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朕要在上面
作者:木瓜骑士      更新:2022-06-01 17:05      字数:2678
  翌日。

  大周皇城之中各个衙门都是弥漫着一股怪异的气氛。

  那些靠着祖辈阴功在朝中尸位素餐的高门子弟一个个脸色阴沉,心中都惴惴不安。

  尤其是那些在禁军之中任职的高门子弟,一个个仿若失了魂一般,眼巴巴地仰望着远处宫城中景阳宫所在的方向。

  个别人甚至已经不惜用最恶毒的心思来揣摩宫中那位的想法,想着鼓动纠集一些禁军统领、参将们去闹些动静。

  毕竟有不少人的晋身之路在这几天破碎的一塌糊涂。

  那些已经成为卫府将军的人不过是丢失位子而已,那些身处统领、参将、副将几个级别的人,他们原本在未来五六年之内就能看得到的希望,在一夜之间破灭了。

  总会有人在头脑不清醒地情况下说出糊涂话,甚至做出什么来。

  好在先前苏弘准备周全,特地嘱咐过禁军都督府。

  禁军都督府这边,吕璟和苏明远二人全天候轮流坐阵,督察着禁军十六卫的动静,按下去四五处闹事的之后,就安分多了。

  至于那些寒门出身的将领则是一个个笑容满面,仿佛功名就在眼前,光宗耀祖指日可待一般。

  除了禁军十六卫中的寒门将领,那些身处各个衙门的,靠着科举功名和武举上位的人也都是个个心怀喜悦。

  无它,这是一种标志。

  标志着世家高门的再一次落魄,他们数百年来对寒门构建的难以逾越的深沟,已经逐渐被填了起来。

  数百年来,高门就是高门,一流门第就是一流门第。

  除了个别在开国时期能靠着从龙之功顺利崛起的二流、三流门第之外,绝大多数姓氏出身的寒门中人。

  任凭你财富五车,才高八斗,任凭你良田万顷,韬略无双,一辈子在朝廷中走到的位置也是可以看得到的。

  任凭你家世如何殷实,也难以攀上一流门第的亲事。

  高门之中大多数都是世代经书传家,即便不擅长儒家经书的,也都有法家、禅宗传承,他们借着祖上前几代的声望,出生便躺在金山之上,让寒门中人难以仰望。

  多少年来,大周开国和冉乱之时,也不过是二流、三流门第对一流门第的竞争,个别二流门第替补上去……

  但就算是二流门第也不是寒门可以想的。

  此刻。

  他们越加看到了希望。

  数十年来,大周境内,边军奖励军功,朝中开设科举和武举,除此之外,大周皇帝还在继续整顿禁军,不断限制高门特权渗透的地方……

  本来在前唐大战之后,关中生民疲敝,百业凋零,大周崛起于关中,在初期甚至再三被燕国击败。

  但数十年来,大家看到了。

  大周国力越加殷实。

  虽然发生过几次宫变,但每代皇帝极其体恤民情,即便当年国境内最为激烈的冉氏之乱,叛军也是长驱直入,除了对付个别高门,没有四处烧杀劫掠……

  就是这样……

  一代代君主励精图治,大周国力蒸蒸日上,寒门出身的人在朝中出现的越来越多,这一切和隔壁燕国的情形,简直是云泥之别。

  于是,江南宋国、蜀国,关东燕国,无数寒门出身的有志之士来到长安。

  这里,让他们想起来了一千年前在这里崛起的另一个个国家。

  秦国。

  数代君主励精图治,披荆斩棘,尽管在开国之初,力有不逮。

  但在数代之后,局势已经愈加改善,关中的一流高门……说白了放在燕国、宋国,只够给那两国的二流门第提鞋。

  大周开国虽然凋敝,但也有天然优势。

  这片土地上,高门虽然不少,但根基远远没有那么深。

  皇权集中起来要比燕国容易得多。

  所以,大周才能开科举!

  才能盐铁收归国营!

  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想见,整顿了禁军之后,就是边军。

  陇右、灵州两镇已经在皇帝手中,汉中、荆襄两镇则向来惟长安之命是从。

  河东镇虽然听从调遣,但多有自专之事。

  榆宁镇次之。

  此番赵子嘉轻易入朝,就说明用不了多久榆宁镇的形势也会彻底改变……

  此时。

  出身寒门的吏部尚书郑廷尧正在一步步走出吏部衙门,走向深深的宫墙之中。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但郑廷尧知道,今日所为的是北境之事和禁军之事。

  他虽然姓郑,但和荥阳郑氏没有关系。

  他出身寒门,在科举中一举中的,和王玄政成为当年最为显赫的两人。

  时过境迁,它已经成为吏部尚书,手握帝国人事大权。

  王玄政则是深深扎在北境榆宁镇,成为一镇督军,前段时间固守铁刃城,让燕国和大周国内的人见识了这位书生的血性和能力。

  他凭借一人之力,从筑城到运粮守卫,用五千人挡着十倍敌军月余。

  这是一个科举出身的书生干的!

  真特么给老子长脸!

  虽然陛下没有说过,郑廷尧心中有猜测,陛下就是在铁刃城之战之后,才下定决心快刀斩乱麻处理禁军之事的。

  太阳逐渐攀到高空,冬日的暖阳照下,光线折射在皇城的红砖绿瓦之上,透出一种难以言明的美感。

  此刻。

  景阳宫中。

  苏弘稳稳坐在龙椅之上,等着一众政事堂大臣前来。

  他心中知道,今日处理的不是北境之事,是禁军之事。

  废除禁军十六卫,重新编练禁军!

  从此之后,高门不得插手禁军……长安城中,任何持刀者皆为皇帝驾前将士!

  禁军之后,便是榆宁镇,便是河东镇……

  苏弘坐在这里,心中清楚得很。

  左梦桥那么干脆地卖面子,只是为了灵州镇左都督的位子?

  乔家一直龟缩不动,任凭苏弘处置,是真的淡泊名利?

  秦家、张家是心甘情愿站在他这边的?

  苏弘知道,那是这些高门心中清楚,他们在大周是一流门第,在天下……二流都够呛。

  徒有虚名,看着似乎渗透进了禁军、边军和六部衙门……

  但实际上他们聚不在一起,就算聚集在一起,也挡不住苏弘了。

  十几年前,苏弘刚登基没多久的时候,那时候站在苏弘这边的不过冉家、李家、韦家、吕家,寥寥几家,就差点将朝中高门全灭。

  时过境迁,就算不说那些身居高位的寒门之人,单说世家门第,今日站在苏弘这边的也更多了,而固守着权势门第观念不放的高门却少了很多。

  他们拿什么挡?

  所以左梦桥、秦湛、张升之、乔奕然他们清楚得很,今非昔比,顺势者昌。

  皇帝给他们面子,和他们好好说话,他们就得兜着……否则就会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他们可以乖乖做大臣……却永远不能再以为,自家的门第可以和皇室相提并论了。

  武功苏氏,皇族!

  朕不是你们抬起来的,朕是把你们压下去的!

  朕要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