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景阳殿议事
作者:木瓜骑士      更新:2022-06-01 17:00      字数:2402
  长安城宫城之中,景阳殿内。

  皇帝苏弘一如既往地端坐在桌案之后,内侍省大宦官田文珍一如既往地站在天子身侧,而殿内则聚集着政事堂的一众大臣。

  坐在众人前列的是皇叔、潞亲王苏越,尚书左仆射方师古,中书侍郎乔玉山、吏部尚书郑廷尧,刑部尚书陆文荣、工部尚书左梦桥。

  还有不属于政事堂大臣之列的兵部尚书卫仙洲。

  这里聚集的是当今大周几乎全部的权力核心成员了。

  单论官衔品级、荣誉勋阶的话,还有不少人比这七个人不低,但说实权的话,也只有这些人能在帝国的决策中说上话。

  当然卫仙洲另当别论,平时的政务他也插不上嘴,但涉及边镇军事要务的时候,曾经坐镇边境数年的卫仙洲往往会参与商议。

  今日一干重臣聚集景阳殿,自然不是来和天子谈心的,而是另有军情出现。

  先前陇右镇上报西凉军情后的第二天,陇右镇大都督秦芳就秘密上报了另一则密报。

  陇右斥候对西凉军进行刺探侦查的时候,发现了突勒骑兵的踪影!

  当时苏弘就担心西凉已经和突勒勾结在一起,从河西攻入关中。

  突勒既是北方胡族的名号,又是胡族的国号。

  早在汉末以后,北方诸多胡族进入中原,参与角逐,而大草原则被鲜卑一部占领。

  在中原混战的数百年里,北方草原上也并不安宁,连年的饥荒和寒冷,让占据草原的鲜卑始终强大不起来。

  之后就是一个名为柔然的胡族,强势崛起,而在武烈帝称帝之前,柔然被崛起于燕然山北的另一胡族征服,那就是突勒!

  当年武烈帝北方成功,以江南一隅之地一统中原,并且在他余生的几年里屡次出兵北伐胡族突勒,最终也是在御驾亲征的途中遭遇兵变,遇刺身亡。

  武烈帝更是留下了一句话,“胡族乱我中原者,虽远必诛!”

  而武烈帝之后,中原虽然陷入混战,但好在中原政权们还没有忘记当年胡族南下的恐怖,对草原人的彪悍心有所忌。

  在对待突勒的态度上,大周、大燕没什么区别地赞同武烈帝的策略。

  和中原做买卖可以,想插手中原之事,入主中原,免谈!

  所以当时在朝堂之上和政事堂中,对出征之事和督军人选,尚且颇有犹豫的众人,在第二天就达成了妥协,折中选择了宁王。

  在之后一系列调兵遣将和粮草征运上,三省六部效率极高。

  但因为只是边镇密报和朝廷揣测,所以突勒之事,并未通告传开。

  今时今日,出征西凉的军队已经调遣完毕,宁亲王苏羡也已经在前往西线陇右镇的路上。

  而另一份紧急军情的密报也呈在了天子案头。

  北方榆宁镇大都督赵子嘉密报:有迹象表明,突勒正在边境线外大规模集结兵力!

  “赵将军的奏报就是这样,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呢?”苏弘开口问道。

  方师古、乔玉山等人向来不通兵事,所以此时都没有开口,不约而同地看向潞亲王苏越和兵部尚书卫仙洲。

  苏越缓缓开口道:“这几年以来,关中部分州郡屡次发生旱灾,冬天也比往年要冷一些,想来草原上的胡族也不好受吧。”

  “潞王爷说得不错,这些年从榆宁、灵武这些地方收到的军报显示,草原上确实灾情比关中重一些,但臣以为,更重要的是另一件事。”

  卫仙洲接过苏越的话头,缓缓说道:“上一个突勒可汗暴病身亡,留下的几个儿子都孱弱无能,一年以前被阿史那丹坤趁机夺取可汗之位,自称突勒皇帝。”

  “阿史那家的一些子弟和草原诸部对此颇有微词,毕竟阿史那丹坤论辈分还差不少,而且此人熟读中原典籍,不像个突勒人。”

  这些情报都是边镇这两年陆续地送上来的,身为兵部尚书,卫仙洲对北境情况颇为看重。

  即便是草原上偶尔两个小部落内讧,卫仙洲也会留意。

  这就是天子苏弘力排众议重用他的缘由所在。

  听到卫仙洲将已经掌握的情报一一说出,众人也就明白了不少。

  草原闹灾,再加上突勒内部矛盾,阿史那丹坤想拿中原开刀,巩固地位。

  这种情况在以往并不少见。

  “照这么看就说得通了,此番突勒动兵之事基本属实。”方师古面露恍然,微微点头。

  乔玉山跟着说道:“如此一来,突勒人到底是打算借道西凉,还是直接从北方边境开战呢?”

  陇西镇上报,西凉军队内出现突勒骑兵迹象,北方榆宁方面也上报,突勒部落有调动集结的迹象……

  接下来大周要对付西凉、突勒,两线作战?还是说有主有次?

  卫仙洲看向乔玉山,开口说道:“乔相放心,西凉和突勒合作就是与虎谋皮,即便二者勾结,西境也不会出现太多突勒骑兵,先前我们做的部署就应付得来。”

  苏弘抬头说道:“所以眼下的问题是,北境能不能挡住突勒人!”

  北方边境有两大军镇,驻在榆州的榆宁镇,驻在灵州灵武郡的灵州镇。

  前些年韦元康坐镇灵州,灵武军骁勇善战,那自然没得说,北方、西境固若金汤,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如今的灵州虽有吕进坐镇,还还是差不少,勉强固守可以,出城野战就够呛了。

  卫仙洲作为兵部尚书,此时更是当仁不让,果断说道:“凭借城池固守的话还行,若要是和突勒人野战的话,北境危急!”

  “突勒人既然集结重兵,怕是边镇坚守城池解决不了问题啊。”方师古叹了口气。

  潞王苏越点点头,开口说道:“看样子还得抽调兵将增援北境了。”

  “还有一事,早些年大周和燕国打打停停,但在对抗突勒一事上向来态度一致,还多有合作,此番战事将起,得派人前往燕国通告一番吧?”乔玉山斟酌着说道。

  “不错,乔相所言极是,政事堂即日商议出使人选,择日前往燕国!”苏弘做出决断,既然是草原南下,就有必要提醒燕国一下,最好能取得帮助。

  苏弘接着说道:“至于北境,政事堂先协同兵部、户部商议,将粮草运到榆州、绥州,将朔方、北地、丹州一代州郡兵先行调遣北上待命,以防万一。”

  “具体出征之事,日后再说,慎勿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