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胥吏的改变
作者:归尘y      更新:2022-05-31 15:38      字数:2350
  啧,本来今天都已经二十九号了,打算鸽一天开个请假条来着,结果我这刚决定,啪,很快啊,连一秒钟都不到的时间,就有人给我投月票了。

  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休息一天这个很诱人的事情,还是码字吧,唉。

  顺便感谢一下“书友161125170844337”的月票。就是因为你,今天放不成鸽子了,唉。

  以下为正文:

  “你打算对谁动手?”

  孙奇逢抿了一口茶水,淡淡的问道。

  “要动手就要动一个大的,夏峰先生您说呢?只要能够腾出来陛下所需要的用来安排这些流民的两万余顷地就好。”

  两万多顷地,算多吗?

  若是将两万多顷换算成亩,那得一百多万亩地。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这无疑是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数量。

  但对于真正的豪门大族来说,家里面没有个几百几千顷地的,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个大族。

  至于说良田万顷的那种真正大土豪,也不是没有。

  得益于明朝独特的“投献”机制,使得上万顷地的大土豪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这种人终归还只是凤毛麟角。

  至少在山西,温体仁还没有得到说谁家真的有一万顷地以上的情报。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攒够两万多顷地,温体仁需要动的可不仅仅只有一家。

  依靠之前从当地胥吏世家口中拷问得来的情报,温体仁其实已经大致的划分出来了一个需要抄家的范围。

  就是在太原府这一圈里面。

  温体仁的打算是将这十万名山东来的民众全都给安排到太原府附近,然后以太原府为圆心,向着四周扩散皇帝的一些新政策。

  这些山东民众是因为皇帝的原因,才能够在太原府附近有这么多的地,能够过上好日子,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于一切出于皇帝的政策接受程度都要比山西别的地方高出不少来。

  在来山西之前,皇帝就已经说了,这次让他来山西,是要以山西为试点,实验皇帝的一些新政策,所以温体仁觉得自己不管再怎么小心翼翼都不为过。

  整个山西,尤其是太原府附近的百姓们这几个月都有种自己是不是出现幻觉了的感觉。

  原先那些看到他们恨不得将他们身上的衣服都给扒下来抢走的胥吏们绝大多数全都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看起来就很有精神的小伙。

  其实百姓们一开始对于这种事情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这些年也不是没有胥吏世家因为一些什么事情而没落后被别人代替。

  反正不管怎么样,最终他们这些老百姓还是得老老实实的接受他们的压迫。

  但一天都不到的时间,这些百姓们对于新上来的胥吏们便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新上来的这些胥吏们,除了一些仅仅只是负责抄录文件的文员之外,剩下那些需要跟百姓打交道的,类似什么收税的小官啦,或者说官府里面管着一些衙役的小头目啦之类的吏员竟然挨家挨户的开始拜访这些百姓们。

  并且这些胥吏的脸上再也没有了那种他们前任们的高高在上,而是一种让人十分舒服的笑容。

  要不怎么说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便是第一印象呢?

  当这些前锦衣卫或者从锦衣训练营里面被训练出来的现任吏员们微笑着上百姓家里面问询的时候,虽说百姓们一开始还因为固有印象而显得极其拘谨,不过慢慢的,也就放松了下来。

  这手笔自然是出自皇帝。

  温体仁在想要对山西的胥吏动手的第一时间便给皇帝去了一封书信告知皇帝。

  这个办法便是皇帝手书过来教给他的。

  据皇帝所说,这叫打入基层百姓内部,了解百姓们的心声。

  反正温体仁觉得这东西挺高大上的,换成自己自己肯定是想不出来。

  而且他也不了解为啥皇帝一定要强调让他们去百姓家登门的时候要笑着,还不能是傻笑,不能是面无表情的笑,一定要是温暖的,和煦的笑。

  温体仁自己是觉得这要求挺折磨人的。

  但既然皇帝都已经提出来了这个要求,他除了照着做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还真别说,那些百姓就真的吃这一套。

  第一天这些胥吏们上门按照他们的话来讲,就是认个门。

  这也是正常的,谁显得没事一上来在百姓们对他们没啥好印象的时候就说正经生?这不是在哪吓唬人家吗?

  所以真正的开始说事的时候,是在负责这一片的胥吏们挨家挨户的拜访完了以后,第二次登门。

  说的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跟他们说一说,若是以后在官府告状的时候有什么冤假错案,或者说自己知道什么冤假错案,都可以去过段时间城中设立的锦衣卫衙门里面去递交材料。

  只要是经查证情况属实,一定会给出来一个公平公正的交代。

  当然,若是告刁状,胡搅蛮缠,被查出来了可是要打板子的。

  第二点看起来交代的似乎有点多余,实际上却是必要的。

  这并不是为了防备那些民众。

  相反,在这个年代民众若不是真的走投无路,谁会去告官府啊?

  除了少部分的确人品不太好,想要告刁状的刁民之外,这第二点最主要想要防止的,就是那些世家大族。

  或者说官员们。

  因为崇祯很难保证,像是锦衣卫这样完全不受当地任何一个衙门管制,直属于皇帝的暴力机构介入到当地司法程序里以后,会不会让这些官员们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

  虽说明面上他们肯定是不敢怎么样,但背地里恶心人的手段未尝不敢对锦衣卫用出来。

  就好比说让人去告刁状。

  这无疑是一个会牵扯锦衣卫精力、人手,甚至说恶意营造冤假错案来打击锦衣卫威望的手段。

  崇祯可不想锦衣卫设立没有多长时间就沦落为百姓们眼中与官府沆瀣一气的官僚组织。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崇祯才特意的写上了这一条。

  想要告刁状?可以,先做好被打死的准备吧。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