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安禄山三
作者:可拉贝贝      更新:2022-05-29 21:23      字数:2381
  这一次带杨玉环来华清池共浴,便是想找回年轻时的感觉,想以此证明自己还很年轻,可是欢愉后,他还是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还是老了,人不服老不行。

  “三郎,你要回宫了吗?”

  杨玉环满面春色的看向李隆基,充满了深情与忐忑,她一个人呆在道观寂寞空虚,好不容易与皇帝见上一面,自然想多呆一会。

  李隆基深情的看着杨玉环,嘴角露出微笑。

  “玉环,朕能遇到你,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朕知足了。“

  杨玉环心中感动至极。

  “三郎,妾身也是,只盼能日日与三郎在一起。“

  “你放心,朕会尽快接你入宫的,等着朕。”

  “三郎。“

  杨玉环扑进了李隆基的怀里。

  言铛铛来京已经好几日了,一直没有等到李隆基的召见,闲来无事,带着严庄来到街上闲逛。

  走到悦宾楼面前,这座足有三层的建筑,看上去非常的高大,一进入街道就可以看见。

  言铛铛率先走了进去,店小二热情的过来迎客。

  “两位客官里面请,想吃些什么?”

  言铛铛正想回答,悦宾楼二楼的窗户打开,一人高喊道。

  “安节度使,这么巧。“

  言铛铛抬头一看,颜真卿正含笑趴在窗户上。

  言铛铛微微一笑,迅速上到二楼。

  二楼是一个大厅,里面有很多的客人,而且从穿着方面看,大部分是文人墨客。

  “哎呀,颜大人好久不见。“

  言铛铛抱拳施礼道。

  颜真卿对言铛铛的印象不错,觉得她不像传说的那样嚣张霸道,而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可能是大家对她有点误会。

  颜真卿笑着回礼,拉着言铛铛介绍道。

  “太白兄,王维兄,这位就是我经常提起的幽州节度使安禄山,安大人,这位是李白,这位是王维,都是在下的知交好友。“

  言铛铛闻言,猛地一怔,可都是盛唐时期有名的大诗人,此刻全站在自己面前。

  “太白兄,王维兄。“

  “好,好,安大人才智过人,颜兄对你是赞不绝口。“

  王维先开口,淡淡的夸赞了一句。

  李白也不落后,跟着夸赞道。

  “安大人今能得天子召见,日后必然前途无量,哈哈哈!“

  从李白的夸赞,言铛铛听出了些许失落,毕竟,此时的李白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却毫无建树,除了写诗之外,没有任何职位,可以说一直是怀才不遇,遇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职位却是步步高升,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太白兄过奖了,安某愧不敢当。“

  言铛铛象征性的谦虚了一番。

  随后,言铛铛与李白、王维等人都混熟了,彼此无话不谈,倒像是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

  几杯酒水下肚,李白诗性大发,当场就在酒桌上挥洒笔墨,大厅内的文人骚客们,自然也是不甘示弱,都踊跃参与,不时的便有人写出一首,并让众人关阅。

  当朝宰相,中书令李林甫府邸的大门外,张通儒正心情忐忑的等待着,在他的身后是六名随从,每人的手中都抱着一大堆的礼品。

  这些礼品都是张通儒精挑细选的,准备进献给李林甫,以博得其好感。

  只要自己送的礼到位了,李林甫一定会非常高兴,到时,他的计划就可以顺利进行。

  “咯吱.......“

  相国府的门缓缓打开,张通儒再一次仔细整理了一下衣冠,紧张的站在门外。

  “张先生,相国让你进去。“

  张通儒闻言,忙向后招手道。

  “走,快些。“

  “等等。“

  相府管家不满的皱了皱眉,疑惑的看向张通儒。

  “张先生,相国让你一人进去,他们这些人是什么身份,岂能随便进入相府。“

  张通儒心头一惊,自己还真是不懂相府的规矩,不过,从这位管家的语气,他能感受到对方的不满。

  “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意,还望笑纳。“

  张通儒连忙从怀中拿出一锭金子,塞到相府管家的手中。

  相府管家掂量了一下金子的分量,嘴角露出了热情的笑意。

  “张先生是第一次拜见相国,不懂相府规矩也是正常,这些礼品放在这里就可以了,清点完毕,我会把礼单交给相国,这样他老人家就会知道你的心意了。“

  张通儒连忙称谢,在相府家丁的带领下,向里走去。

  相国府正堂内,李林甫端起一杯茶,右手掀起盖子,轻轻拨弄漂浮在上面的茶叶。

  作为大唐最有权势的相国,李林甫在世人眼中是春风得意。

  不过,这些都是外人的看法,他可从来不这么认为,李隆基表面上对自己是极为信赖,将大量的政务交给他处理,但实际上,李隆基暗中却掌控着一切,没有什么能瞒过这位天子。

  经过太平公主一事,李隆基知道只有自己掌控一切才是最安全的,尤其是权力。

  李林甫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得到李隆基的重用,完全是因为自己足够听话,而张九龄等人,总会在关乎大唐社稷的问题上,与李隆基唱反调,让李隆基万分恼怒。

  张九龄作为曾经的相国,总是为太子说话,这让李隆基看到宰相与太子关系密切,这对他的帝位是威胁,只有太子与相国互相争斗,李隆基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驾驭,从而确保帝位的稳固。

  这些年来,李林甫时不时的与太子作对,小心翼翼的揣测李隆基的心意,活的是小心翼翼,而这份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相国,张先生来了。“

  家丁的话打断了李林甫的思路。

  李林甫放下手中的茶杯,抬头看了站在正堂外的张通儒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家丁会意,退出了正堂。

  “张先生,相国有请。“

  张通儒,慌忙进入正堂,大礼拜见李林甫。

  “卑职张通儒拜见相国。“

  “张先生不必多礼,请坐,上茶。“

  李林甫嘴角含笑,态度亲和。

  张通儒见李林甫如此和蔼,感觉自己离计划成功又近了一步。

  相府丫环将一杯茶放在张通儒面前的几案上,张通儒谢过后,侧坐在凳子上,显得恭敬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