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招股会(下)
作者:奚落洛      更新:2022-06-02 22:01      字数:2274
  玳瑁阁还有没卖掉的存货?!

  这些天,珍宝斋的人到处宣扬,说玳瑁阁的库房空了,匠人也都辞工了,什么单子也接不了了。看来,还是不能相信谣言啊。

  老头儿见大家只顾议论,有点生气。他大声道:“如果让匠人做完最后一道上光的工序,价值应该……”

  “那、那玉佛还在?玳瑁阁还有匠人?不是都把人给累瞎了……”老国公爷的亲信结结巴巴地插嘴。

  大伙儿都看向这个人。什么玉佛?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齐震目光锐利地射过来。这个人畏畏缩缩,一脸的奸猾相,他早就注意到了。

  “你说的玉佛,的确还在。虽然还是半成品,但还是完好无损的。”他冲秦府亲信答道,眼睛却扫视了全场。

  “砸店那天,他们冲进工房要摔玉佛,老东家死死抱住,就是人晕厥过去,两只手还抱得紧紧的,掰都掰不开……”说这话的是老管家,说到最后都哽咽了。

  石玉林眼圈儿也红了,齐震安慰般拍拍他的肩膀。

  “还没跟大伙儿说呢,虽然玳瑁阁因为拖欠交货要退两万银子货款,那些上门闹着要赔钱的人,已跟我们和解了,并且由于砸坏店里的东西,还赔了一笔银子。”齐震说。

  众人纷纷点头。啧啧,打砸抢,这不是强盗行径吗!人家玳瑁阁没报官不错了,老店行事就是厚道。

  “两日来族弟多次游说,四位顶梁柱师傅已答应回来。其实说我们卖次品什么的,是因为几位师傅愤然辞工,少了最后一道工序。大伙儿要不信,可以去打听。”

  哦,怪不得白胡子理事这样说。哎呀呀,原来是这样,那真是一切云彩都散了。这下好了,有人、有料又有房,名声也摆在哪里,何愁不赚钱呢。

  “现在我可以继续了吧?”白胡子理事没好气地说。

  未完工玉器,包括玉佛和李老板退回的那批货,有匠人在很快就能加工完毕。只是现在不能按成品市价计算算,只能按生产成本估算。玉佛用料高级,光进货就花了两万五千两;李老板退货六千多两,按五千计算。

  所以,存货与半成品价值三万两。加上一万八的雕工册子,以及造价两千两的玳瑁阁楼契,玳瑁阁现有身家共计五万两银子。

  每年净入十万,利润翻倍!众人咋舌。真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怨不得人人都想做老板。

  筹银三万两,筹银后玳瑁阁总股本八万两。以每股二两计算,玳瑁阁共劈为四万股,其中石玉林父子以五万两的身家,占到了总股份的六成三,其余三成七,属于认购股份的众人。

  筹集到的三万两股银,首先用于支付两万银子的退款,其余一万两,用于商铺今后的日常营运。

  丁掌柜打完了算盘,表示二十六本账册分毫不差。

  “且慢!谁知你是不是做的假账!”那位亲信站了出来。

  雨璇冷笑。就知道这人会不失时机地跳出来刷存在感。

  众人本来都去掏银子了,听到这话手又缩了回去。

  谨慎点好,攒银不易,且投且珍惜啊。

  大伙都看向主席台,几个商会理事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石玉林也是一脸委屈和无奈。

  “咱们商会,乃至玉行,都不备案账本的。”一个理事说。

  这下没辙了吧?老国公爷亲信得意地想。

  “这有何难。”昭睿从角落里走了出来。

  大伙都认得,石公子的随从嘛,那天发借据还帮着登记呢。

  昭睿走到主席台前,面向众人行了个礼,笑嘻嘻说道:“账本上记有每年缴纳的税款数,是按照玳瑁阁的总毛利数算的,毛利数也都记在账本上呢。咱们可到衙门去查,看玳瑁阁是否真交了那么多税啊。”

  大家恍然大悟。可一想又觉得没那么便当。

  “说得轻巧!刚才石公子说老东家二十六年前接手玳瑁阁,难道你去衙门找二十六年以来的所有纳税记录?”老国公爷的亲信不屑地说。

  “一下子找二十六年的档案,的确费劲。可要是知府大人帮忙,就不算个事儿了。”昭睿还是笑嘻嘻的。

  知府大人?

  昭睿细细解释起来,众人立即明白了。

  齐老爷不是深陷流言吗,说他指使珍宝斋迫害玳瑁阁?那这帮着玳瑁阁筹银子自救,等同于拯救自己头上那顶来之不易的乌纱帽耶,人家齐大人还不得勒令整个府衙的人彻夜查找啊。

  再说了,玳瑁阁这么趁钱,必然是纳税大户,府衙的档案库里,都设有专门柜子存放大户缴税记录的。柜门一开,调二十六本卷宗有什么难的。

  “这位兄弟说得有理。咱们已考虑到大家会有这个疑虑,昨日就去府衙求了官爷开过去二十六年的缴税证明了,现在这会儿,府衙那边想是忙得差不多了吧……”齐震摸着下巴说。

  仿佛回应他似的,一个玳瑁阁的小厮挤开重重人群钻了过来,来到石玉林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

  石玉林见到信封就开始双手颤抖。他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件,将那张盖有燕州知府鲜红大印的缴税证明展示在众人面前。

  “各位请看!”齐震大声说,“府衙的官爷甚是辛苦,将二十六年来每年的缴税款项都列了出来!还有每年的税前毛利!”

  众人哗然,都往主席台那儿挤,去看看这份独一无二的官家文件,就是京城商会的几个老理事也惊讶地站了起来。

  老国公爷的亲信却一屁股坐了下来。

  主子,小的真尽力了。

  ……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众人一致选择了可转债,能拥有这样赚钱的产业,谁愿意只当个仅能一次性领取固定利息的债主?认购数量有几股的,也有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的。雨璇眼尖,发现认购股数多的人里,有不少是大户人家的嬷嬷,旁边往往还跟着打扮成小厮的人,一看就是小丫头扮的。

  跟她想象的差不多嘛,呵呵。真是要感谢时刻准备着打击她的姚小姐,那天的赏菊宴,真是太及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