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布局(下)
作者:奚落洛      更新:2022-06-02 22:01      字数:2570
  同天,百味饭庄。

  一夜之间,全城的百姓都得了石家远房侄少爷向小户借高利银的消息,前来看热闹和想捞点利钱的人在饭庄匍一开门,就把大堂占满了。

  精明的饭庄老板早早备足了“大众早餐”,增加了桌案条凳。一个清晨下来,从大堂收获的饭钱就抵上平日里小半个月的流水。

  齐震找了饭庄的账房帮忙兑现“一两借据”。

  “大伙别挤,排队领。这儿有大伙登记好的账本,谁的也少不了。”

  账房先生将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齐震接过交来的借据,验明了,便将准备好的钱袋递给交借据的人,那人当场倒出来,仔细地数。

  袋子里的钱都是整齐放好的,是一张面值一贯的纸钞,以及一百二十六个一文钱的铜板。一贯钞可兑换一千文钱,价值一两银子。

  昨日付出一两银子,今天到手就多了一百二十六文的利钱。那人捧着到手的本利钱,嘴巴乐得合不拢。

  所有的借据都是雨璇设计好了,连夜找人加急印的。昨天共卖出一百七十多份提前兑现的借据,现在如数归还,当众销毁。

  这下,守在门外观望的百姓个个争着朝里涌,去抢购那“一两借据”,大堂拥挤得像现代的房地产过户大厅。

  饭庄老板急忙让伙计们帮着维持现场秩序。

  这次百姓们交来的,多是一两重的银锭子,想是昨日回家后特意准备的。当然,还是需要用等子过一过秤。

  因为是月利高达三分的利滚利借据,雨璇计算过债务成本,并未印制太多这种高息债券。不到半日,所有“一两借据”卖个精光,众人见借据告罄,都不禁后悔没有早点来。

  “父老兄弟们,大伙要想在到期之前提前将借据兑换成现银,咱石家会按照各位持有借据的期限,按照说好的利率,给各位支付本利钱。”齐震说。

  “此话怎讲?”一个白胡子老头儿问。

  “比如说,大爷您昨日购买了一张‘一两借据’。两个月后的今天,您想要用银子了,把这借据交过来,石家会按月利三分给您算这两个月的本利钱。”齐震说着,对账房先生道,“奉叔,劳您驾,给算一下。”

  账房先生开始熟练地打起算盘来,齐震看了看,说道:“两个月,本利合计是一两零六十一文。”

  噢,原来还这么方便。拿着这张借据,还可以随时换成现钱!

  可惜,这种借据太少了啊。

  “石公子,还打算卖这种借据吗?”有人问。

  “是啊,石公子,可是借据带得不够?”

  “石公子,玳瑁阁还需要不少银子吧?”

  大家纷纷追问。

  “这……自是需要银子的。”齐震回答。

  “太好了。是明日还来这里售卖借据吗?”

  厅里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齐震。

  齐震的目光掠过所有人,微笑道:“借据还有很多。只是,又和今日的有所不同。”

  “怎么个不同法儿?”那个白胡子老头儿问道。

  齐震含笑回答:“大伙儿已认领的借据,利滚利,到期归还,属于纯借据。而我手里剩下的借据,却不再是纯借据了。”

  “它们可以转为玳瑁阁的股份,没有偿还的期限。”齐震停了片刻,声音洪亮、语速缓慢地补充,“换句话说,只要大爷您手里拿着那张纸,每年都可凭以前来玳瑁阁领分红!”

  “此类借据的名称,由于可转换为股子,因而叫做可转债。”齐震微笑着说。

  ……

  百味饭庄二楼的雅间里,一个机灵的小厮走进来,对桌前饮酒的几位公子哥儿行了个礼。

  “如何?”一个蓝衫青年问。

  小厮弓着腰,对蓝衫青年说:“回少爷,那石公子一共卖出去两千张借据,很快就卖完了。而且,竟还有人要买。石公子就说,还有一种借据,可转换成股子的,如大家还想要,可购买这种,嗯,叫什么可转债的借据。众人嚷个不休,幸而奴才最后听得清楚,石公子明日还来这里,好像是要说说这新借据的卖法。”

  蓝衫青年和在座的几个公子哥儿面面相觑,都目透好奇之色。

  “这石家族兄不简单哪。快速筹银两千,还不用找老段!”蓝衫青年叹道。

  专放印子钱的老段,人称“段剥皮”。谁借了老段银子不是天天提心吊胆,隔三差五就带着一群凶汉来“光顾”一趟,提醒你还有多少没还,还有多久该还了,莫要想着逃债什么的,越靠近年节来得越勤,光这份压力就够人受的。而从这些斗升小民手中借钱,一人才一两,谁也不缺这点钱,还不是安心等着到期再拿本利。

  “为了救族弟,也算是颇费思量了,旁的不说,这份义气难得。”一个人说。

  “可以转为股子的借据,小弟长这么大真是闻所未闻。不如各位明日随我一起看看?”蓝衫青年说。

  “好啊。如有可能,我也想买点股子,好有个长久的收入,省得老跟大娘手里讨生活。”另一个人说。

  “唉,我也是啊。我那娘子,把银钱管得死死的,人又呆板无趣,喝个花酒回去都要训诫一番,唉,可恨我爹还总夸她勤俭贤惠!”

  “呸!人家这才叫贤内助呢,你该把你那花花肠子收一收了,哈哈哈哈……”

  大笑声中,只有一个身穿元青色锦袍的青年只是微微勾了勾唇角。

  “萧韵兄,明日你来不来?还是要忙在京城的生意?”蓝衫青年问他。

  萧韵皱眉,墨玉般的眸子闪了闪。

  “……也好,就略略看上一看吧。”他淡淡地说。

  ……

  雨璇和齐夫人戴着幕离坐在马车上。这是燕城郊外的一个村庄,鸡犬声,牛哞声,孩子们的笑闹声此起彼伏。

  帘子掀开,王嬷嬷探进身子。“中人来了。”

  雨璇连忙扶着齐夫人下车。

  “这位奶奶,地我们东家看了,是不错。可您看,就是这么不巧,最近东家手头紧,没有几个活钱,能不能先交二成银子做定金?”中人一脸客气。

  “那几时能付余款?”齐夫人问。

  “这……东家得把账收了才行,可那些佃户怎么也要年底才能交粮,您看这……”

  “噢,”齐夫人失望地说,“那我再找别家问问。”她的声音都带着哭腔,为筹银子亲自跑了两天,已是心力交瘁。

  回去的路上,雨璇看看马车前后没人,俯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

  “……真的?”

  “嘻嘻。”

  “你这孩子,连娘也瞒着……”

  “嘘。娘,到家后,您一定还做出这副难过的样子哦,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咱们哪。再说了,八字还没一撇呢,爹爹就靠咱们了。”

  “噢!”

  雨璇笑了笑。一切布局已定,就看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