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安禄山六
作者:可拉贝贝      更新:2022-05-29 21:23      字数:2244
  正当李瑁心烦意乱的时候,张通儒又厚着脸皮跑来了,这才几天功夫,他都跑过来三趟了,每一次都是老生常谈,劝说李瑁加入他们的阵营。

  既然避无可避,李瑁决定面对现实,准备和这个张通儒好好的谈一谈,探一探他们的底气,搞清楚这些人到底有多少本钱,居然敢造反。

  “寿王殿下最近的心情似乎很不好,这个在下理解,皇帝与他的贵妃感情更好了,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谈论此事,虽然在下没有见过这位贵妃,但即便在美若天仙,终究不过是一个女子而已,只要有一日君临天下,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况且,只要寿王殿下能登上皇位,贵妃还不是手到擒来,还能跑了不成。“

  张通儒轻描淡写的说道,毕竟事情没有发生在他身上,他当然感受不到这份奇耻大辱。

  李瑁面带怒色道。

  “你口口声声要推翻我父皇,可就凭你们的能力,如何能够做到呢?你究竟有多少实力,又有多少人愿意配合你,站在你们这边,本王觉得有资格知道这些。“

  张通儒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说道。

  “突厥虽然早已经臣服大唐,但突厥贵族都是口服心不服,反抗的力量一直在酝酿,实话告诉寿王殿下,只要史大人与安大公子振臂一呼,便可集结十万大军,另外,朝堂上不少官员都被在下买通,就连大唐的皇宫也有我们的人,若非如此,在下如何掌握大唐皇帝的行踪。“

  李瑁大吃一惊,说道。

  “看来本王真是小瞧你们了,不过,既然你们已经有如此实力,又何必拉拢本王呢?你要知道,本王是真的不给你们提供任何帮助,本王只有虚名,没有实权。“

  “寿王殿下太自谦了,我突厥勇士推翻李隆基是志在必得,而当今太子的地位并不稳固,一旦大唐皇帝不在了,太子就算顺利登基,也未必能够稳住局势,到时候,只要在下推波助澜,便可掀起一场动乱,到时支持太子和诸位皇子的势力必会进行激烈的斗争,而我突厥勇士必须支持一位皇子才能名正言顺的起兵,寿王殿下是最合适的人选,相信最终大唐必然是属于寿王殿下的。“

  “张通儒,你考虑的倒是挺全面的,你之所以支持本王,只怕不是同情本王这么简单,而是其他的皇子不会与你们合作,所以你们才会找上我。“

  张通儒见李瑁把事情说开,也就没有再遮掩,直白的说道。

  “如此说来,寿王殿下是不打算支持我等了。“

  “放心,本王不会出卖你们,等你们成功了,再来找本王吧!“

  “好,看来寿王殿下是想看看我突厥勇士的实力,告辞!“

  张通儒没有再多说什么,快步离开普陀寺。

  史思明已经在城郊的民宅等着张通儒了,见张通儒一脸怒气的回来,连忙迎了上去。

  “怎么回事,这个李瑁不识抬举,不愿与我们合作?”

  史思明开口问道。

  “不错,寿王表示不会与我们合作,不相信我们有这样的实力,不过,他说不会出卖我们。“

  史思明看向张通儒,问道。

  “张先生,宫里可有消息传出,大唐皇帝什么时候会离开皇宫外出。“

  “据刚刚传来的消息,皇帝两日后会前往华清宫,由三百禁军护卫,不好动手啊!“

  “三百禁军的确不好对付,所以,我们不能硬拼,应该智取,方为上策。“

  史思明开口说道。

  思索许久,史思明接着说道。

  “我看多准备一些人马,除了藏在皇帝马车必经的桥下,另外再派遣些人马藏入水中,一旦等马车落入水中,立即从水下冲过去,将皇帝斩杀,若马车没有落入水中,也可以跃出水面,冲向皇帝乘坐的马车,将皇帝刺杀于车厢中。“

  “这个计划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若马车落入水中,胜算会大一些。“

  张通儒分析道。

  “天底下哪有百分百成功的计划,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

  “不错,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这次不行,下次再想其他的办法。“

  史思明想了一下,正色道。

  “好,我在长安城有一百勇士,这一次全部出动完成这个任务,但愿能够一次成功。“

  “好,就这么办,我会派人去打听皇帝出行的具体时间,再做详细的计划。“

  张通儒开口道。

  史思明与张通儒等人,躲在一处不起眼的民宅商议刺杀行动,为了确保刺杀成功,他们推敲了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对刺杀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李隆基随意的躺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流动的风景,心里是惬意无比。

  这次去华清池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次是他们之间刚刚才闹过矛盾,才和好如初,为了补偿杨玉环被赶出皇宫的委屈,李隆基迫切需要带她到华清池去散散心,以促进二人之间的感情。

  而李隆基却不知道,在不远的位置,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在通往华清池的路上,必然要经过一座大桥,其实也不是多大的桥,但水面的宽度还是很可观的,水流也是非常湍急。

  由于是条小河,是不通货船的,最多也就是捕鱼的百姓乘坐的简陋的小渔船,现在在桥面下埋伏了数十人,河里也是躲藏了不少人,每个人嘴里都咬着一截芦苇杆,方便换气。

  皇帝每次出行,场面都很庞大,两边都有人敲锣,让闲杂人等让开。

  马车轰隆隆的驶来了,前后都有禁军护卫,能给皇帝做护卫的,一般都是勋贵之后,他们都是世代效忠皇帝的,从小就受到熏陶,自然是对皇帝忠心耿耿。

  在皇帝出外巡视的时候,他们负责开道与保卫工作,一般不会有什么事情。何况在天子脚下,又有什么人敢大胆的行刺呢?

  护卫们各个都是懒懒散散,皇帝就更舒坦了,直接在马车里的软塌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