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长沙喜事
作者:开先洞人      更新:2022-06-02 12:43      字数:4628
  刘正打开一看,见上面写着:

  庐江乔府,迁居长沙;智者周瑜,魂不守舍。

  刘正看到这里,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庞统问:“王爷,有什么好笑的吗?”

  刘正回答说:“想不到周公瑾而立之年才情窦初开,想想还真是有趣得很哪?”

  原来爱情不分年龄,这样的事情居然是真的。

  周瑜居然陷入了情网之中,这件事情得记录下来,将来再次见面的时候,大家都有得聊了。

  庞统见刘正陷入了自嗨,只能等在一边。

  ……

  孙权带着解烦军,敲响了乔府的大门。

  开门的人是大乔。

  孙权有些懵逼了,这是什么节奏呀?

  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乔府的家兵出马,然后才是乔家的男主人出面的呀?

  一见面就放个大美女,而且还是即将成为嫂子的女人。

  孙权表示很受伤,解烦军也解决不了这样的烦恼吧?

  大乔说:“家父有恙,就由我来接待将军了。”

  孙将军,请吧!

  乔家迁入长沙城以来,一直承蒙孙太守的照顾。

  乔家上下感激不尽。

  孙将军有什么事情尽管直言,乔府上下,无条件的配合。

  孙权听着大乔美妙的御姐声音,心中不由自主的腹诽了一句——不配合才好呢?

  孙权说:“嫂子,哦不,是大乔姑娘!”

  长沙太守孙策,也就是我的大哥,想请你坐镇孙府后宅。

  不知道你们姐妹有没有许配人家呢?

  大乔问:“难道孙太守想同时迎娶我们姐妹二人吗?”

  我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舍妹小乔,自从与周瑜将军见过一面之后,就茶饭不思。

  要是突然嫁给孙太守,将来大家见了面,叫舍妹情何以堪哪?

  孙权说:“大乔姑娘误会了!”

  我大哥的意思是——大乔姑娘嫁入孙府当家;小乔姑娘与周瑜将军喜结连理。

  不知道乔府的意思是什么呢?

  大乔心想,都带着大军上门了,不嫁——行吗?

  再说那个人也不是太坏,嫁,必须要嫁。

  大乔说:“既然孙太守有意,乔府没有异议。”

  只是这嫁娶的礼仪规程,孙太守打算怎么办呢?

  孙权说:“将军程普,在长沙城中治政多年,德高望重。”

  我大哥的意思是只要乔府不反对,就由程将军出面保媒,成全两段佳话。

  大乔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说:“一切听凭孙太守吩咐!”

  大乔见孙权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少年,那侵略性的目光,怎么总感觉是不怀好意的呢?

  大乔不肯与孙权单独的呆在一起太久了,毕竟他也算是异性,要是世人以讹传讹,那就不太美妙了。

  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孙权和解烦军送出了乔府。

  三个月之后的黄道吉日,乔府嫁女,热闹了整个长沙城。

  孙策和周瑜各接各妻,各回各家,却又殊途同归,在长沙太守府举行了集体婚礼。

  两对金童玉女,将婚礼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孙权不知道脑袋抽了什么筋,居然自告奋勇的替孙策和周瑜挡酒。

  孙策和周瑜见状,忙各自回府洞房了。

  孙权来者不拒,有酒必饮。

  实现了人生的第一醉。

  第二天,神清气爽的孙策召开了军政会议。

  孙策进位楚王。

  周瑜为楚王府大将军,程普,黄盖和韩当都被封为将军。

  孙权升任楚王府长史,依旧执掌解烦军。

  孙策把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军略方面,准备全力西进,与刘表军黄祖部争夺江夏郡。

  孙策称王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天下。

  扬州刘繇也在秣陵建立了王都,自称吴王。

  陶谦怕刘繇北上,于是就在陈登等人的扶持下,做了明王。

  人是明白人,尽做糊涂事。

  明王府三架马车,文有陈登,武将曹豹,吃饭问题找张家。

  曹操听说陶谦称王,也坐不住了。

  直接自封魏王,以戏志才,荀彧,程昱,满宠为魏王府四长史。

  又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为五方将军,合称:五子良将。

  许褚为虎卫将军,魏王府的近卫统领。

  张扬不甘示弱,也自封赵王。

  董昭和田盛为左右长史,杨丑和田光为忠、信两大将军。

  赵军与魏军分庭抗礼。

  袁术也坐不住了,周围都是王,作为四世三公的袁家,怎么可能没有匹配的身份呢?

