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计斗符兵
作者:开先洞人      更新:2022-06-02 12:38      字数:4310
  刘正找来钟繇,把张宝存在一支符兵队伍的事情,向左中郎将府做了战情通报。

  钟繇也说,左中郎将府早就见识过了符兵的威力,只是却没有任何的对抗手段。

  刘正忙把兴汉军上下,打算用水攻的办法应对符兵的指导思想,跟钟繇讲了一番。

  至于符兵是不是真的怕水,刘正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只是这是兴汉军上下,所能想出来的唯一办法,成与不成都得试上一试,哪怕是最终失败了,也是一种应对黄巾军主力的经验。

  据刘正的猜想,符兵的数量应该不会太多,毕竟黄巾力士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符兵更是黄巾力士中的精锐,至少刘正是这么认为的。

  中平元年九月初三,晴。

  刘正率部北上,在阳城西南面的颖水河畔,与严政的主力隔河相望。

  颖水河上游的太室山下,是左中郎将府的大军驻地。

  张宝亲自率领黄巾军主力和符兵北上,与皇甫嵩在颖水北岸河滩上展开了激战。

  先是黑雾强袭,再是黄雾浸兵。

  黄巾军主力在决死前锋的冲击之下,成功的突入了皇甫嵩的大营。

  皇甫嵩预备的黑狗血等污秽之物,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效果。

  刘正的取颖水克符兵的办法,居然被左中郎将府束之高阁。皇甫嵩守不住大营,只得向密县方向撤退。

  慌乱之间,根本就没有通知刘正和兴汉军。

  张宝取得胜利之后,并没有挥师东进,而是折道南下。

  好在兴汉军从来不相信什么盟友,这才避免了被黄巾军化妆偷袭的命运。

  直到第二天,皇甫嵩的信使才抵达兴汉军的大营。

  此刻的平贼校尉部,已经跟张宝的主力大军交上手了。

  张宝强攻两日,损兵八千。

  终于知道了兴汉军不好惹,才放弃了强攻,打算凭借着优势的兵力压垮平贼校尉部。

  双方这一对峙,可就苦了兴汉军上下了。

  毕竟兵力不足万人,面对处于绝对优势兵力的黄巾军。

  人少了防不住,主力日夜戒备又会疲惫不堪。

  郭嘉想出了虚张声势的办法,总算是暂时的缓解了兴汉军面临的危机。

  九月初八,大雨。

  刘正站在风雨之中,望着水汽笼罩的临时校场,开始了战前总动员:

  幽州兴汉军平贼校尉部的弟兄们!

  我等奉命讨逆,南征北战长达半年。

  眼看这颖川黄巾军覆灭在即,却碰上了张宝贼军的主力。

  要是不战而逃,大好局面又会毁于一旦。

  要是坚持战斗,又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你们中间的很多人都会死,再也没有办法回家与妻儿老小团聚。

  可是我没有办法,友军的不告而别,让我们失去了最佳的撤离时机。

  如今的我们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扔下一部分兄弟,主力撤回阳翟县城。

  要么拼死血战,宰了张宝,还颖川大地一个朗朗乾坤。

  你们来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办呀?

  台下九千两百名平贼校尉部将士齐声高呼:“不抛弃,不放弃!血战到底!”

  刘正大喜,声音笼罩着整个雨中的校场。

  传我命令:

  丹阳团在左,两栖团在右,三大营居中。

  目标——地公将军张宝本部符兵。

  不死不休,不胜利!吾宁死!

  战!战!战!

  刘正提着梨花枪,卷起一团水雾。

  三万黄巾军把九百九十九名符兵保护在最核心的位置上,张宝更是在符兵最中间的位置。

  刘正一马当先,率先突入。

  张宝仗剑而立,口中念念有词!

  这场大雨,是在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灾难而哭泣。

  然而大雨并不能阻止交战双方战斗的热情。

  张宝的妖法似乎出了问题,在雨中没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黄巾军的血战精神,却没有被大雨冲垮。

  梨花枪上不断传来的阻力,是一位又一位的黄巾军战士在用生命阻挡兴汉军前进的步伐。

  刘正握紧了手中的梨花枪,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杀戮的速度。

  陈到尽职尽责的护卫在刘正身后,手中的银枪在雨水之中格外的耀眼。

  这是一曲悲歌,由两群相同的人来演绎。

  张宝没有说话,九百九十九名符兵纹丝不动。

  外面的黄巾军战士努力的冲锋,前仆后继,没有恐惧,没有退缩。

  一个时辰之后,三万黄巾军只剩下核心的符兵方阵了。

  张宝长剑指天,舌绽惊雷,暴喝一声说:“攻!”

  符兵变阵,锋矢而行与刘正带领的平贼校尉部对冲。

  梨花枪宛若游龙,与张宝手中的七星宝剑相撞。

  张宝赞扬说:“好功夫,只可惜做了汉帝的走狗!”

  刘正也是无限惋惜的说:“君本佳人,奈何作贼!”

  两人错身而过,各自找人厮杀。

  符兵的战斗力果然强悍,竟然同三大营拼了个旗鼓相当。

  刘正看了一回之后,不由自主的冒出了四个字——“死不旋踵”。

  难道这就是传说之中的墨家剑阵吗?

  刘正看着符兵手上的精冶长剑,不敢再胡思乱想。

  调转马头,迎着张宝继续冲锋。

  符兵们的阵形小了一圈,依旧坚不可摧。

  郭嘉指挥着丹阳团的人推着投石机走了过来。

  刘正冲锋过后,趁着符兵重新结阵的功夫,一顿飞石砸过去。

  符兵军阵再度缩小,依旧没有崩溃的征兆。

  郭嘉见刘正还要率部冲阵,他忙命令丹阳团一营举盾,把张宝和符兵困在了核心。

  刘正看着里面的对手,大吼一声:“投降不杀!”

