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巧计
作者:奚落洛      更新:2022-06-02 22:01      字数:2938
  “姑娘,这是您不在的时候送来的。”小莺递给她两个信封,分别是一封信和一张帖子。

  信是龚六小姐寄来的,她每天都有排得满满的“进修”课程,没法溜出来。她听说了齐老爷的事,写信是安慰她的。

  帖子就叫人无语了,又是姚小姐,又是没啥新意的赏花会,这次是赏菊。

  看着那龙飞凤舞的字,都想象得到姚小姐幸灾乐祸的表情。她不是和龚六小姐、龚九小姐一样,也有紧张的进修课吗,怎么还能办这些无聊的聚会,不会就为了奚落她吧!

  看日子,居然就是第二天。难道她那天一得了消息就忙忙地筹备了?边筹备边快乐地幻想着自己灰头土脸的样子?

  去不去呢?她倒不是怕面对这些牙尖嘴利的小姑娘,只是她现在要想辄凑银子,另外,不知齐老爷那边收到公文没有……

  “姑娘,老爷和少爷一起回来了,在书房。”紫燕喘着气跑进来。好丫头,知道她在焦虑什么。

  雨璇赶紧往书房跑,半路上却见到了恶少调戏丫头的一幕。

  那是齐震的丫头鸳鸯。只见抄手游廊转弯处,昭睿轻佻地拔起她头上戴的一朵珠花,然后从袖子里取出一朵更大的,给鸳鸯簪到那侧的发髻上。

  鸳鸯连脖子都羞红了,待要说什么,见被自家小姐撞破,惊得手脚都没处放,忙忙地行了个礼就跑了。

  昭睿看到她,一点尴尬的样子都没有,淡定地笑笑,将从鸳鸯头上拔下的珠花随手一弹,珠花散成了许多小珠子飞向空中。

  见她愣愣地盯着那些小珠子,昭睿吸了吸鼻子道:“看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哥哥我赏这丫头的珠花都能给她买副头面了。”

  雨璇突然露出笑容。“昭睿哥,谢谢你。”

  “咳咳,这丫头甚是周到心细……”他还没说完,雨璇就像鸳鸯一样急匆匆地跑了。

  昭睿看着雨璇离去的背影,疑惑地说:“谢我,她脑子没坏掉吧?”

  “爹爹,哥哥!”雨璇砰地一声推开书房的门。

  齐老爷和齐震正在相对无言,见她进来都有些惊讶。

  “霏儿,一路跑过来的?快坐下喝点水。”齐老爷说。

  她喝了口齐震倒的茶,迫不及待地问:“邬少璧怎样了?京里可有消息?”

  “邬少璧只剩下一口气,我到没多久他就死了。”齐震说。

  “哦。”意料之中。

  “至于京里那边,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齐震又说。

  “先说坏消息。”她喜欢把希望留在后面。

  “坏消息是,皇上将此事交给左丞相全权处理了。”

  真是天大的坏消息。齐老爷的命运现在完全都掌握在强大的敌人手中了。

  “那好消息呢?”

  “皇上突然病了,太医宣布,至少三日不能起床。”

  “那算什么好消息?”

  “也就是说,不能处理政务。虽然左丞相可以代为批阅折子,但御印只有皇上可以亲自盖上。”齐震解释道。

  虽然秦党强势,但还没到越殂代庖的地步,至少表面上还不能掌御印。

  “那咱们就有三天!这太好了!”雨璇兴奋地说。

  “三天,远不够筹四万两银子啊。”齐老爷叹着气说。石玉林的口供除非在玳瑁阁渡过困境后才可说是无效的,否则,铁一般的事实摆着,哪里有扭转的机会。

  “爹爹、哥哥,我刚想了个法子,你们看行不行?”