  袁术自封陈王。

  陈王府以阎象为长史,李丰为别驾,杨弘为参军。

  五寇将军各自晋爵一级,镇守四方。

  韩馥自称中山王。

  中山王府长史审配。

  中山王府大将军为韩猛。

  回转到幽州大地。

  刘虞自封燕王,以示正统。

  又分封文武官员,也算是诸侯王中的正式成员了。

  公孙瓒自封白马王,以关靖,魏攸为长史。

  邹丹,公孙越,公孙纪,严纲,田楷为五大将军。

  公孙度再度自封辽东王,终于名正言顺的称王了。

  幽州大地,四王共存,一时之间也是暗流涌动。

  ……

  中山城,梅园。

  刘正跟刘立互动,庞统走了进来。

  庞统问:“王爷,这个汉室天下,还能够叫做汉室天下吗?”

  刘正说:“士气,幽州基本盘,即将拉开了序幕。”

  不过西面的长安城中,秦王军依旧在。

  西凉铁骑依旧没有被消灭,诸侯讨董的功业依旧没有完成。

  目前兴汉军的军略重心,应该逐渐的转向幽州。

  刘正命令:

  征东将军赵云,征西将军马超,冀州刺史郭嘉,三人立即回到中山城,编练幽州军,以应对幽州当前的局势。

  海军各部立即行动,增加泉州港的通航能力,加强幽州与青州之间的水上联系。

  通知甄豫,立即撤出中山无极。

  然而刘正的信还没有发出,中山情报站的情报就已经到了。

  兴汉二年三月,盘踞在黑山的黄巾军杜长部,带领十万混编的黄巾军,走出了黑山,占据了定县。

  定县城小,杜长部无法自给自足,更不用说反哺黑山黄巾军的大部了。

  黑山黄巾军在体会到了劫掠的好处之后,立即开始了南下攻略。

  无极之战,随即开打。

  ……

  定县,黄巾军大营,杜长坐在县衙的主座上,看着麾下那群沐猴而冠的王八蛋们。

  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山中十年岁月,再出来的时候,世道居然变了。

  以前绵羊一般的中山国百姓,如今竟然敢拿起刀枪反抗了。

  想不到拿下一座定县,黄巾军居然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

  烧杀抢掠了半天,百姓就是不配合。

  杜长说:“大家都别闹了。”

  咱们这次出来,还是托前任大首领的福。

  要不是他顺理成章的一命呜呼了。

  只怕黑山黄巾军就真成了种地的农民了。

  咱们这次出黑山,其实就是一个探路的。

  咱们的这位新任大首领,曾经向长安城中的献帝上表,请封平难中郎将。

  就在前任大首领刚咽气的时候,平难中郎将的任命书,抵达了黑山城。

  平难五校尉也就应命而生了,

  杜长,王当,孙轻,于毒,白绕。

  其中杜长为五校尉之首,拥有精兵五万,杂兵五万。

  共计十万大军,作为黑山黄巾军的探路先锋。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受的风险最大,得到的好处也会最多。

  杜长是个粗人,军中将领都姓杜。

  一共有七大都尉:杜短,杜高,杜矮,杜大,杜小,杜风,杜雨。

  杜短是杜长的亲弟弟,负责统领三万黑山黄巾军精锐,其余六位都是同村。

  让杜长生气的是——其余六人都弄了一身将领甲胄。

  唯独杜短,套了一身小兵皮甲,还自认为挺美的。

  杜短听了杜长的话之后,忙嬉皮笑脸的问:“大哥,你看我这身衣服怎么样呀?”