  身后血战余生的兴汉军战士齐声高呼:“投降不杀!”

  张宝站在符兵锥形阵的最前端,没有答话。

  只是舞动着手中带血的长剑,率先发起了冲锋。

  身后幸存的符兵们相互扶持着冲向了兴汉军的盾阵。

  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撞在了盾墙之上,谱写了最后的绝唱。

  郭嘉左手下压,冷冷的声音回荡在风雨之中。

  郭嘉命令说:“强弩兵,目标符兵方阵,覆盖射击!”

  突然,符兵搭起了人墙,领头的符兵抓起了张宝冲锋的身躯。

  那人在万箭齐发的前一刻,把张宝扔出了兴汉军的包围圈。

  无情的弩矢吞噬了符兵方阵,只有张宝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

  刘正知道张宝不好对付,也就没有下令追击。

  战后统计:

  丹阳团战死三百人,受伤八百人。

  两栖团战死五百人,受伤二百人。

  宛城营战死一百人,受伤四百人。其中大部分是屈申关英雄连的人,贾穆也受了轻伤。

  独立营战死五百人,没有受伤。

  白毦兵战死五十人,人人带伤。

  总的来说,这场颖水河战役,兴汉军伤筋动骨。

  对手黄巾军:

  两万六千名普通战士留下了近四千具尸体,剩下的两万二千人不知去向。

  三千名黄巾力士,血战而亡,造成了兴汉军各部有限的伤亡。

  九百九十九名符兵,全部阵亡。这些人的手上都或多或少有着兴汉军将士的鲜血。

  罪魁祸首张宝逃走,差点儿让刘正气得吐血。

  刘正本来想立即抢攻阳城,郭嘉劝住了他说:“校尉大人,左中郎将府的皇甫嵩故意保存实力,坐看兴汉军血拼张宝。咱们是时候为自己考虑了!”

  刘正觉得也是,兴汉军从来没有想过要以劣势兵力与张宝血拼。

  虽然兴汉军打断了张宝的脊梁骨,但是自身也是元气大伤。

  刘正问:“咱们的补充兵员还有多少呀?”

  郭嘉看着手上的伤亡数字,叹了口气说:“刚好够补全编制!”

  刘正只能传令平贼校尉部,各部就地整军。

  战后总结,依旧由郭嘉发言:

  今日一战,兴汉军平贼校尉部九千对阵张宝本部三万人马。

  其中黄巾军两万二千人马溃散,真正与兴汉军血战的只有不到五千人。

  兴汉军战而胜之,值得庆祝!

  然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雨中配合不到位,兵器受雨水干扰严重。

  这些都是导致伤亡惨重的根本原因。

  然而雨中大战,兴汉军打得辛苦,黄巾军也不例外。

  情报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这场血战的爆发。

  张宝主力北上与左中郎将府的大军交战,难道事先就没有任何的风声传出来吗?

  还是以为兴汉军所向披靡,对于自家之外的各支队伍,都不屑一顾了呢?

  关于战前的情报不畅,是情报部门的失职,随军情报部要做出深刻的检讨。

  校尉大人常说:三军未动,情报先行!

  这不是一句空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对于兴汉军来说,情报是胜利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场战斗是平贼校尉部建制以来的第一次血战。

  整支部队都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

  首先是配合上的缺陷,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之中加以改进。

  其次是兵器上存在的问题,关于防水防滑方面的设计,必须要军械部门的人,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就是各部的联合演练还要加强,尽量避免各自为战的怪象。

  郭嘉讲完之后。

  刘正做了最后的总结:

  战斗是检验训练成果的唯一标准!

  希望这句话可以印在兴汉军各级指挥员的脑海之中。

  通过这一仗,咱们看到了自身的水平,也看到了差距。

  战场周边情报的滞后,直接导致了不得不战,被动迎战的后果。

  情报部必须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武器防水方面也要更新换代。

  最关键是指挥员的思想要及时调整,该血战的时候不能含糊,该动脑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蛮干。

  我们这一仗打得好,至少北军第一精锐的名声是实至名归了。

  打断了张宝的脊梁骨之后,兴汉军的腰板就硬起来了。

  这要是换了此战之前,左中郎将府各部和皇甫嵩,只是把咱们当成一支走了狗屎运的挂名杂牌军。

  自此之后,汉帝亲军平贼校尉部,就是一支不容小觑的精锐力量了。

  像之前那种故意不通报军情的行为,应该不至于再次发生了。

  刘正强行扣下了,左中郎将府皇甫嵩的使者钟繇,并且命令情报部的人,把钟繇的家人送到南山城。

  同时写信给皇甫嵩,直接了当的提出让钟繇到南山城,代表着左中郎将府的全体官兵,给颖水河战役中牺牲的兴汉军将士守灵。

  皇甫嵩自知理亏,不好意思索回钟繇,只得默许了刘正的做法。

  再说钟繇只不过是临时征辟的人才,倘若可以平息刘正的怒火,也是值得的。

  就这样,钟繇被强行的绑架到了南山城,终其一生也没能出得了幽州。

  兴汉军血战一场,唯一的实惠就是九百九十九把精冶长剑。

  陈到大喜之余,报请刘正批准:白毦兵换装精冶长剑,成了兴汉军第一支技击大军——剑兵。

  钟繇也是兴汉军的一大收获,至少刘正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