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值得佩服的人
作者:我劝你要善良      更新:2022-11-17 17:45      字数:3601
  半途而废只会让人看不起。

  因此,嬴慎虽然好奇荀子跟颜路为什么会一起出现在这。

  但还是帮高老头将地里的事都打理好,才正式告辞离去。

  嬴慎因为对荀子好奇,并没有与李斯同行。

  李斯身为大秦的相国,也不可能继续等候着自己,而且荀子对他不假颜色。

  无奈李斯只得自行离去。

  嬴慎对此也没有说些什么。

  虽然自己很想要刷李斯的好感。

  但李斯做过的事,自然要承担其后果。

  荀子的马车是由颜路驾驶的,嬴慎对于骑马倒是有练过,驾马车反倒没有经验,有种跃跃欲试的想法。

  颜路虽然与伏念张良并称“齐鲁三杰”,但嬴慎觉得他是最好相处的人了。

  似是看出嬴慎跃跃欲试的想法,温声说道“慎公子也想试试?”

  “颜路先生见笑了。”对于如何跟荀子跟颜路相处,嬴慎还没想好,不同人要用不同的方式相处。

  跟儒家的人相处,就代表着嬴慎要么得会引经据典,要么得文绉绉。

  可嬴慎墨水绝对没有这两位大佬多,总不能给他们背诵小学语文课本的诗词经典吧。

  分分钟被吊打。

  思考许久,嬴慎决定做个爱学习,上进的孩子。

  “颜路先生驾车似乎比常人都要稳当。”

  反正这么久嬴慎没觉得太过颠簸,至少没有要吐的感觉。

  “心正,身正,行正”

  “额,受教了。”嬴慎倒是听过,但不知道是谁说的。

  儒家典籍有多少,真的只有天知道,学富五车可不是开玩笑。

  “慎公子似乎对儒家典籍知之甚少。”

  这是荀子问的,有没有真正熟读儒家典籍,在这些读了一辈子的儒家大佬面前一眼可见。

  嬴慎决定不能给这些人一种才高八斗的感觉。

  不要以为会念几句诗,说两句漂亮话就能在这些古人面前装b。

  要知道,你装的b,都是这些古人装给后人看的。

  “荀夫子见笑了,慎在宫中可一直以不学无术著称。”

  嗯,前身也是那种看书就会打瞌睡的人。

  不关我的事,我爱学习,我上进。

  “学不可以已。”

  感谢老师的抽查,这个我背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慎受教了”

  “公子也听过师叔的《劝学》?”

  颜路好奇的问了一句。

  “荀夫子乃当世慎佩服的三个人之一,荀夫子的《劝学》首篇,慎牢记在心。”

  说起来都是泪,前世上语文课的时候睡得太香,在课堂上打呼噜。

  把班主任气的,每天上语文课都要自己背诵一遍荀子的《劝学》,嬴慎就是再不要脸,也架不住每天都站着上语文课让全班同学看自己的笑话。

  “哦?老夫竟如此有幸?”荀子捋了捋胡须,觉得很是受用。

  瞧瞧,这位公子最起码对自己的《劝学》篇很是了解。

  这就是自己《劝学》所希望能达到的目的。

  颜路倒是对嬴慎所说的三个很感兴趣,闻言好奇道“不知慎公子所佩服人都有谁?”

  别说颜路了,荀子也很好奇。

  成功转移话题!

  嬴慎只会背《劝学》首篇,当然没兴趣跟这两位聊这些。

  “慎以为荀夫子虽为儒家出身,却非因循守旧之人。”

  不然也不会教出李斯,跟韩非两个法家弟子。

  要知道,儒家跟法家的思想基本是对立的。

  能从儒家里蹦出来两个法家弟子,简直是疯狂的在打儒家的脸。

  得亏荀子地位够高,但就算如此,后世对于荀子的儒家身份还是有很大争议的。

  “时代变迁,各家学说若不能因时制宜,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淘汰,荀夫子可说是为儒家续命之人。”

  墨家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秦时的墨家还是反秦分子,在燕丹的带领下连学问都不做了,天天想着打打杀杀,墨家不消亡就真的是没天理了。

  “公子谬赞了,老夫可担不起公子这番话。”荀子虽然很受用,但也没那么膨胀。

  不过对于嬴慎说的话,荀子还是很赞同的。

  儒家虽然庞大,但仕途一直不顺,从未进入过国家权力中心。

  荀子在整理儒家典籍时,也对于一些儒家的思想提出了不少异议,也因此虽然荀子很出名,但依旧不是上任儒家掌门人。

  毕竟儒家不可能让一个对自家学说都不不认可的人做掌门。

  “慎第二个佩服之人,就是父皇。”

  荀子跟颜路闻言点点头,嬴政确实是个值得令人佩服的帝皇。

  “大周天下八百年,这片大地之上的战争就没有停息过。”

  嬴慎深吸一口气,能持续八百年的战乱,人间到底是一副怎样的场景,简直无法想象。

  “若无父皇一天下,平四海,颜路先生、荀夫子可有想过,这天下,还有多少人要死于战乱吗?”

