自个儿亲眼瞧见我儿凤卿傻乎乎的上了自己那花轿之后。二话不说地直接与她那情夫里私奔天涯海角去了!

  就这样,此花轿本应是元氏公主入住东宫成太子妃的。

  而凤卿却遭元氏公主坑蒙拐骗,阴差阳错的一路坐着花轿,入主东宫,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殿下唯一的正室,且摇身一变,变成了东宫的尊贵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