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典韦出击【谢谢书友(瓜花花)的推荐票支持】
作者:开先洞人      更新:2022-06-02 12:41      字数:4686
  黑衣卫自组建以来,先战乌桓,再斗鲜卑。

  如今加入了讨董支队,却成了看热闹的观众。

  这让黑衣卫上下,很不适应。

  刘正召开军事会议,就是想给黑衣卫,一个出战的机会。

  兴汉军众文武各执己见,都列出了各自的理由。

  刘正不想在争议之中,浪费进军的时间,于是就提议举手表决。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经过众人深思熟虑之后,纷纷进行了表决。

  最终:

  黑衣卫以一票的优势,获得了出战的机会。

  典韦嘿嘿一笑,对着众人说:“谢谢大家的支持,黑衣卫将在旋门关中,请大家喝水,饭菜管饱!哈!哈!哈!”

  陈到有些沮丧,刘正忙让郭嘉安慰他。

  典韦回到黑衣卫的驻地之后,立即整顿兵马,换装商队服饰,总感觉不带劲。

  典韦冥思苦想了好久,最后索性带着一个连的人,穿着兴汉军的制式装备,大摇大摆的去了旋门关。

  典韦的副将,则带着人悄悄的跟进,一旦前方占领城门,立即发起冲锋。

  典韦趴在小山坡后面,任凭露水顺着系头盔的黑绳,钻入了脖子里。

  初春的露水,带着一丝刺骨的冰冷,令典韦处于极度清醒的状态。

  太阳终于爬起来了。

  辰时,典韦站直了身体,拿着一对大铁戟,朝着旋门关东门走去。

  董卓军守关军士姓典名九,据他自称,是兴汉军大将典韦的同乡。

  典九拿着一根长杆铁枪,与对面的军士相对而立。

  看着典韦一行人,顿时就来了兴趣。

  典九说:“穿黑衣服的,过来,检查!”

  说完,他与对面的西凉铁骑,同时伸出长枪,交叉形成了路障。

  典韦硬着头皮走了上去,身后的黑衣卫战士,不约而同的扶着拉货的马车。

  典九问:“你们是什么人呀?”

  典韦愣住了——没有人教他,该怎么应对守关军士的盘问呀。

  典韦问:“这位将军,可以撒谎吗?”

  典九笑了,随后脸色一冷,怒喝一声:“废话,当然不行!”

  实话实说,否则不让进关。

  耽搁了送货时间,看你们的东家怎么收拾你们呢?

  典韦脑袋突然短路了,只好如实回答说:“我叫典韦!”

  身后的黑衣卫连长,闻言都快吓哭了——老大,咱们是来攻关的。

  这样的暴露身份,真的好吗?

  典九大惊失色,反问:“什么,你就是典韦呀?”

  哈哈……

  真是笑死个人了。

  人家典韦是兴汉军大将,比执金吾吕布大人,还要厉害三分。

  看你这怂样,也敢自称是典韦。

  作为典韦将军的同乡,我绝对不允许有抹黑乡贤的人存在。

  快点实话实说,“典韦”,亏你说得出口。

  典韦问:“典九是吗?”

  你要我怎么说,还是怎么做,才肯相信我是典韦呢?

  典九气笑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你,还是算了吧!”

  无论你怎么说,还是怎么做!

  我都不会相信——你就是典韦。

  别再捣乱了,否则货物没收,人通通赶走。

  典韦见无法解释,只得一个箭步上前,揪住了典九的后襟,提到了黑衣卫的队列之中。

  典韦说:“绑了,连实话都不相信的人,活该被抓。”

  董旻早晨起床之后,吃了一会儿鸡,又喝了几口热酒,照例到东门巡视。

  距离东门还有一里的时候,突然睁开了眼睛。

  这一睁眼,可把董旻吓了个半死。

  妈呀!典韦!

  董旻哭了——老天爷,我再也不醉酒吃鸡了。

  也许是董旻的祈祷发挥了作用。

  反正董旻是这样认为的。

  典韦正在专心致志的攻占城门,并没有注意到董旻的存在。

  董旻问:“三十六计,什么上计来着呢?”

