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被操控的小人物
作者:归尘y      更新:2022-05-31 15:34      字数:2428
  第一百一十五章:被操控的小人物

  “一群混账!”

  现在时间已经是八月末,关于闽南的那寺庙当中的事情,已经被东厂番子汇报到了北京城当中。

  崇祯皇帝特意的让魏忠贤在朝会上将这件事情给拿出来摆在所有人面前。

  然后崇祯便装作从来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样子,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第二次的在朝会上发起了火。

  没错,这是崇祯的第二次发火。

  第一次,就是崇祯刚刚上位第一天,抄家赚钱的时候。

  从那以后,由于北方朝堂很好的达成了一个平衡,所以并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崇祯发火的。

  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的度过了一年的时间。

  “那个王二,最后怎么样了?”

  崇祯很有范的将刚刚狠狠拍在椅子上面的右手缩到了自己身后,强忍住那种疼痛感,在背后甩着手。

  “启禀陛下,那王二,最后被......”

  魏忠贤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随后“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上面的崇祯皇帝,这才继续说道

  “被那寺庙的武僧一拳打在头上,等到事后被发现,却是已经晚了。”

  说完,魏忠贤脸上显露出来了一丝犹豫。

  “还有什么事情,魏卿尽管说就是了。”

  崇祯看着魏忠贤脸上那犹豫的神色说道。

  “回陛下,那王二的家人,在王二死之后的第二天,也全都在家里面上吊了。并且......并且在他们上吊之前,曾经有人看到有一名和尚走进过他们家里面。”

  “砰!”

  几乎是魏忠贤话音刚落,崇祯再一次的用右手狠狠地拍在了龙椅上。

  他站了起来,如刀一般的目光环视着下面所有的臣子。

  崇祯一句话都没有说,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皇帝心里面肯定满是怒火。

  “陛下。”

  温体仁站了出来。

  早在两个月前,李国普就以年迈为由,向崇祯辞官,在流程化的三留三辞之后,崇祯同意了李国普的致仕。

  作为礼部尚书,温体仁自然是顶替了李国普留下来的空位。

  至于下面的礼部尚书,则是由礼部左侍郎孟绍虞接任。

  “温爱卿请讲。”

  崇祯一边活动着貌似是红肿了的右手,一边看着温体仁说道。

  “陛下,佛教终归是传承了千年,单凭魏厂督的一面之词就对佛教动手,并不妥当,臣恳请陛下三思。”

  温体仁的话很明显得到了绝大多数朝臣们的赞同。

  佛家那点烂事整个朝堂谁不知道?

  但是有人去管吗?没有。

  一方面是佛家在底层民众的心目当中地位实在是太高,贸然动了佛家容易被有心之人蛊惑造成民变。

  再一个就是地方朝廷跟佛教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动了佛家,谁知道会扯出来多少案子?

  就拿这次闽南的那个寺庙举例,仅仅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就牵扯到了当地几十名官员以及上百小吏。

  “哼!那就这么放过他们了不成?”

  崇祯一挥袖子,坐了下去。

  “算了,这件事情就让东厂去处理吧。寺庙里面但凡是牵扯到贩卖人口、兼并土地、人命案子的,全都拿下,寺庙也先封了吧。”

  说完,崇祯便宣布了退朝。

  “钱阁老,这陛下是什么意思啊?”

  下朝的路上,东林党一群人聚集到了钱谦益身边问道。

  钱谦益摇了摇头,并没有说什么。

  其实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明白,为什么原本看上去满腔怒火的崇祯皇帝,为什么这么轻易地就放过了这件事情。

  看起来把整个寺庙封了,然后追究那些僧人的责任看上去似乎是要斩草除根,但别忘了,王二一家死的不明不白,还有就是牵扯到的那些官员,这些事情,到底怎么处理?皇帝一句话都没有。

  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这样的处置方法,不光是钱谦益,除了崇祯跟魏忠贤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原因。

  “魏卿,这件事情,东厂做的不错。”

  乾清宫当中,崇祯批阅着奏章,头都不抬的跟魏忠贤说道。

  “陛下过誉了。”

  魏忠贤看起来倒是很谦虚的样子。

  “那个和尚是怎么安排的?”

  “回陛下,自然是让他消失了。”

  “嗯。”

  崇祯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的首尾都要处理干净,朕不希望有人能够将王二一家子的死牵扯到除了那些和尚之外的任何人身上,明白吗?”

  “臣明白。陛下放心,东厂的人给那和尚的银票臣都已经收回来了,那和尚是死在距离寺庙大概几里地的山里面。”

  “山里面?”

  听到这,崇祯这才抬起头来,看着魏忠贤。

  “陛下放心,据下面的人汇报说,那里的土质并不是很好,只要下上几场雨,尸体就能够露出来一部分,到时候自然会有上山打猎、砍柴的百姓发现。若是发现不了,臣再派人去发现。”

  “嗯。这样最好。你先下去吧。闽南那边的舆论一定要尽快传播。人都是健忘的,不趁着现在王二的事情赶紧的传播出去,等到过段时间热度消退,就达不到我们需要的程度了,明白吗?”

  “是!臣这就下去安排。”

  魏忠贤说完,便退了出去。

  “王二......”

  魏忠贤走了之后,崇祯停下了批阅奏章,念叨着这个名字。

  “下辈子投胎,还是等到大明安稳了再投吧。是朕,对不起你啊。”

  ......

  未完待续

  (其实看到这里,很多人都应该明白,王二一家的死是东厂,或者说崇祯一手操控的。或许很多人会把这里当成毒点,觉得受不了之类的,这很正常,我也能够理解。但我想说的是,从一开始,我就从来没想过让主角是个什么仁君。

  主角的定位,从来都是为了能够达到对大明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的人。王二一家可以不死,但他们如果活着,这件事情想要继续发酵自然是不太现实的。即便那个寺庙做了多少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也就只能仅限于那一个寺庙。

  所以为了能够让事情继续发酵,用王二一家的死,换来可以继续对佛教动手的借口,的确对王二一家不公平,但却是最有利于崇祯谋划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