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司徒陈耽
作者:开先洞人      更新:2022-06-02 12:39      字数:4447
  谏议大夫刘陶,拿曹操祖上,说事儿。

  朝会之上,这么一闹。

  一穷二白的汉帝,也不好意思,下令曹操,自组典军校尉部了。

  刘陶得势不饶人,追着汉帝不放。

  朝会解散之后,刘陶继续,仗着刘家人的身份,强闯后宫,搅了汉帝的饭局。

  坚持让汉帝下令,诛杀十常侍。

  汉帝问:“子奇,你姓什么呀?”

  刘陶回答说:“自然是姓刘。”

  汉帝冷笑了一声,继续质问。

  既然知道自己,是刘姓皇族的人,为何又要帮着外人,挖刘家的根基呢?

  刘陶坚称,他是为了天下大义,请诛十常侍。

  汉帝继续问,十常侍,都有什么罪呀?

  卖官鬻爵,祸国殃民。

  汉帝气笑了,豪强世家,不纳租税,国家用度,从何而来呀?

  刘陶答不上来,反而耍赖——一切都是十常侍的错,只要杀了十常侍,天下自然,转危为安。

  汉帝再问,十常侍虽然卖官鬻爵,但是他们都久居深宫,如何祸国殃民呀?

  刘陶这才明白了,真正祸国殃民的,是那些花了钱的官。

  然而究其根源,还是十常侍的错,依旧坚持处罚十常侍。

  汉帝见刘陶,坚持帮外人说话,于是就继续追问。

  有能力花钱买官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呀?

  他们都是,天下各地的,豪强世家。

  难道不花钱,他们就不贪了吗?

  十常侍卖官鬻爵,是汉帝明码标价。

  得来的钱,讨伐黄巾军,用了一大半,再建西园八校尉,全部花光了。

  凉州再乱,全靠从卫家手中,得来的钱财,勉强的支撑了下去。

  若是没有钱,靠谁来平乱呀?

  靠那些,口是心非的,豪强世家吗?

  汉帝知道,刘家一直以来,都是不齐心的,从当年东汉光武帝,再造汉统以来,各脉都,莫名其妙的,获得了继承大统的机会。

  刘家的不肖子孙,为了虚名,居然让外戚和宦官,轮流主导更替。

  如今十常侍,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何进的大将军府,难道就代表着,天下大义吗?

  若是没有十常侍,汉帝又该用谁呢?

  天下之大,又有谁,可以为汉帝所用呢?

  难道主动把汉室,送给贪得无厌的,天下豪强世家,坐地分赃吗?

  汉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刘陶身为刘家人,竟然不知刘家事。

  甘愿充当,天下豪强世家的走狗,不仅断了汉帝一臂。

  还试图,让汉帝再断四肢,彻彻底底的,沦落为孤家寡人。

  西园八校尉,能够为汉帝所用的人,不多。

  然而凉州一乱,先折一校。

  再后来,又折了两校。

  南军校尉部,被拖在了荆州。

  右军校尉部,又困在了汝南。

  中军校尉部,一直与大将军府,眉来眼去的,能不能用,还得两说呢?

  唯一可以放心的,只有三校。

  上军校尉部,是一直以来的,从圣武皇帝手中,一脉相承的,羽林郎。

  崛起于,幽州边军的,靠讨伐黄巾军起家的,平贼校尉部。

  既同十常侍,沾亲带故,又与大将军府,纠缠不清的,典军校尉部。

  凉州一行,典军校尉部,彻彻底底的,烟消云散了。

  汉帝有心,重组八校人马。

  然而手中没钱,只能仰天长叹。

  好不容易,曹家愿意,花钱重组。

  刘陶的一番话,不仅把事情,搅黄了。

  还要得寸进尺,逼着汉帝,砍手砍脚。

  汉帝大怒说:“刘子奇,你想要逼朕自残,朕先弄死你。”

  正在这个时候,刘陶背后的人,司徒陈耽,终于赶来救场了。

  汉帝见,谋划整件事情的,主角到了,不由分说,直接将二人下狱。

  张让等人,向汉帝哭诉说:“陛下,我等愿意赴死,还请赐罪!”