  左右忙回答说:“将军,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董旻点了点头,自言自语的说:“对,走为上计!”

  典韦太凶了,人家好怕怕!

  董旻悄悄的回到了军营,悄悄的撤离了旋门关,路过偃师的时候,看见了正在忙碌的樊稠。

  董旻匆匆的与樊稠交谈了几句之后,随后就撤向了洛阳城。

  ……

  再说典韦,居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旋门关,这还真是一桩奇事。

  关键是旋门关一切安好,西凉铁骑除了人和马,以及随身盔甲和武器,其余的粮草辎重,都留给了兴汉军。

  典韦没有食言,学着赵云的样子,请大家喝水吃肉。

  庆功宴上。

  陈到问:“典九,义贞实话实说,你怎么就不相信呢?”

  陈到真是醉了,为什么黑衣卫攻关,比喝水还轻松呢?

  典九无言以对,心想,要是早知道是典韦将军,自己会被抓俘虏吗?

  马超也说:“傻小子,还真是傻人有傻福呀!”

  赵云也说:“要是这傻小子认出了义贞,只怕这会儿功夫,早就到阎王殿报到去了吧!”

  典九听了赵云的话,这才暗自庆幸。

  幸亏当时见典韦,一身黑衣卫制式装备。

  原来这兴汉军的制式装备,居然救了典九一条性命。

  一直以来,将兵不同服的观念,早就深入了人心,这才让典九,死活不肯相信——典韦的话是真的。

  典韦也走了过来,拍着典九的肩膀说:“小子,你真聪明呀!”

  我就说嘛,实话实说,居然没有人会相信呢?

  原来是打定了主意要保命呀?

  以后跟了兴汉军,做了黑衣卫,可不能再当糊涂虫了。

  典韦说完,又拍了两下典九,才去与其他人,吹牛打屁去了。

  典九心说:“一直崇拜的典韦,我没有认出来。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干杯,喝水!

  从此,典韦有了一个形影不离的跟班,他的名字叫做典九。

  典九那一个小队的西凉铁骑,也成了黑衣卫的特别小队。

  刘正说:“义贞,干得不错,你还真是一员福将。叔至,你输了,罚水三杯,喝!”

  陈到已经喝撑了,碰到黄忠,得尊敬老人吧!

  陈到认罚,三杯水下肚,整个人摇摇晃晃。

  看见赵云,又被指责偷师——红马赵云。

  这可是铁证如山了。

  陈到没有办法狡辩,再罚水三杯。

  喝完之后,有点撑。

  马超来了,一口一个陈哥,又是三杯水,送进了陈到的肚子里。

  陈到暗自叫苦——好撑!

  典韦也来了,先敬陈到三杯水。

  陈到只能陪喝。

  他快要顶不住了,尿意忍不住的上涌。

  然而他不能尿遁,还得回敬典韦三杯水呢?

  哪曾想才刚喝完,刘正又站出来补刀了。

  祸从口出,这真的是至理名言。

  谁叫陈到说了一句——我就不信他典义贞,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旋门关呢?

  巧合的是,刘正居然听见了,还与陈到立下了赌约。

  这下好了,要命的罚水三杯。

  陈到顶不住了,本能的就想要拒绝。

  刘正说:“叔至,你可要想清楚了!”

  郭嘉问:“叔至,你不想打偃师了吗?”

  陈到哭了,一个大男人,居然喝水喝到哭。

  陈到说:“我没哭,是被水撑哭的。”

  好在贾诩出来解围,不就是比憋尿厉害嘛!

  贾诩一出马,其他人都怂了。

  要论喝水厉害,贾诩号称——千杯不尿。

  刘正抓过贾诩,威胁他说:“文和,弄虚作假,可不是英雄好汉呀!”

  贾诩忙认输说:“侯爷,我不想当英雄好汉,行吗?”

  刘正摇了摇头,对贾诩说:“文和,你正值壮年,要比奉孝勤快才行呀!”

  贾诩问:“侯爷,上了贼船之后,可以申请下船吗?”