  ……

  百味饭庄坐落于赤雀大街最繁华的中心地段。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供应的菜品范围极广,既有地道朴实的家常饭菜,又有色香味俱全的珍馐佳肴。只要不赖账,老板统统热情接待。因而,不管是小门小户的草根族还是富贵讲究的饕餮客,都经常光顾这里。

  此刻,热闹的大堂由于一桌奇特的客人而变得拥挤不堪。

  “借银子,只借一两?”一个站在外围的小贩疑惑地问,“是谁借钱啊?”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讨论。

  “是个年轻公子,说是那玳瑁阁老东家的远房侄子,听说族叔出事来帮忙的。”

  “谁知道是不是来抢家产的。”

  “现在玳瑁阁就是个烂摊子,有什么家产可抢的啊。”

  “据说把待售的牌子取下了,看样子是不打算卖了,这是要借银子救急?”

  “话说回来,这石家兄弟怎么就借一两银子啊?”

  一个头戴皂布巾的中年男子道:“说是一人借一两,借据上有玳瑁阁石东家的印,若无法归还,用玳瑁阁祖传的雕工册子做抵,做中人的是京城商会,刚才还把商会理事签收雕工册子的亲笔收条亮出来了。”

  祖传绝学抵押!这可是几辈子人的心血啊。石家为了筹钱也当真豁出去了。

  又有一个身着硬浆白布衫的汉子挤了过来,兴奋地说:“石公子说了,月利三分,利滚利!还说大伙要不信,今天借的钱明天就还,直接兑现到年底的本利,表示对信任之人的感谢!”

  外围的人听清了,立即喧哗起来。

  “月利三分,这不是老段放利钱最高的收息么!”

  “现在八月,明天真能给兑四个月的本利?”

  “我想试试了,不是有东西押吗。实在不行,就当我做善事了,反正普济寺的和尚总劝人行善积德,说不定还能结上什么善缘!”

  一两银子,亏也亏不到哪去,是真的话,转天就能多拿一百多文呢。

  “铁蛋,你踩我脚了!哎呀死小子,敢挤我前面!”

  就有人争先恐后地向他们口中的石公子挤去,也有人还是犹豫着没动,但也没走,而是竖起耳朵听着。

  戴了面具的齐震正微笑着解说,昭睿扮成下人护在旁边。

  “大伙别挤,听我说。刚刚说了,相逢即有缘,出手是朋友。慷慨解囊的,明日这个时辰还来这里,我们给大伙儿兑银子,说好了,月利三分,利滚利,借期一年,明日提前兑的是到年底的本利和,四个月,一共是一两银子零一百二十六文。明年八月到期还的话,本息合计是一两银子零四百二十六文。大伙怕这数不对,可找咱们饭庄给算算。不过提前兑的话,借据就作废了。”

  众人小小地沉默了片刻,又喧闹起来。

  “石公子,我明天来兑,这是一两银子。”嘈杂声中,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了。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接二连三地,更多手伸了过来,有的拿着裹得紧紧的布包,有的递来散碎的银两和纸钞,还有拿一贯钱的。齐震紧张地数数称分量,昭睿负责记录。

  借据一式两份,分为出借人联和存根联。出借人除了在借据上具名留手印外,登记账册时也需要在自己的姓名后按手印。

  次日兑现的借据和到期兑的借据印有不同标记。前者发得最多,只有少数几个人领走了到期归还的借据。

  拿一年和拿一天,差三百文呢,到底还是有人动心。

  然而,更多的人,手一直插在袖子里动也没动过,只是从头到脚地听完,付了饭钱就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京城,靖国公府。

  卧房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肥胖老者侧躺着,两个美貌丫头随侍一旁,一个给他捶背,另一个给他捏脚。

  有轻轻的敲门声。“进来。”老者说。

  一个男子躬身而入,走到床边,低低耳语几句。

  “哦?有这种事?找穷棒子借钱,倒想得出!”老者笑道。

  “……三分利,还是利滚利,就算燕城真有那么多人肯借,凭他们现在的名声,也不能一年净赚四万两银子!”老者沉吟,边伸手去摩挲一个丫头的耳垂。

  “哼,那就随他去。”他说,“自掘坟墓而已。”

  “你再盯紧点,别忘了看着齐家人。”最后,他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