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傀儡’道种
作者:藜蒿银鱼      更新:2022-05-31 09:28      字数:2551
  震惊过后,杨易就是欣喜,因为他儒道入门了。

  既然能够入门,那么自然可以修炼。

  联想到先前的异象,杨易甚至都在怀疑,这是不是夫子发现他儒道无法入门,所以才会通过先前那本《春秋策》,直接帮他筑基?

  想了想,他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

  夫子乃是一品儒圣,神通莫测,强行为人筑基想来不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入门是入门,修炼是修炼。

  现在还不是可以浪的时候,先看看自己的修炼速度如何。

  如果儒道修炼速度超过了武道,那自然是离开靖武司去稷下学宫。

  相比于危险系数极高的靖武司,稷下学宫简直就是人间乐土,每天只要上上课就好,他自然也是心生向往的。

  道种与修者之间,拥有某种玄妙的联系。

  杨易知道道种的妙用,也知道道种书籍上竟然还记录了四篇诗词,分别是他曾经写的:《咏荷》《塞下曲》《水调歌头》《爱莲说》。

  这四首诗词都是异象天成以上的,可以用来作为战诗。

  他如果要施展,甚至不需要像儒道修士那般吟诵出来,直接催动就可以了,相当于瞬发。

  “果然不愧是道种,比之以字立心就是高级多了。”

  杨易欣喜,‘翻开’了儒书。

  他发现这第一页上不仅记载了《咏荷》,整页竟然还是荷塘美景作为背景的,非常生动,并且在书页最下面还有三行字体:

  品阶:异象天成。

  传诵度:及乡。(及乡、出县、达府、鸣道、镇国、传天下)

  效用:恢复心神。

  随后,杨易连连翻动,看完了四首诗词。

  《塞下曲》

  品阶:异象天成。

  传诵度:达府。

  效用:远程攻击。

  ……

  《水调歌头》

  品阶:天人交感。

  传诵度:镇国。

  效用:乘风归去、琼浆玉液、月圆神满。

  ……

  《爱莲说》

  品阶:异象天成。

  传诵度:出县。

  效用:清雅出尘、恢复心神。

  ……

  看完四首诗词的评价,杨易也知道了其中的意思。

  品阶很好理解,就是诗词的层级,分别是不入流,以假乱真、异象天成、天人交感。

  传诵度也很好理解,就是世人熟知度,或者是传播范围,分别是及乡、出县、达府、鸣道、镇国、传天下。

  四首诗词中,《水调歌头》传诵最广,应该是已经传遍神洲了,所以才是镇国级。

  至于《咏荷》,仅仅在稷下学宫小范围传播,只能是及乡。

  效用同样也很好理解,就是诗词的作用。

  除了《塞下曲》是攻击性战诗,其他三首都是辅助性的战诗。

  《咏荷》的莲香可以恢复心神;

  《塞下曲》是远程攻击。

  《水调歌头》因为是天人交感,所以有三个效用。

  乘风归去属于轻功,可以乘风赶路,身如鸿毛,这是杨易急需的。

  琼浆玉液可以提升酒的品质,完全属于鸡肋,因为杨易不怎么爱喝酒。

  月圆神满也是恢复心神,但是瞬间地满血复活,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辅助技能。

  《爱莲说》有两个效用,恢复心神就不说了。

  清雅出尘就是清洁术,可以瞬间清理人身上的污垢,估计是对应了‘出淤泥而不染’,且令人身体散发淡淡的清雅之气。

  杨易有些哭笑不得,这完全是个生活技能,未来他都可以不用洗澡洗衣服了。

  看着儒书,他不由暗思。

  实际上他应该是写过六首诗的,还有两首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春夜喜雨》。

  只不过这两首诗是他暗暗使用过的,外人并不知晓,因此没有任何传诵度,所以就没有收录进儒书之中。

  只是有一点,杨易很疑惑。

  《春秋策》中虽然没有提及道种具体是什么形式的,但应该不会给记载的诗词进行评级才是,这感觉不是大道之种,而是智能之书了。

  杨易总感觉,这种格式有些熟悉。

  等等……

  青铜镜。

  杨易连忙看向青铜镜:

  宿主:杨易。

  命格:四品奎木狼。

  国运:九品下。

  气运:100点。

  儒书上的格式,可以说跟青铜镜完全相似。

  “卧槽,我的气运怎么就只剩下一百了?”

  杨易忍不住爆了个粗口。

  那怕他燃烧了五万点气运用来顿悟阅读《春秋策》,但依旧应该还有十万多点的气运。

  怎么一朝被打回原形,仅仅只剩下了一百点?

  联想到儒书上与青铜镜上相同的格式描述,杨易忽然有种强烈的直觉,该不会是青铜镜都看不下去,直接消耗十万多点的气运助他筑基吧?

  否则根本无法解释他的气运几乎清零,以及儒书和青铜镜上相同的格式。

  道种道种,大道之种。

  在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团大道本源而已。

  嗡嗡!

  青铜镜微微一震,镜面上一道光华闪过,传出一道意念。

  吸收这道意念后,杨易明白了过来。

  先前的那本《春秋策》不过是普通的手抄本,虽然是亚圣抄录的,跟夫子完全没有关系。

  他之所以能够凝练道种,完全是青铜镜的功劳,消耗了他十万多点的气运。

  儒书上诗词的威力,取决于他的修为。

  而传诵度,则决定了他能够发挥诗词多少的潜力。

  总体来说,诗词品阶越高,诗词威力的潜力就越高;

  诗词传诵度越高,诗词威力就越大,且都受限于他本身的修为。

  不仅如此,每次施展诗词都要消耗气运点。

  也就是说,这本儒书道种不过是青铜镜弄出来的‘傀儡’,让他可以施展儒术,但却依旧无法修炼。

  想到这里,杨易就有些牙疼。

  本来筑基成功,他还想着准备弃武从儒的,看来这个打算又要落空了。

  这个青铜镜有些邪性,竟然可以自主的帮他凝练道种,完全不受他控制。

  万一将来青铜镜离他而去,那他在儒道上岂不是要被打回原形?

  因此武道,才是他的根本。

  “青铜镜,你叫什么名字,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杨易隐隐有些不安,他尝试性地沟通青铜镜。

  这东西实在是太神秘了,对他来说,将来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因为他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

  这可是仙侠世界,万一有人拿他做肉猪养呢?

  仙侠小说中,这种先培养后夺舍的桥段可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