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鄢陵之战(三)
作者:云垂天地间      更新:2022-06-01 01:11      字数:2571
  于是在这一年余下的日子里,许国从来没有遭受过来自郑国的如此猛烈而频繁的进攻。

  许国人跑到楚国去求援,楚人却劝他们与郑人议和,因为他们不想因此而影响正在和郑国进行的谈判;许人又跑到晋国去求援,但是晋国大夫大都被郑人买通了。

  晋国人说,许人的请求真是不可思议!郑国正是因为许国的原因才恼恨楚国,从而倒向晋国;晋国不能因为同样的原因,把郑国再次推到楚国的怀抱里去。况且晋国没有理由为挽救楚国的盟友而得罪自己的盟友。

  正当许国人焦头烂额之际,有个被王子侧买通的许国大夫对许灵公说道:“咱们不如把土地献给楚王,把国家迁到楚国去吧!我们得不到的土地,郑国人也休想得到。”

  许灵公马上到楚国去,向楚共王提出请求;楚共王顺水推舟,就把许国人迁到叶县去了。

  第二年(BC575)春,楚国用许国的一半土地(另一半被子反勒索去了)和汝阴之地向郑国求盟,郑国举国欢腾。公子騑志得意满地到武城朝见楚共王,并与之签定盟约。郑国随后宣布正式背叛晋国。此时,以许换郑的巨大的阴谋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郑国的背叛在诸侯中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由此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情绪:有的愤怒,有的恐慌,有的兴奋。而宋国人无疑是属于沮丧和恐慌的,因为短暂的和平又要被打破了。

  果不其然,郑国叛晋不久,公子喜就踌躇满志地率领军队入侵宋国了。这个行动是楚国人在幕后指使的,但郑国人也是非常乐意去做的。

  “三折肱而成良医”的宋国人对此早有防备,将军将鉏和乐惧在郑师进军的路上设下一个包围圈,毫无防备的郑师一脚踏进陷阱,被打得抱头鼠窜,一溃数里。

  宋人将敌人驱逐出边境便停止追击,宋国人以为郑军不敢再回来了,因而当晚扎营时就不再进行警戒——宋军没有挖掘壕沟,没有修筑藩篱,甚至连哨兵也没有安排,军队从上到下喝得一片烂醉。

  宋军把这次战斗看成一个孤立的点,郑人则把整个行动视为一条连续的线。公子喜十分郁闷,他决定杀个回马枪来报一箭之仇。

  当天夜里,郑军人衔枚,马摘铃,偃旗息鼓,悄悄潜覆过来,一举蹂躏了如同墓地般死气沉沉的宋军大营,士卒们在睡梦中被杀或被俘,两位主将也被俘虏了。

  不久,卫国对郑国发动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入侵,这次军事行动是晋国人指使的,但是卫国人显然并不愿意与郑国结怨太深,他们只是象征性劫掠了几个小小的边邑,敷衍了事一番后就回去了。

  所有冲突都预示着一场巨大的战争即将爆发。

  夏四月,晋厉公召集廷议,准备对郑国发动战争。但是对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动议却遭到士燮的坚决反对,士燮提出了一些极其晦涩、令人难以理解的理由。

  士燮说:“如果君侯的愿望得到满足,天下诸侯皆将背叛,但晋国的灾难可以得到缓和;当下只是郑国背叛,但是一旦出师,国家的灾难就会很快到来。”

  晋厉公搞不清这段话的逻辑,大夫们也鲜有人能领悟士燮心中那种沉重的忧患意识,因为他们不具备士燮对国家和天下局势的洞察力。人们只是以为士燮怯战,所以纷纷阐述能够战胜的理由。

  栾书最了解士燮,他读懂了士燮的思想,但是反对士燮的意见,栾书以不容质疑的语气说:“诸侯不能从我们的手中失去,联盟不能在我们手中离散,郑国必须得到严惩。”

  士燮不再说话,议案就这样通过了。晋厉公于是派郤犨、栾黡出使宋、卫、齐、鲁,要求四国出师相助。

  四月十二日,晋师悉起,大军东进。晋厉公亲征,步毅御戎,栾鍼为车右;栾书将中军,士燮为佐;郤錡将上军,中行偃为佐;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智罃守国,姜氏戎和狐氏戎也派出大批辅助部队随军出征。

  郑人听到晋国准备出师的消息立即派使者向楚国求援。

  五月初,楚师尽发,大军北上。楚共王亲征,彭名御戎,潘党为车右;大司马王子侧将中军;令尹王子婴齐将左军;右尹王子壬夫(后来的令尹子辛)将右军;随同出征的还有百濮、群舒及陆浑戎的大批辅助部队。

  楚师路过申邑时,子反顺道拜访了那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的、已经归隐很久的老大夫申叔时。

  子反问:“您认为这次战事会取得什么结果呢?”

  申叔时说:“战争所依靠的是德、刑、祥、义、礼、信。德用来施加恩惠;刑用来惩罚罪行;祥用来侍奉鬼神;义用来建立功业;礼用来顺应天时;信用来保有社稷。这六点缺一不可。

  “人民生活富足则德行端正,有利于国家而施行的才算有节度,不妨碍农时才不会有饥荒。如此一来国家才会上下和睦,行事才会顺利,所需要的才能无不具备,人们才知晓行为的标准。

  “所以《诗》说:‘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意思是立我万民,无人不合标准。所以天、神降福,没有灾害,人民财货丰厚,团结一心,在战场上无不前赴后继拼死效力,这才是制胜的关键。

  “现在看看你都做了什么吧!对国民不施加恩惠,对外掘弃大国;亵渎盟誓,抛弃信义;不顾农时,悍然出战。人民不知道信义,进也是错,退也是错,心中忐忑,又怎么会致死效力?司马大人好自为之吧!老夫只能看见你出师,却不能见到你返国了!”

  子反悻悻退出,自言自语道:“你见不到我返国了?我看您老那身板再活俩月没啥问题!”

  郑国副使姚句耳自楚先行回国,子驷向他询问楚军的状态,姚句耳面带忧虑地说:“楚师过于轻速,通过险地时队形凌乱。行动轻速则没有谋略,队形凌乱则行列不整;既没有谋略又没有行列,军队还能靠什么作战呢?楚军恐怕要失败了。”

  五月中旬,晋军自孟津南渡黄河,晋人在渡河后收到了楚军出师的消息。

  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上,士燮仍然固执地为了他的信念而做无谓的抗争,他说:“我们还是避免和楚军交锋吧,这样可以缓解国内的灾难。领导天下诸侯不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还是留给有能力的人吧!我们只要忠心侍奉君主就足够了。”

  栾书说:“如果避战当初就不会出师了,您还是不要提撤退的事了。”

  郤至说:“当年楚庄王猛攻新郑三个月却毫无建树,最后还是在间谍的策应下才占领郑国。我们如果直接围攻新郑,也将重蹈楚军的覆辙。要是再被郑、楚里外夹攻,必将一败涂地。我军不如从方城山外与嵩山之间的隘道穿过去,直接迎击楚军,而命宋军负责监视郑军的动向。楚军败,则郑国不能独存。”

  栾书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转而迎击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