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齐悼公之死(三)
作者:云垂天地间      更新:2022-06-01 01:24      字数:2274
  齐国和吴国都是海洋国家,辽阔无边的大海构成齐国东部的天然屏障。齐国人百年前就建立了庞大的海上商队,贸易对象是吴、越、北戎和箕子朝鲜。但是海上不只有各国商船,也有海盗流寇。齐国人为了保护航线、打击海盗,组建了自己的海上武装力量,并在海盗经常登陆的地点设置要塞。

  当时吴国在朱方驻扎着一支水师,指挥官徐承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军队出发。舰队浩浩荡荡从长江口入东海,然后折向北方,沿着海岸线向齐国海域航行。但是舰队刚刚行动就被一艘齐国商船上的水手发现了。齐国商人立即下令抛掉货物以减轻船体重量,满帆竞驶,不顾暗礁洋流之险,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向海防官陈羡报告军情。

  齐国人考虑到敌军力量强大,决定在对方站稳脚跟前主动出击。指挥官调集了全部战船,又征集了大量商船;士兵们又在一些船上装满了易燃物。

  陈羡率领船队出发迎敌。徐承的计划是越过齐长城的入海处,在安陵(今山东胶南西北)登陆。安陵南约三十里处的海面上有座灵山岛,陈羡就把船队埋伏在岛后。

  吴国人不知道危险近在眼前,舰队仍然按照既定路线不紧不慢地向前行进。

  齐国人在某日入夜时分望见了远处敌军舰船上的点点灯火。陈羡将船队组成战斗队形,等敌军舰队进入攻击范围,马上对舰队中腰发起火攻。

  数十艘快船燃起熊熊大火,迅速插入舰群,点燃了众多敌舰。吴国人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这个意料之外的地方遭遇敌军,顿时一片大乱。黑暗、烈火、陌生的海域、同伴的惊慌和对敌情一无所知加重了现场的混乱。着火的舰船的移动变得毫无规律,有的随波起伏,有的原地打转,有的横冲直撞。这种无规律给整支舰队带来了更大的危害:更多的船只起火了;有些船相互碰撞,并引发了连锁反应。燃烧的士兵逼迫跳入海中,很多人在遭受了烧伤的痛苦后还得继续忍受在苦涩的海水里浸泡的剧痛,到处都是慌乱奔跑的人影、悲惨的嚎叫、燃烧和漂浮熄灭的尸体。距离混乱中心较远的敌舰马上撤离现场,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陈羡本来想要引船队与敌军展开肉搏战,但是他看到敌人舰队已经不攻自溃,便放弃了想法。他把船只布置在吴国舰队的不远处,以救助(俘虏)落水的敌人。

  大火直到明月升到天顶之时才渐渐熄灭,人畜的尸体、各种各样的分不清是什么的残骸随着海波起起伏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烧焦的气味;明亮而惨白的月光把这幕人间地狱般的景象呈现在还活着的人的眼前。

  惨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夫差的耳朵里,他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领军回国。

  齐国人终于长长出了口气,但是逍遥的日子没过多久,赵鞅又来找晦气了。数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时,齐景公没少给赵鞅制造麻烦;赵鞅如今彻底平定了叛乱,这才腾出手来收拾齐国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晋军,齐简公表现得很是放松。他没有祖父景公那样的远大抱负,也不希望与晋国为敌;因此他下令各地专与防守,不得主动出击。晋军在边境大肆破坏一番,又毁坏了高唐的外城,然后就回师了。

  鲍息与齐悼公“同归于尽”之后,鲍氏族人便逃得一干二净。齐简公憎恨任何一个姓鲍的,所以他取消了鲍氏的禄位,连封地都收回来了。

  鲍氏垮台后,公室就形成了陈氏一支独大的局面。陈恒心中不禁生出无限遐想,据说他某次喝多之后甚至向制帽匠询问了君主所戴的冕旒冠各个部件的尺寸规格。

  但是鲍氏覆灭也引发了高、国、东郭氏强烈的忧患意识。三大夫太了解陈氏发家的黑历史了。陈氏历任族长都是“面如温玉,心如蛇蝎”的人物。性情“随和”、行事低调、出手狠毒。三大夫认为陈氏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稍不留意便会一脚踏空栽进陷阱。因此三氏秘密结成了反陈联盟。

  齐悼公遇刺后,公室中突然间冒出了第三势力,它的首领就是齐悼公登基前的室老阚止。

  阚止是位相貌堂堂、足智多谋、能力出众的人物;他把阳生父子伺候得舒舒服服,又和其他家臣相处得其乐融融。

  齐悼公登基后给阚止封了个下大夫的职位,阚止就从家臣一跃升为公室大夫。齐悼公打算给阚止几个立功的机会,这样他就有理由提高他的禄位了;他却没料到阚止立的最大的功劳就是在他遭遇刺杀时替他挡了一箭,又杀死了行刺的首犯鲍息。

  齐简公即位后马上封阚止为少卿、任左相邦,与陈恒共治国政。东郭书曾提议把阚止拉进反陈联盟,但显赫的身份和世代为卿的优越感使得两人根本看不起出身低贱的暴发户,而那位傲气冲天的公室新贵既不在乎高、国怎么看他,也不肯主动向二卿示好。

  阚氏力量异军突起,打破了齐国政坛的原有格局,也使国家政治走向变得更加不确定了。

  晋军撤退后,齐简公决定对鲁国进行报复。对此阚止并不赞成,他说:“先君与君侯曾受季氏大恩,没有季氏也就没有君侯的今天。君侯还没有报答鲁国人的恩德就出师讨伐,未免被天下人议论。鲁国与我国有盟约在先,鲁人伐齐不过是迫于夫差的淫威。鲁国是阻挡句蛮北上的屏障,也是抵抗晋国东侵的重要伙伴;君侯的做法等于把鲁国推向敌国的怀抱,对齐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相比吴国而言,鲁国人还是亲附齐国的。以臣的意见,不如与鲁国建立抗吴同盟;有了我国的支持,鲁人就不会再帮助吴国了。”

  陈恒却讲了一番采用军事手段比和平手段对齐国更加有利的大道理,又唱了一番公室利益应当高于个人感情的高调。

  齐简公左右为难,于是又征求高、国的意见。两位世卿都是脾气暴躁的好战分子,一天不打仗就像犯了大烟瘾似的抓心挠肝,因此两人全都站在陈恒一边。齐简公驳回阚止的意见,命高无丕和国书各率上、下军的一半进攻鲁国——两国这才爆发了著名的“郊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