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曹操投董
作者:开先洞人      更新:2022-06-02 12:40      字数:4487
  曹操的典军校尉,是个光杆司令,这一点董卓心知肚明。

  对于曹操的投靠,李儒虽然说心有疑虑,但是却找不到证据。

  他也没有发现,曹操有什么坏心思。

  有了曹操的带头,原来的大将军府旧部,纷纷改弦更张。

  董卓外强内虚的局面,终于得到了改善。

  ……

  长秋宫中,少帝和何太后,正在听宫人禀报——八月宫乱的损失。

  有宫女来报说:“启禀太后,少帝——章台殿中,天子六玺齐备,只有那至关重要的,传国玉玺,却是不见踪影!”

  何太后问:“知道这件事情的,都有谁呀?”

  宫女只得如实回答。

  何太后让宫女退下,又派心腹出动,溺杀。

  少帝问:“太后,这可如何是好呀?”

  何太后说:“传国玉玺的样子,你我母子,都熟记于心,重新弄一枚,也不是什么难事呀!”

  何太后派人宣诏,令将作监最优秀的制印工匠,前往长秋宫听用。

  还特别的强调:带齐工具,酷似和氏璧的玉石一块,以及黄金若干。

  工匠见何太后召见,忙按要求准备,然后进了长秋宫。

  何太后让众人退下,从怀中取出传国玉玺图样,命工匠在偏殿中制印。

  一天之后,工匠完成任务。

  何太后收起印玺,厚赏工匠。

  工匠领了赏,谢了恩,起身想要出宫。

  发现腿没了。

  他还没来得及感觉到疼痛,整个人就融化了。

  似乎整个天地之间,再也没有,这名工匠存在过的痕迹。

  何太后转身离开,又命人冲洗偏殿。

  还特意吩咐:用上最好的香薰。

  至于何太后,晚上会不会做噩梦,谁也不知道呀?

  凶神恶煞的董卓又来了,在大朝会上耀武扬威,少帝心惊胆战,总感觉小命难保。

  反倒是陈留王刘协,多与董卓亲近,实在是一桩奇事。

  大朝会还没有结束,司隶校尉潘隐,上温德殿觐见。

  潘隐表奏:

  并州刺史丁原,带甲三万,已经到了,洛阳城的北门。

  他还打出了,执金吾的旗号,要不要开放城门,请朝中大臣定夺。

  袁隗表奏少帝说:“陛下,诸位大臣,丁原受诏进京,不可拒绝。”

  并州铁骑大肆进城,又恐搅了洛阳城的安宁。

  不如让并州铁骑,驻扎在城外的北军大营,让执金吾丁原带三千人入城。

  董卓虽然收服了,何进的旧部,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整顿洛阳北军。

  如今洛阳城的城防大权,依旧掌握在潘隐的手中。

  司隶校尉潘隐,已经依附司空袁隗,想来丁原进城,已经是大势所趋。

  董卓忙上奏说:“陛下,丁原进城之后,不如防守洛阳城的,北面和东面。”

  至于西面和南面,董卓没有说,想来是西凉铁骑的地盘了。

  少帝说:“既然大家都同意,执金吾丁原,进入洛阳城。朕也就同意了!”

  少帝得知,太傅王允与执金吾丁原,是老相识了。

  于是就派王允,作为天使,前往洛阳城北,宣诏丁原进京。

  王允走后,文武百官,继续朝议。

  ……

  再说太傅王允,领了汉帝诏书之后,到御园之中,择良马一匹代步。

  打马出了洛阳城的北门。

  一刻钟之后,进入了丁原军中。

  丁原接待了王允,随后就谈起了正事。

  丁原问:“王太傅不在城中侍奉少帝,反而四处奔波,这是干什么呢?”

  王允正色的说:“并州刺史丁原听旨!”

  诏书:

  并州刺史丁原,五原郡上抗击匈奴,解除了北方边患。

  今国家有事,急需良臣入朝。

  特进并州刺史丁原,为执金吾!

  带甲三千,到洛阳城中赴任。

  钦此!

  丁原领了诏书,跪拜!谢恩!

  丁原说:“王太傅鞍马劳顿,不如先稍事休息,一会儿功夫,军中摆宴,替太傅大人接风洗尘!”

  王允心中焦急,于是就对丁原说:“丁执金吾,还是火速进城,迟恐生变!”

  丁原忙问详情,王允只好,把大朝会上的相关故事,给讲了一遍。

  丁原这才明白——洛阳城已经成了——龙潭虎穴。

  丁原命令:

  主簿吕布,带着张辽,领三千并州铁骑,随执金吾丁原,进入洛阳城中赴任。

  陷阵营高顺,领其余将领:魏续,侯成,宋宪,曹性,郝萌,成廉,把守营寨,约束三军。

  众军各自准备,吕布亲自挑人。

  一刻钟之后,三千并州铁骑,气吞万里如虎。

  就这样,丁原在前,吕布居左,张辽在右。

  他们跟随着太傅王允,大军从洛阳城的北城门入了城,直奔执金吾官衙。

  在洛阳城中,与下了朝的董卓,不期而遇。

  董卓见丁原意气风发,又见吕布:

  生得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攘唐貌恺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跟随在丁建阳的身后,端是威风凛凛。

  多年战阵厮杀的经历,让吕布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董卓一见吕布,心中甚是喜爱。

  回到西凉刺史府之后,董卓找来李儒。

  董卓说:“文优,我想做百官之首,你看可以吗?”

  李儒说:“如今大局已定!”

