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赶路回城
作者:清波淼淼      更新:2022-05-29 22:35      字数:2433
  重新回到了主干道。

  李信看着面前的大街,依然能够看到稀疏的行人,还有曾经热闹时的痕迹。

  可是现在的街道,却让他产生了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内心莫名的萌生了一阵萧索。

  轻轻叹了口气,又赶紧晃了晃头,甩掉了脑中的胡思乱想。

  再重新顺着街道一直看到远方,李信冷静分辨后才确认,此时的大街上的行人数量,并没有冷清到那种地步。

  这哪里有什么萧瑟感,只是短时间的对比强烈,造成的错觉而已。

  现在的样子,才是真正的平安镇。

  甚至如果仔细辨认,李信还能在街上看到没有立刻离开,依然留在平安镇过夜的外来人群。

  这也是正常情况,毕竟庙会散场后就已经是下午了,还要彻底的整理货物和行李。

  家在附近的商贩和游客还好说,但是对于远道而来的人来说,剩余的时间是完全不够赶回去的。

  所以找个地方再住一晚,才是他们的正常选择。

  有些人急着走,就会直接在平安镇内,随便找个房间、甚至库房都行,凑合着过一晚,等明天天一亮,早早的就会上路。

  也有些人会稍微赶上几里路,去水芸县城里暂住。

  这些人可能明天就走,但更大的可能是再短暂停留几天,采购些货物在离开,总不能空着车就走。又或者还会再休息两天,把庙会期间起早贪黑的辛苦补回来,让劳累的身体缓上一缓。

  沿着镇内的主干道一路向外走去,很快两人就再次踏上了平安镇中心的那座拱桥。

  站在大桥的最高点,向远方眺望。

  此时的太阳已经落到了地平线上,看着那不在刺眼的阳光,李信在中暗暗估算着时间,天色马上就要黑了啊。

  不知不觉间,李信开始无意识的回顾这几天的经历。

  说起小六子他们几个,李武自来熟不假,但也不是那种见谁都会去帮上一把的人。

  只是与小六子的第一次见面,就被他成功的骗到了一个包子,这才勾起了李武的兴趣。以至于对他格外关注,甚至后面还主动提出要帮他一次。

  不然大街上的乞丐多了去了,也没见李武在平时巡逻的时候给过他们好脸色。

  这种事儿说起来很是奇妙,司空见惯的人物或事件,平时看着没有任何感觉。但有时候同样是很平常的事,却会因为自己的某些特别原因或一时的情绪催化,让自己的心情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感触良多起来。

  也许可以把它称为矫情,但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分。

  妙不可言,也没有缘由,可就是让相互之间产生了关联。

  突然,李信感到双眼一阵刺痛,下意识的赶紧闭目转头。

  虽然太阳的亮度已经可以直视,可是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依然会伤到眼睛。

  即使快要落山,太阳依旧是太阳。

  直视太阳,明知会受伤,但依然乐此不疲。

  就像阿鲁巴游戏,明知可能会疼到叫爸爸,可就是有那么一小波人乐在其中。

  头部转向其他地方,李信紧闭双眼休息了几个呼吸。再度睁开,眼前的视线慢慢的恢复正常,周围的景物也重新倒映在眼中,一点点变的清晰。

  随意的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尽量的放松着依然有些不适的双眼。

  一声轻“咦”。

  李信模糊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准确的说是见过几面,却没有深聊过的人。就在李信视线盯着的不远处,有一个女人此时正贴着墙根儿,小步快走着赶路。

  对于那人的身份李信有些模糊,看着很像是姚秀儿的二姐,姚芳。

  由于没有深聊过,他也不敢直接肯定。

  看着对方匆匆赶路的样子,李信的脑海中回想起了姚秀儿。

  就在几天前,姚秀儿跟他们说过,姚家班为了方便,把唱戏行头和部分用的到的道具,搬来了平安镇,临时放在戏台附近的一个库房里。

  不过他们姚家班的大部分人,并不会住在平安镇,晚上还是回县城休息。而平安镇这里,在库房隔壁留几个人稍微照看一下就行。

  脑中回想着姚秀儿的一言一行,双眼放空的盯着前方,不一会儿的时间,姚芳的背影就消失在了李信的视线之内。

  两人在桥上稍作停留了片刻,李武已经忍不住的催促起来。

  “看看就行了,以后多的是机会再来。

  趁现在太阳还没落山,赶紧走吧。

  要是回去太晚,城门关了,那就倒霉了。”

  听到李武的顾忌,李信也知道他们确实该抓紧时间了。

  随即点头说道:

  “说的也是,咱们走快一点儿。

  对了,一会儿直接走小路好了,还能省下不少时间。”

  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闲天儿,两人就紧赶慢赶的离开了平安镇。

  其实李信和李武,是可以不用这么着急的赶路的。

  如果是非常年代,城门关上后,是死活都不能开的。

  而水芸县现在的治安很好,没有土匪山贼,偶尔会有流民,总体上来说这是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周围也没有什么威胁。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可以通过张冲从县令那里求得批准,是能够在关城门之后再次出入的。

  而且实在没办法,却又想要出入城门,还可以直接吊篮子。

  也就是把人装在篮子里,用绳子吊上来或着放下去。虽然姿势不是太好看,可对于少数几个人的情况,这确实是出入城门的一种方法。

  李信知道事不可做绝,路不可走尽。

  这种耗费人情关系的事,越少做越好。用的多了,等到真的需要的时候,可能就不够了。

  毕竟人情关系这种事情,是没有具体衡量标准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定义。

  假如某人欠了自己人情,自己觉得请一顿饭再帮一次小忙,就算还清了。对方却可能会认为,我请一顿饭的时候就已经两清了,后续的帮忙是出于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实际算起来是你欠了我。

  由于是小事,很可能最后的结果一样,他依旧会帮忙。但双方的主观看法,却已经产生了细微的分歧。

  这种东西平时微不可察,却可以累积,而最怕的也就是如此。

  所以李信和李武对于进城门这件事,虽然不是毫无办法。

  可他们还是会用尽全力赶路,尽可能的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