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田远投曹
作者:开先洞人      更新:2022-06-02 12:47      字数:3322
  十万兴汉军进军酸枣,中山王韩馥让出了魏郡的大部分土地,只保留了邺城那一小部分地区。

  赵云在郭嘉的谋划之下,让黑衣卫把酸枣建设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

  像是一把钢刀插进了魏国的心脏。

  戏志才知道魏军在兖州大势已去,只得挖空心思说服魏王曹操,放弃陈留等地,专心经营雍州。

  魏王曹操雄才大略,为了避免多线作战,只得下令魏军撤出兖州。

  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雍州四塞,想要打造一个固若金汤的关中堡垒。

  曹洪在白马城中接到了曹操的军令之后,立即放弃了城池,大军开到了韦乡。

  陈群作为使者,出使兴汉军韦乡大营,想要买一条回陈留的路。

  刘正打量着陈群——这个一计祸害华夏三百年的谋士。

  陈群说:“王爷,魏王自知不能带给兖州百姓幸福,想要把陈留等地交给兴汉军代管。”

  只是魏王思念兄弟,还请王爷网开一面,放白马城守军主将曹子廉将军南归陈留。

  刘正说:“长文先生,既然魏王很有诚意,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这条路我借了,祝你们一路顺风!

  陈群得到了刘正的承诺,立即回转了韦乡。

  田远找到了陈群,想要探知魏军的态度。

  陈群说:“田远族长,魏王有令:白马守军先南下陈留,再西撤许都。”

  至于田家的反攻计划,魏军是无法参与了。

  我本人倒是有一个建议——田家余部随魏军一起撤退,想来兴汉军是不会刁难你们的。

  田远问:“长文先生,我就不明白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田家主脉听说兴汉军在冀州西线屯兵,吓得跑到了并州晋阳城,向晋国大臣田丰摇尾乞怜。

  魏军跟兴汉军对峙多年,如今一箭未发就要往西边跑。

  这是兴汉军过于强势呢?

  还是魏军过于无能呀?

  曹洪说:“田远族长,魏军的能力如何,你们田家应该很清楚吧!”

  田家主脉可是记忆犹新呢?

  要不然的话,你的这一脉还有机会出头吗?

  如今魏军出于大略考虑,无法在兖州与兴汉军全面开战。

  只能让大军西撤,改变魏军被动的局面。

  你要是觉得魏军无能,倒是可以留下来。

  兴汉军放逐世家,田家可以领教一下嘛。

  田远说:“曹将军,对不起,是我失礼了。”

  田家愿意归顺魏军,替魏王效力,还请接纳。

  曹洪点了点头,让陈群安排两军合并的事情。

  魏军离开韦乡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传递到了兴汉军大营。

  刘正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让徐晃带领两万大军进驻白马。

  同时让海军派出徐盛在白马修筑港口,准备将内河舰队安置在白马港。

  加强兖州与幽州的水上联系。

  为了监督曹洪撤退,刘正让姜维带着自行弩车部队,距离魏军五里,亦步亦趋的跟随南下。

  刘正带着三万主力,大张旗鼓的南下陈留,计划与太史慈和贾诩会师。

  定陶城中,太史慈和贾诩开始了调动。

  曲阿小将吴风,单骑回归定陶城,留守定陶。

  太史慈亲率五万步骑,向西攻向了陈留。

  曹纯在收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把陈留的一切都打包带走了。

  按照戏志才的计划,陈留义学直接迁到雍州,改名为长安义学。

  其他的功能建筑,也弄到长安城安置。

  刘正顺利的和太史慈在陈留会师,开启了兖州的新时代。

  陈留魏王宫的牌匾,已经被曹纯带走了,里面的所有东西都已经转运长安城了。

  好在曹纯还算懂事,搬完家之后洒扫干净才离开的。

  太史慈进驻陈留之后,一面安排四方防务,又派出使者与酸枣的郭嘉等人沟通。

  贾诩则负责整饬宫殿,挂上了陈留行宫的牌子,恭迎刘正入住。

  议事殿中,刘正见到了太史慈和贾诩。

  姜维作为晚辈,向两人行了大礼。

  刘正说:“子义,文和,你们辛苦了。”