  虽然来了个丁原,但是整顿完洛阳北军之后,董卓军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李儒建议:

  西凉刺史董卓,迅速进宫觐见何太后,请封大将军录尚书事。

  董卓大喜,立即准备进宫。

  当时天色已晚,按制外臣不得深夜入宫。

  然而当官心切的董卓,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董卓军,已经接掌了宫禁,戍卫皇宫的,正是中郎将董旻。

  董旻违制,大开宫门。

  董卓一路畅行无阻,很快就进入了长秋宫中。

  当时何太后,正要宽衣解带,沐浴解乏。

  听闻有外臣,闯入宫禁,吓得花容失色。

  匆匆束带更衣,连头上钗饰都来不及打理。

  就那样披头散发的,出来见了董卓。

  董卓见何太后模样甚美,一时之间,心旌动摇。

  色字头上一把刀,董卓似乎忘记了,来长秋宫的目的。

  何太后见董卓不怀好意,于是就问他:“董刺史,兴汉侯的檄文,你应该没有忘记吧?”

  董卓点了点头,那句话当然得记牢了——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董卓说:“当然记得!”

  何太后见董卓,依旧不肯死心,于是就说:“我一个妇道人家,你要做什么,我也反抗不了,你请便吧!”

  何太后似乎认命了。

  董卓反而犹豫了,兴汉侯的檄文,既是警告,又是对妇孺的保护。

  关键是兴汉军的虎威,谁敢冒犯。

  董卓知道,就算是自己做了什么,兴汉侯刘正,也是鞭长莫及的。

  然而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一时痛快了,后患无穷。

  一想起家中,那个娇俏可人的孙女董白,董卓就犹豫了。

  何太后是好,但也比不上董白重要。

  万一董卓军将来事败,今日怎么欺凌何太后,他日董家人必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罢了,这样的畜牲事,想都不能想啊!

  董卓想到这里,忙下跪请罪说:“是外臣失礼了,请何太后恕罪!”

  何太后听了董卓的话,才知道一场危机,已经消弭于无形了。

  于是她就,问起了董卓,深夜独闯长秋宫的用意。

  董卓这才想起来——自己进宫是来求官的。

  于是他就,合盘托出。

  何太后说:“天色不早了,你还是先行退下吧!大朝会上,少帝会满足你的心愿。”

  董卓心有不甘,迟迟不肯离开。

  何太后见董卓不肯走,于是就说:“你想要的话,就进来吧!”

  说完之后,转身回了寝帐。

  何太后豁出去了,董卓若真是畜牲,自己也反抗不了,不如索性大方一些。

  董卓这才恍然大悟,夜宿长秋宫,不管做与不做,流言蜚语,都会传遍天下。

  既然连何太后都放弃了,为什么还要滞留长秋宫,坏了人家的名节不说,还会给家人遭致祸患呢?

  董卓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回到刺史府中之后,有三名侍女遭了罪,才算暂时的,抒缓了心中的闷气。

  大朝会上,少帝颁诏:

  西凉刺史董卓,北邙山救驾有功。

  稳定洛阳城中局势,扫除十常侍余孽,都有建树。

  特加封董卓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加九锡总揽朝政。

  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奖励功勋,见证忠勇,以示汉室少帝,优厚大臣。

  钦此!

  董卓领了诏书,谢恩之后,又晋了朝会位次,再接受了百官的道贺之后,才心满意足了。

  董卓得了尊位,对何太后的野心,又减轻了几分。

  与此同时,执金吾丁原,加封太原侯,正式开府治事,与董卓军分庭抗礼。

  下朝之后,丁原在执金吾衙门中,开始了新的任命:

  原丁原军主簿吕布,升任执金吾府主簿。

  原丁原军护军司马张辽,升任执金吾府护军司马。

  高顺任中郎将,主持洛阳城外丁原军的军寨。

  曹性勇悍,晋升校尉,督守洛阳东门。

  魏续精明,晋升校尉,督守洛阳北门。

  其余众将,均有封赏。

  又命令郝萌,往来洛阳城与并州两地,转运粮草,打算长期驻屯洛阳城外。

  ……

  董卓得偿所愿,于是就对李儒说:“文优,是时候勒紧,丁建阳的脖子了!”

  董卓心想,丁原官居执金吾,居然敢对董卓军,指手画脚。

  不如先饿并州铁骑,十天半个月的,看那丁原军,还有什么底气,在洛阳城中,耀武扬威。

  丁原身居执金吾,为什么不能就近调拨粮草,反而要从并州转运呢?

  原来是那董卓军,一进入洛阳城,就率先控制了,京师的各大粮仓。

  毕竟董卓知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董卓军吃得饱了,才有战斗力。

  这样一来,粮仓是董卓军,最新抢占的据点。

  要不然的话,大将军何进的旧部,为什么会乖乖的投降,拱手认命了呢?

  丁原慢了一步,粮仓已经没有丁原军的份了。

  董卓虽然占了先机,但是他的脑袋,还是很清醒的。

  知道粮仓事关重大,于是就调徐荣来到洛阳城,负责看守粮仓。

  弘农的防务,由新安的牛辅接手。

  对于徐荣的能力,董卓心知肚明。

  即便是天下无双的超神吕布,也休想从徐荣手中,夺得一粒粮食。

  李儒说:“丞相,时机已经成熟了,是时候让华雄动手了!”

  董卓听了之后,示意李儒,立即安排。

  李儒立即派遣快马,向潜伏在汜水关西面密林中的,华雄和胡轸,以及李肃:传达了出击的命令。

  刘正的兴汉军情报部,正在高速运转,董卓军的动静,很快就传入了梅园之中,到达了刘正的书案上。

  刘正问郭嘉:“奉孝,丁原军派谁把守汜水关,查清楚了吗?”

  郭嘉说:“侯爷,是穆顺!”

  刘正叹了一口气,丁原麾下,豪杰无数。

  为了掣肘吕布,丁原居然把看管大军命脉的重要任务,交给穆顺那样的人,这不是自寻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