  杜长说:“不怎么样,扔进人堆里,我都不认识你了。”

  杜短听了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杜长见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弟弟居然偷着乐,美得不要不要的。

  他在生气之余,也不跟手下的都尉打招呼,直接揪住了杜短的耳朵,进了县衙的后宅。

  杜高等人已经习惯了杜长兄弟的胡闹,居然自顾自的饮酒作乐。

  杜长说:“短啊!你要是不说出个一二三来,这兵你就不要带了。”

  你哥我丢不起这人,好歹我也是黑山黄巾军平难中郎将麾下的五校尉之首。

  你这身装扮,丢的可是你哥的脸,懂了吗?

  杜短振振有词的说:“哥,你错了。”

  小时候家里穷,咱们好歹也听过富户私塾先生讲的故事。

  你还记得吗?

  当初为了听故事,我还摔断了腿呢?

  杜长说:“你还说呢?”

  当初为了给你治腿,父亲迫不得已才跟了大贤良师。

  这一跟就是一辈子呀。

  大贤良师舍命进攻任县,父亲赴死追随。

  你我兄弟作为大军家眷,跟着前任大渠帅到了黑山城。

  父亲战死任县,才换来了你我兄弟如今的地位。

  杜短沉默了。

  虽然他不承认自己坑爹,但是他们的父亲,确实是为了救他杜短,才加入了黄巾军中,成了一名光荣的黄巾力士。

  杜短问:“哥,你还记得那位先生说的话吗?”

  杜长回答说:“当然记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短告诉杜长——时移事易,如今咱们兄弟两个人,也成了私塾先生口中的那个“王”。

  到了战场之上,谁离敌人最近,又是谁最显眼呢?

  当然是一支队伍的主将。

  杜长和杜短,本来功夫就不好,要是再不知死活的穿上一副显眼的盔甲耀武扬威,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哪?

  闻名天下的吕布,赵云等人敢这样穿,那是人家有过硬的本领——直接告诉对手,我是超级武将赵云,来砍我呀!

  这可是赤裸裸的挑衅,也是武将爱阵前斗阵的根源。

  穿上一身显眼的装备,简直就是在拉仇恨。

  咱们兄弟的武艺,怎么着也不入流呀。

  敢学赵云和吕布,那纯粹是在找死呀!

  人贵有自知之明,凡是自不量力的人,坟头上的草都已经换了很多茬儿了。

  杜短说:“大哥,咱们本领不强,还是不要装逼的好。”

  吕布就在代郡猫着呢?

  鬼才知道他什么时候心血来潮,跑到中山国中耀武扬威一番。

  要是咱们再高调一些,撞到了枪口之上,那可是要死人的。

  杜长问:“短啊!你说该怎么办呢?”

  杜短回答说:“哥,出头鸟让別人去做,咱们兄弟闷声发大财!”

  杜长心想,为了面子丢了性命,太不值得了。

  还是弄一身小兵的衣服,这样才比较安全。

  反正都是同乡领兵,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存在认不出人的状况。

  杜长能够当上校尉,头脑也算比较灵活。

  为了利益最大化,杜长在校场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让左右卸下了校尉盔甲,郑重其事的换上了最底层士兵的战甲。

  杜长煽情的说:“兄弟姐妹们,杜长羞愧难当呀!”

  大家还在穿破衣烂甲的时候,我居然穿上了锃光瓦亮的校尉盔甲。

  这怎么可以呢?

  大家同是兄弟姐妹,我怎么可能一个人搞特殊化呢?

  这肯定是一个大天的错误。

  我决定立即改变错误……

  杜长的演讲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感动了十万黑山黄巾军。

  杜长承诺——只要还有一名黄巾军的兄弟穿破衣烂甲,他就永不换甲。

  十万黑山黄巾军的凝聚力,顿时就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