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扎》
作者:云辞吾鬂      更新:2022-06-03 16:28      字数:3134
  树木不惧四时,其花亦不畏寒意,万物各有其性,自得其时,可于丛中绽,可于空上展,可于寒中开,可于炎中艳,好生自在。

  “风暖艳阳照,流云幕天高,竹庭些许事,小儿慌乱跑。戴玉无踪迹,怀秘柳中藏,原知是奇人,一解日前识。女子车马归,入室闻客来,童孩忙迎主,诉把密中说。详细了入耳,心中略几计,谢过小儿郎,自此成友亲。”——《暮兰记》

  山道弯弯,烟雨蒙蒙,一缕青烟,遥望梦里故乡。

  忠臣良将墓前,丝丝细雨身上。桃谢李残,杜鹃凋零,记忆如烟。年年岁岁,墓碑澹酒几缕残香,人间相见。

  去日先妣坟前青草凄凄,一柱清香,三杯老酒,几把纸钱,一抔黄土晓思意,一层石板隔阴阳。今日游子山后细雨绵绵,一袭白衣,两行朱泪,几步踌躇,念悲悯故人仍在,道旧梦已乘风去。

  左右一介凡人,生死皆为常事。倒是地方变了,这心里难免有些感伤。除了两地植株不一,景色不同,可这山还是山,瓦还是瓦,本没有不同,只是这人那,和这物有了感情,寄托给了山山水水,偏要说着此瓦非彼瓦,此花非彼花。

  凉风有序,桃李自开,青雨未阻盛意,算来此番一走,远离东辰,不失为一种喜事。对于埏侯,他未曾有过憧憬,永安立府之年,二三光阴尚可追忆,其余皆冷言冷语,倒无所惜。

  观着后山云杉生长之势,势如破竹,郁郁葱葱,难遮浩气,长翠当空,心宁神静,闲庭信步少许,便觉凉风细雨生寒。因未携披物,且返往府邸再前来拜观。

  白茶清欢,清风人间,云杉枝满,卷耳常开,此中人不知,不知此山语,论道此间后,何人记浮仙。

  他处舞榭江人语,歌台日色稀;此处寒气萧瑟来,清浑玉相思。

  黄雀不知停台意,鹧鸪盘桓误人心,泪红豆兮难流,思佳人兮难寻,世世难料悲中藏,蒹葭苍苍道说情,醍醐几杯雁常回,春秋五六载,何日待君郎。

  想来此间二三事,不过情丝从来未如意,曾愿平常,情意难念,只叹长梦一场,浮生一书,情丝难斩,鹫香晕染纤尘出,清平少年时,花飞,西风一往深,遇上锦玉人,思绪谁怜。

  白茶清欢,岁岁难念;十里清风,人间难见。

  何时与伊共修好,只恨此意难诉到。

  若问公子故,莫敢题相思。

  在朝为官,为民为心。

  翠竹映曜日,绿柳带清风。高阁泼墨作,翰书天地间。

  只叹今生不能同淋雪,岁岁难相见;只好来生再做鸳鸯对,卿卿度白头。

  透过晨曦,可窥平生。

  小楼昨夜又添香,谁人懂,今思惆怅;罢免信笺欲断肠,倚窗望,黄昏即没月夜长。和衣吹灯入纱帐,痴缠扰,弄我难忘;料想又是无眠夜,人绕梁,欺我情长。——《附札》

  她走出山庄的门,再次遥望数十里之外的繁华平泽,那是她活了二十四年的地方,如今她要彻彻底底的离开它,夕阳余晖带着耀眼的金色依然选择照耀在金砖红墙上,然而墙头与雀替下的种种都已与她无关,她所向往的,是今后无尽的山水与未知的旅途。