  贾诩每天都提心吊胆的,自从跟了刘正之后,他想睡一个安稳觉,居然成了最不可能的奢望。

  刘正说:“文和,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呀!”

  贾诩真无语了。

  郭嘉说:“文和,兴汉军的防御,都出自于你的手中。”

  你要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把握和信心。

  五万袁绍军,在偃师城外留一半吧!

  这样一来,就万无一失了。

  贾诩问:“为什么老是我呢?”

  郭嘉讪笑着说:“这个嘛,你的经验比较丰富,还是由你来做比较合适。”

  贾诩问:“奉孝,你扬名天下。我却背毒士黑锅,你有想过我的感受吗?”

  刘正说:“文和,别纠结了!”

  你要是成了坏人,我也逃不掉的。

  至于郭嘉,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有福同享,有毒同当。

  其实背黑锅的人,已经出现了。

  三师兄,魏武侯曹操,荥阳一战,引流民成军。

  孙策军在汜水关的锅,也只能让曹操军来背了。

  贾诩终于想通了,反正有两个坏榜样,恶例在前,再坑一把袁绍,别人也不知道——是兴汉军在捣鬼。

  刘正说得口干舌燥的,下意识的举起水杯,一饮而尽。

  好端端的庆功宴,吃肉喝水,就成了兴汉军的标准配置。

  典韦居然财大气粗了一把,肉管够,水任意喝。

  庆功宴的热闹,让参与者们,都暗自下定决心——争取做下一支,举办庆功宴的队伍。

  大家都不缺钱,缺的是荣誉。

  陈到又满血复活了,到处找人拼水,发誓要报仇。

  就连刘正,也被陈到逼着尿遁了一回,才算是消了灾。

  赵云问:“侯爷,什么时候打下一仗呀?”

  刘正摇了摇头,笑而不语。

  郭嘉说:“真定乡侯,联军七十二将,封侯者不足二十人,剩下的人都等着立功呢?”

  兴汉军中,已经有了好几个侯。

  黄忠是勇侯,郭嘉是智侯,马超是信侯,陈到是仁侯,典韦是义侯。

  贾诩是礼侯,合起来就是——仁义礼智信勇。

  讨董支队,一军八侯;名扬天下,谁敢不服?

  战阵封侯,是武将的特权。

  刘正打算回幽州之后,制定封侯的新标准,争取提升爵位的含金量。

  军功侯,政略侯,以及献金侯,三种爵位并列,都享受荣耀,同时拥有提案权。

  参与兴汉军的战略规划,只有一点——土地政策,不许更改。

  刘正心想,谁想要说话,就得拿出足够多的贡献来。

  以前那种“好名声就官”的办法,到了兴汉军这里,是行不通的。

  清官值得表扬,却不能重用。

  好官可以重用,但是不宜身居高位。

  能官才是重中之重。

  一位让大家一起饿肚子的清官,可以成为学习的凯模,却不能让人效仿。

  衡量政务官的唯一标准,就是百姓的生活水平。

  刘正心想,用新的评级标准,有效的引导执政官们务实弃虚。

  毕竟虚名填不饱肚子,要真正做到——人走了,茶不凉,政不息!

  刘正不怕腐朽,怕的是不作为,还把自己吹上了天的庸官们。

  郭嘉说:“侯爷,不如定下爵位人口的比例,以后就不会乱套了。”

  刘正说:“奉孝,荣耀不怕人多,即便是人人封侯,那又如何呢?”

  只要达到封侯的标准,一律加封。

  封侯并不意味着享受特权,而是做出贡献的开始。

  维持爵位的消耗,每年都得拿出相应的功勋来。

  比如一个万金侯,每年要上缴兴汉军府库一亿贯五铢钱。

  千金侯每年百万贯。

  百金侯每年万贯。

  等级分明,逼着大家努力的赚钱。

  若是有朝一日能力不足,那就只能从头再来。

  这是制度的力量。

  郭嘉终于明白了,刘正这是在养蛊。

  军人封侯容易,养侯难!

  就在于制度不明。

  如今定好了养侯标准,还怕大家不努力吗?

  贾诩拿着情报来找刘正,是关于公孙瓒军的。

  刘正心想,到底是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