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长安城中
作者:木瓜骑士      更新:2022-06-01 17:01      字数:3624
  凉州战事如火如荼之时,长安城中也在为陇右战事紧张。

  陇右西征战报在一段战事结束之后会统一上报,但每日也会有简短战报递送到长安。

  此时政事堂和兵部都在凭借着,收到的三两条简单战报揪心。

  与大周朝堂高层的紧张相比,韦昭则显得清闲得多。

  作为虎翼营副将可以说是什么都不用做,就算将琐事都推给参将方立,他也不会说什么。

  但韦昭不是那样的人!

  在韦昭前往左千牛卫卫府讨要回军饷之后,韦昭在虎翼营将士眼中声望已经可以比肩参将方立,方立也是惟韦昭之言是从。

  眼前的韦公子,不但可以解决军饷的问题,还从来不在虎翼营中摆架子,这样的世家子弟搭档哪里找?

  方立那是多年任职的参将,而韦昭却是新人。

  前番借着发放的军饷的机会,韦昭开始整顿虎翼营。

  禁军其他地方管不着,单就虎翼营来说,韦昭还是可以做主的。

  于是,没过多久,虎翼营就认识到了韦昭的另一面。

  表面上韦昭慈眉善目,笑嘻嘻地慰问将士,嘘寒问暖。

  但若是违犯军纪,韦昭面目马上变得严肃起来,军法执行毫不犹豫。

  这一日一大早。

  韦昭身着戎装,走到营房大院之前,看着眼前的两百七十余人。

  “自明日开始,就又到我们虎翼营轮值城门了,营中部署按照最新安排进行!”

  韦昭朗声说道:“这些日子,我严明军纪你们也看到了,值守之时不准肆意盘剥,不准欺压良善,若有违犯,定不轻饶!”

  韦昭的话说完,虎翼营将士齐声回应:“喏!”

  这段时间,韦昭整顿虎翼营,已经重责驱逐了数十名士兵。

  韦昭自然不会没有缘由的克扣军饷,每一次军法处置都让受责者无话可说。

  虎翼营没有随意招募士兵和剥除士兵军籍的权限,但上报扣除军饷,或者是军法处置还是能做到的。

  若是士兵受不了,或者是禁军士兵不愿意在虎翼营待着了,韦昭自会帮他们申请调动,或者申请放弃禁军军籍。

  禁军身份对于大部分长安人来说,就是公务员一般的身份,除了发饷不及时,或者偶有克扣之外,仗着这层身份,在长安城还算威武。

  寻常商人家庭,或者没落门第,也都可以在禁军衙门之中花钱,捐个禁军位置,留条路。

  但在韦昭这里,这条路不好走!

  不论虎翼营麾下将士出身如何,既然愿意在虎翼营待着,那就得遵守军纪!

  韦昭还颇为人性的发挥,军纪先捡最要紧的执行。

  直到一条条军纪,像脖子上的紧箍,越来越紧。

  除了一些过分注重礼节的军纪之外,韦昭基本尊重时代,要求虎翼营执行下来。

  一段时间过后,营中走了一批人。

  剩下的人大多都是真心需要这个禁军位置或者需要这份军饷。

  一如既往,韦昭在营中巡查之后,前往西市。

  这段时日,韦府印刷作坊的流水线越发成熟,和韦家作坊合作的商家也越来越多。

  其中最大的客户不是书院,不是衙门,不是小书铺,而是佛寺!

  长安城中几大佛寺基本都在找韦家作坊印刷佛经。

  刚开始是直接将印刷佛经交给韦家书铺去做,之后则是请韦家作坊帮忙刻制雕版。

  对于卖刻版,韦昭也不拒绝,虽说这样会失去印刷利润,但韦昭知道,若是韦家作坊不出卖刻版的话,没过多久这门生意就有其他人来做。

  随着韦家作坊在长安城第三个作坊开工,终于勉强能供应上长安城中用度。

  韦昭在西市转悠一圈,起身前往韦家在附近坊内的作坊。

  此时柳一渐和韦安都等候在这里,布置着最新的订单任务。

  见韦昭到来,两人迎了上去。

  “公子,佛寺的订单真是惊人!”柳一渐感慨一声:“先前我只是知道佛寺兴隆,香火鼎盛,却不曾料想,佛寺印刷起佛经来,手笔真大!”

  韦昭笑道:“这还差得远呢!长安城中固然是佛寺众多,可比起洛阳来,比起江南来说,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柳一渐微微点头:“是啊,先前只想到这雕版印刷可以降低寒门子弟读书的门槛,没想到除了对读书人之外,还有这么大影响。”

  “对了,明日开始,韦家书铺的儒家经典再降一成!”韦昭想起此时,接着说道。

  再降一成……韦安和柳一渐四目相对,这一阵韦家书铺除了两本诗集之外,已经现后将《论语》、《诗》、《尚书》、《礼记》这些上市出卖。

  而价格足足比寻常书铺售卖价格低三百钱!