  如今拿下了陈留,你们才算是实至名归了。

  兖州大局已定,当论功行赏。

  我命令:

  太史慈任左将军,东莱侯,总督陈留军事。

  贾诩任兖州刺史,武威侯,负责整个兖州的政事。

  陈留行宫设立政事堂,参谋分部,以及兴汉商会陈留分会。

  贾诩作为总负责人,完善陈留的政事堂体系之后,立即开始土地改革。

  陈留义学更名为陈留大学,以北山大学和南山大学的教育模式综合体存在。

  至于陈留的政策,除了土地和法律之外,允许有变通的地方,具体的尺度由政事堂掌握。

  刘正说完之后,宣布散会。

  太史慈找到了刘正,欲言又止。

  似乎纠结了很久,贾诩有些看不过去了,于是就说:“王爷,是不是把糜校长调过来呀?”

  子义远在陈留,夫妻相隔千里,这长夜漫漫,孤枕难眠哪?

  再有太史亨都快成年了,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过几次,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刘正说:“文和,看来是我疏忽了。”

  按照现在的形势,各地驻军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动。

  就让麾下的将军们夫妻团聚吧?

  只是孩子们都留在梅园上学,就不要离开了,关于孩子们的教育,一定不能放松的。

  刘正说做就做,直接开始了新一轮的调动。

  蔡大家进驻定县,主持定县书局的开创工作。

  贾珍在定县成立人才分析部,与定县书局道力合作,专门整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人物传记。

  南山大学的校长糜贞,调任陈留大学的校长。

  巾帼军负责人黄舞蝶和张宁,到陈留开办军工企业,负责向酸枣大营提供军需支持。

  定陶的原有军工企业,部分向彭城转移,剩下的部分就地转化为民用。

  刘正决定把陈留打造成兴汉军的后方,更是把定陶城当成了最为重要的门户。

  太史慈听了刘正的布置,忙感恩戴德的说:“多谢王爷!”

  刘正忍不住的感慨万分,兴汉军能够有今天,是无数人用牺牲换来的。

  拿下兖州,兴汉国的总人口达到了两千二百万。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得益于吕布的存在,北方的鲜卑人,再也没有机会祸害幽冀并三州,汉室的人口保住了。

  种田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兴汉商会和世家商会的持续商战,粮食的价格,始终都维持在一个薄利多销的水平。

  即便是中原连年大旱,对于农业的收成影响并不是太大。

  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种田。

  龙骨水车的推广使用,屯垦团经验通行天下,让各路诸侯都尝到了甜头。

  人多力量大,山寨种田工具的能力,直接将大部分的种田技术提前了千年。

  兴汉军不断推出的新式农具,不出两个月就天下皆知了。

  各地因地制宜,发明了许多种田的新工具和新技巧。

  屯垦团的存在,让推广新式农具成为了可能。

  刘正到韦乡附近,视察了屯垦团的新式农庄,并且发表了“农业决定未来”的主题讲话。

  兴汉国的农业水平,已经走在了汉室各诸侯国的前列。

  屯垦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那是别的部门无法替代的。

  百姓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屯垦团的示范作用,才是科学种田迅速推广的最好广告。

  眼见为实,不出三年,兖州就会成为兴汉国的粮仓了。

  刘正看着那些犹豫不决的百姓,并没有强制推广科学种田,只是在屯垦团中不断的使用新技术。

  让百姓看到实惠,才是屯垦团存在的意义。

  刘正对随行的贾诩等人说:“文和,兖州三百万百姓,就托付给你们了。”

  让百姓吃饱穿暖,是兴汉军的第一个目标。

  你们一定要谨记——做一个让百姓饿肚子的清官,远不如一个让百姓吃好穿好的贪官。

  只不过刑部衙门会让贪官无所遁形,大家就只能做一个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好官了。

  我讨厌贪官,更讨厌沽名钓誉的清官。

  不能让百姓脱贫的各级官员,有什么资格自称好官呢?

  百年贫困地,代代有清流,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哪?

  贾诩说:“王爷放心,政事堂的考核办法已经完善了,不会让别人钻了空子的。”

  刘正点了点头,就与贾诩等人分别,带着忠贞女卫和姜维的自行弩车部队北上马城,主持对鲜卑人的战略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