  颜路与荀子皆陷入沉思,天下都斥责秦乃暴秦,六国反秦势力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推翻秦国,重新建立被嬴政灭了的国家。

  但从未有人想过,再次出现七国纷争的情况,天下百姓会如何。

  “或许大秦未必能万世长存,但后世之人,莫不以一天下为终生追求。”

  周朝跟未来的欧洲其实差不多,都出现了诸国乱战的情况,中间只隔了一个秦始皇。

  但差距就显现出来了,中国自秦后的所有朝代,都以一统天下为终生追求。

  即使是宋朝那样的朝代,也不乏一统天下之心。

  “不知第三人是何人?”颜路转移话题道,他担心自己会动摇。

  “一个农夫。”嬴慎眼角含泪道。

  “农夫?”颜路与荀子都没有想到嬴慎最佩服的人里居然会有个农夫。

  “一个虽然不在这个世界,但足以令慎记上一辈子的农夫。”

  嬴慎哽咽着说道。

  “愿闻其详。”颜路跟荀子瞧出了嬴慎的不对,但还是想要了解一番。

  “此人一生只为一事。”

  “愿天下百姓再无饥饿。”

  “为此,纵然学识渊博,亦亲自下田务农。”

  “以自己的学识,改良农种使农种产量增长,欲使天下百姓不再有一人得见饥荒之苦。”

  “世人多有不解者,谤他,毁他,辱他,轻他。”

  “然此人充耳不闻,一心一意,身处自身小天地中行古之神农之事。”

  “若能在今朝得见,必为当世圣人。”

  “家家户户莫不为其立像,铸祀。”

  嬴慎如痴似狂的发泄了一番。

  有些人,只有当失去之后,人们才会懂的珍惜。

  有些事,是因为有人一直在默默做着,众人才不必为此而苦恼。

  “公子不该将老夫与此人并列,老夫自叹不如。”荀子叹息一声,对于嬴慎说的人,荀子虽然没听说过。

  但就凭其一生所行之事,荀子觉得嬴慎说他是当世圣人一点不假。

  能做到这样用一生去“活天下命”的人,莫说是荀子,孔子都做不到。

  “不知此人名讳为何?路似乎从未听过此人。”

  颜路也深有感触,颜路是真正经历过逃亡的人,也知道这人做的事对天下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因此好奇为何自己从未听过此人的事迹名讳。

  “慎不过有幸从一篇残卷中拜读此人事迹,引以为此生所敬之人。”

  “其名讳已不可知,慎只从残卷只言片语中寻得一个袁字似其姓氏,故称其为袁圣。”

  “袁圣x2!?”

  荀子与颜路默默念叨起来,恨不得与之相见。

  “说来,慎此次造纸也因其而起。”

  用“冰心诀”将自己的感情深埋心底,嬴慎转而说起纸张的事。

  “盖因慎读此残卷之时,见其上似有记载粮食增产之术,然残卷损毁过于严重,如此传承竟不可得见,慎引以为憾。”

  “确实,若是此卷得存,天下不知该是一番何等景象。”颜路也对嬴慎的遗憾表示认可。

  别的不说,能让粮食增产十分之一,对现在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

  “荀夫子,慎听闻儒家小圣贤庄藏书阁藏书多不胜数,不知可有此事?”

  嬴慎忽然看向荀子问道。

  荀子何等精明,顿时明白嬴慎已经不复刚才的真情流露,而是准备切入正题了。

  毕竟儒家重量级的两人特地跟嬴慎见面,总不会真的只是说说话。

  这点,嬴慎清楚的很。

  荀子并没有答复嬴慎,反而突然面色严肃起来。

  嬴慎只觉得面前的荀子不复刚才的斯文儒雅,反而像是面对着一头猛虎一般。

  只见荀子身周突然浮现出淡蓝色气墙,将自己跟颜路一同笼罩在内。

  次奥,这是武功?

  扫地僧三尺气墙就让天下群雄惊为天人。

  可荀子这这笼罩整座马车的气墙是什么鬼。

  而且嬴慎发现,若不是自己靠的近,根本发现不了自己气墙笼罩着。

  虽然嬴慎一直知道荀子是个高手,可这尼玛也太高了。

  “天意四象诀”特效牛吧。

  但嬴慎觉得自己就算练到“雷神怒”都未必能破开这气墙。

  “电神怒”或许可以,可那招得被雷劈才能学会,嬴慎不觉得自己真的被雷劈会一点事都没有。

  至于“梦幻无极”……

  这功不练也罢。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