  长安城东西二市其它书铺恐怕已经哭出声……除了个别人还愿意买那些写字漂亮的人抄写的书,谁还花钱买手抄本?

  也就是韦家乃是世家,再加上坊市传闻,韦家作坊背后有皇子参与,寻常人谁敢打韦家主意?

  高门之中也不乏眼红之辈,但也只能虚心求教,或者是闭门造车,独自研究刻版。

  高门世家打听起来更是不费劲,都知道前些时日韦家盐铺有宁王、吕家、贺若家的人入股,还坑了陆家一次,陆家都没吱声。

  这次印刷作坊势头如此之大,也没人敢轻易招惹。

  没过几天又要降价……柳一渐忍不住笑出声:“从此之后,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韦公子英名!”

  韦昭笑笑,咱又不是图那些虚名。

  当然,虚名有的话也不是不要。

  “柳先生身负大才,兼有凌云之志,人生一世不能只呆在我这作坊之中。”

  韦昭开口说道:“柳先生若是愿意出来做官,且等些时日,韦某为先生打点一二,这也不是难事……”

  还没等韦昭说完,柳一渐脸色变了变,连忙说道:“韦公子莫要再说此事!”

  “柳某从朝堂挂冠而去,就不会再回去了!现如今,柳某心中也想得明白,若是心存社稷,即便身在江湖,也能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否则就算身居高位,也免不了勾心斗角,身边曲意逢迎之辈,想做些实事也难!”

  听到柳一渐的话,韦昭笑道:“倒是韦某小觑柳先生了!”

  韦昭心中笑笑,他当然知道柳一渐向来清高,自己提出为他买官,必然会被拒绝!

  “既然柳先生有如此大志,韦某有一事相托!”

  柳一渐说道:“韦公子客气了,但说无妨。”

  “如今我韦家的印刷作坊也只是在长安城中,能够庇佑的读书人也不过方圆千里,这印刷之事传播天下,还需要许久啊!”

  柳一渐微微点头:“不错,韦公子的意思是让我将印刷之术传播天下?”

  柳一渐虽说如同愤青一般狂放不羁,但并不是蠢人,况且之前韦昭就透露过类似意图,现在韦昭一开口,柳一渐就明白过来。

  韦昭这是要将韦家印刷作坊扩张到其它地方了。

  韦昭笑道:“当然,不知柳先生可否胜任?”

  “义不容辞!”

  柳一渐随后开口问道:“这天下如此之大,若说起繁华之处,长安之外,便是洛阳、邺城、金陵、成都、荆州等地,不知韦公子想从何处做起?”

  “荆州!”韦昭朗声说道:“先从荆州做起,随后就将此术传到金陵,江南书香遍地,想来传播起来更为迅速。”

  “确实如此,比起江南来,两京算是落寞许多的。”柳一渐对此颇为认同:“既如此,长安局势稳定,柳某就起身前往荆州开办作坊!”

  韦昭笑道:“此事就交给柳先生和安叔商量了!”

  随后韦昭看向韦安叮嘱道:

  “抽调熟练工匠也好,或是调派新手,都要安排好,莫要误了长安城中印刷进度!一应银钱用度,只管调用,账目记清楚就好!”

  先前几位皇子和各家入股的钱还多得很,再加上韦家盐铺和书铺分红,韦昭手中可以说是十分宽裕。

  韦安在一旁点头应承:“明白,二郎放心好了。”

  安排停当之后,韦昭又象征性地巡视一圈,起身走了出去。

  临走之前,韦昭又回身说道:“抽调往荆州、金陵的工匠,尽量挑可以长期离家的……还有,钱要给足!”

  韦安嘿嘿笑道:“二郎有心了,这点尽管放心!”

  韦昭这才起身离去,韦安在原地驻足少许,心情很是不错。

  国子监武经学馆舍。

  自从宁王、吕琦、贺若云等人出镇陇右之后,韦昭就显得清静了许多。

  除了每日督促虎翼营整顿军纪之外,就是视察韦家作坊进度,闲余时间就到此处听邓风林讲解兵法。

  韦昭如今已经是禁军中军官,虽说在长安城中一时无事,但这时节免不了日后率军出镇。

  来这里多学一点是一点,除此之外就是查探陇右战况。

  自从陇右战事开启之后,韦昭还是颇为关心的,毕竟自己的几个好友和长兄韦渊都在军中。

  此时韦昭一进后堂,就听到邓风林的声音:“鄯州失守,陇右危矣!”

  “哎,兵部最新战报,西凉军没攻下广武!”一个声音有些兴奋,那男人手指着馆舍中粗制的地图说道:“西凉人行军太慢,那周显声收拢及时,守住了!”

  邓风林随即笑出声来:“这么妙的一局,西凉竟然没拿下广武!”

  “哎,你别说,周显声前些年我教他的时候,没见这么机灵啊!”

  “你整天窝在这国子监能看出个屁!”那男人说道:“边镇最是磨练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