  汉帝说:“行了,有你们在,我还可以,抗衡一下,豪强世家。要是你们都不在了,我还能依靠谁呢?”

  张让等人,见身家性命,暂时无忧,就不再,惺惺作态了。

  张让请旨:司徒陈耽,谏议大夫刘陶,应该如何处置呢?

  汉帝想了想,就告诉张让,没有钱了,司徒的位置,必须要空出来,再卖一次。

  至于谏议大夫的位置,蚊子腿也是肉,一起拿出来卖,就当做是添头。

  张让会意,当天夜里,亲自进入汉帝秘狱,鸠杀陈耽和刘陶。

  想起汉帝缺钱,又假汉帝诏命:上军校尉蹇硕,亲自带人,查抄两家。

  收得钱财无数,算是解了,汉帝的燃眉之急。

  司徒之位,尊贵无比,太原王家的王允,和弘农杨家的杨彪,都有意角逐。

  本来还有,陈荀两家的,一见到两虎相争,就偃旗息鼓了。

  大将军府,已经完成了,驱逐董家的计划。

  如今董家,远遁凉州,短时之间内,肯定是无法,威胁中枢。

  何进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下一步谋划了。

  中军校尉部,已经向大将军府,宣誓效忠了。

  虎贲中郎将,任县侯袁绍,更是大将军府的,座上之宾。

  关于兴汉侯府,和平贼校尉部,何进派陈群,亲自上门,询问立场态度。

  兴汉侯刘正,明确表态,只效忠名正言顺的汉帝。

  陈群见刘正,还是老生常谈,于是就问:“侯爷,如今大势已显,还没有做出抉择吗?”

  刘正回答说:“长文先生,兴汉侯府的立场,一直都摆在那里。谁是名正言顺的汉帝,就效忠谁呀!”

  陈群说:“大将军府,需要一个肯定的答案。”

  刘正只好摆明了,平贼校尉部的立场。

  一是不与中官为伍,这是大义,兴汉侯府不敢忘。

  二是皇太子,名正言顺的,成为汉帝之后,兴汉侯府,立即宣誓效忠。

  刘正说:“长文先生,作为人臣,这是兴汉侯府的底线,还请大将军府海涵。”

  陈群问:“若是皇太子,无法名正言顺的,成为汉帝呢?”

  刘正笑了笑,闭口不谈。

  陈群心知肚明,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就意味着,大将军府,已经失败了。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兴汉侯府是什么立场,都已经不重要了。

  司徒争夺战,很快就结束了。

  弘农杨家的杨彪,顺利的问鼎司徒宝座。

  至于太原王家,王允退而求其次,拿到了,谏议大夫的位置。

  陈群向何进,如实的禀报了,兴汉侯府的立场。

  何进问:“长文,对于兴汉侯刘正,你怎么看呢?”

  陈群回答说:“深谋远虑!”

  按照计划,西园八校尉中的,五校人马。

  应该完全折在凉州,才是预期的目标。

  董家全力一击,居然让袁绍和刘正,成了漏网之鱼。

  据说是刘正,力主班师回朝,袁绍财大气粗,看不上皇甫嵩许诺的,蝇头小利。

  北军校尉孙策,纯粹是置气。

  唯一贪心的人,就是典军校尉部的曹操。

  他低估了,董家的力量,这才折戟沉沙,赔光了本钱。

  说起来,还得感谢,死去的刘陶。

  要不是他,汉帝肯定会,重组典军校尉部。

  如今的曹操,已经无法翻身了。

  若是寻不到,外放的机会,就只能蹉跎岁月了。

  何进说:“咱们要不要,先对付刘正呢?”