  此处晨时白雾缭绕,望山不见山,只闻流水潺潺;午时晴空万里,冬日仍然灿烂的日光照射下来,树影稀疏晃动;晚时夕霞归寂,候鸟高歌声隐于山间,空灵婉转。

  听着鸟雀声翠,看着花开花谢,云起云灭,朝去朝来,芸芸众生在此间歇息停留,宛如株草,风一吹便散,天地无痕。

  江山同指点,余生共文帛。

  闲雅缘人再会,方得相思果。林榭间天高阔,与君同向坐。

  《渊海有仙笔》

  渊海有仙笔,执笔可封山河,御威龙,降诸魔,威震四方。

  临泽有佳女,其容可惊九天,醉兰芷,倾天下,辰星皆愧。

  忽而有一魔,自幽暗之地而出,霍乱天下。倾尔山崩水涨,风沙并作,乌云骤来,紫光乍起,民四下逃亡。

  佳女奉命,执笔前来,挥袖一洒,笔尖金光点点,几息之间,缝合裂闭,山稳水平,风停沙止,黑云、紫光皆四散也。

  天地之间,静止不动,惟二人飘飘乎立于空中。

  佳女谓魔曰:“何故至此?”

  魔不答反问焉:“吾可向仙女请一事?”

  佳女虽疑,仍曰:“尔言。”

  魔苦恼曰:“吾沉睡于蛟龙之下,困于诸海之渊,静寂于冥火之地,已然八千万岁矣。今吾破蛟龙、出诸海、息冥火,毁此天灭此地,摧山河召风沙,但仍觉有困惑之意。仙子可知吾为何如此?”

  佳女闻其言,笑曰:“但一字。”

  魔问:“何字?”

  其曰:“寂。”

  魔不解,又问曰:“汝何以言此字?”

  佳女答曰:“天地自盘古开后而始,日转星移,月浮云动,苍山停于世间,流水亦不息于此,其间之生灵,或人或神亦或魔,皆不过反反复复,尽都为来来去去,死生之渺小宇宙之浩荡,天道之无穷也。然人之感于滔天不尽,自身无常,仅仅几十一生,却徒然感之漫长,更何况尔生于盘古,存于至今,着实长寂。如今尔忽厌,妄破此于残暴,殊不知尔之本心不于此,因而尔之举亦为无用之功矣。”

  魔仰而视碧空,俯而望苍海,终遂而叹曰:“是也。”

  佳女曰:“尔可有余言?”

  魔再叹曰:“末了,仙子请执笔焉。”

  久而,未见其动,魔正疑,忽听其笑言:“此笔,只消恶魂,灭嗜魔,尔只一寂魂错居此体矣。”

  魔大惊:“仙子此言何意?”

  对曰:“是人是魔何辩之说,尔之于时之悟超于尔之体躯也。如此,尔位于此有大憾焉,可愿脱之尔骨,去之尔道,下至此间?纵人生之渺小,到也不空觉寂寥至此。”

  魔曰:“甚好,谢仙子之点醒,还劳仙子之力焉。”

  至此,此大凶之物脱胎换骨坠入人间,终是一去不复矣。

  忽而一日,一青衣布衣坐于小舫,提醍醐,面沧海,碧空之下,蜉蝣之间,此人忽叹曰:“吾生之短之长,吾心之寂之寥,山川桑田之不理,日月星辰之不觉,何以?无解对之矣。”

  终是复叹焉。

  非原创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宋代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明代睦石《玉兰》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明代文征明《咏玉兰》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明代沈周《题玉兰》

  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明代朱曰藩《感辛夷花曲》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清代姚鼐《登泰山记》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曹组《卜算子·兰》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庐山白鹿洞书院西厢房廊柱上对联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佛家偈语

  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义》

  骨肉归夏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知也。——《礼记·檀弓》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孙子兵法》

  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解》

  以及本文中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园林草木知识、饮食烹饪知识、婚丧嫁娶知识等,皆有借鉴诸书,其涉及之广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书暂已完结,若有大师愿意指点一二,鄙人愿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