  陈群谏言说:“大将军,如今孤立上军校尉部的计划,都已经完成了。”

  虽然刘正和袁绍,成了漏网之鱼,但是袁绍改弦更张,刘正也明哲保身。

  再也不会影响大局,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以免卢门上下,同仇敌忾。

  曹操之过,在于贪心,那是他咎由自取。

  要是听了刘正的话,典军校尉部,也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兴汉侯府的情况,可是完全不同。

  刘正已经,摆明了立场,表达了善意。

  若是大将军府,再咄咄逼人的话,只怕会引起,卢门中人的反感。

  再说从“卫门惨案”,就可以看得出来,兴汉侯府的力量,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呀!

  何进最终,还是被陈群,给说服了。

  决定:不理会刘正,全力阻击蹇硕。

  白波黄巾军,杨奉所部,南下箕关,进犯河东。

  更有卫氏余孽,揭竿而起,响应附逆。

  又有山贼胡才和李乐,慕名而来,拥杨奉为首领。

  白波杨奉,拥兵三万,威胁京师。

  何进诈病不朝,闭门谢客。

  刘正听到,何进生病的,消息之后,也坠马受伤,卧病在床。

  袁绍也偶感风寒,进食汤药无数。

  朝会之时,汉帝见能打的人,全部病了,只剩下一个曹操,还是光杆司令。

  汉帝无奈,只得诏命:

  上军校尉蹇硕,带兵出征,讨伐杨奉部。

  数番激战之后,羽林郎折损大半。

  告急书信,络绎不绝。

  汉帝无奈,强行诏命:

  兴汉侯刘正,带病出征。先救援上军校尉部,再讨伐顽敌。

  刘正无奈,只得大军缓行。

  数日后,河东附近,一战击破,敌先锋李乐部,救下了,危在旦夕的蹇硕。

  李乐弃军而逃,敌军溃散。

  战后计点损失,上军校尉部,仅存千人。

  蹇硕羞愧难当,愿意俯首听命,唯刘正,马首是瞻。

  刘正命蹇硕,屯兵河东郡城。

  又令陈到,出击胡才部。

  刘正带着郭嘉和徐晃,与杨奉箕关会战。

  徐晃耀武扬威,连杀四将。

  杨奉气不过,亲自上前交战。

  战不过三十合,胯下战马,力竭而倒。

  杨奉见势不妙,诈称换马再战。

  逃回箕关的杨奉,自忖不是对手,于是就解散部众,逃回白波谷。

  河东之危,已经解除。

  回到郡城的时候,陈到也破了胡才,令其单骑遁走。

  刘正于蹇硕商议,西园八校尉,是汉帝亲军,不可久离京师,于是就决定——班师回朝。

  汉帝酬功,无钱可赏,于是就任命刘正,为安北将军。

  其余众将,皆有加封。

  陈到为武卫中郎将,徐晃为武烈校尉。

  郭嘉为议郎。

  至此,西园八校尉,再折一校。

  蹇硕千余残兵,成了汉帝手中,唯一的力量了。

  何进日益骄横,把谁都不放在眼中。

  兴汉侯府,大小将领,云集议事厅,马超和庞德,也开始融入了这个集体。

  刘正照例,让郭嘉主持会议。

  兴汉侯府,在洛阳城中,已经有三个年头了。

  如今人口,也越来越多了。

  郭嘉说:“汉帝与天下豪强世家,即将进入,最后的决战。兴汉军是时候,抽身离开了,请侯爷,布置任务。”

  刘正说:“现在开始记录。”

  命令:

  兴汉侯府的撤离,由武烈校尉徐晃主持,确保剑兵团,家眷们的安全。

  兴汉商会,洛阳分会,逐渐朝宛城方向转移。

  洛阳城中的,情报部,西迁长安城。

  洛阳城,只保留秘卫力量。

  剑兵团,以拉练为名,东出到虎牢关一带,随时准备接应。

  马超和庞德,随徐晃一起行动。

  郭嘉问:“侯爷,咱们离开洛阳城的理由是什么呢?”

  刘正说:“很快就要过年了。”

  刘正心想,幽州的表奏,应该快要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