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帝
作者:守柴炉      更新:2022-06-04 19:44      字数:4204
  早朝过后,嬴政回到了书房。

  望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他恍然想起了赵昆说的那些话,不由眉头紧皱。

  善于察言观色的赵高,立刻捕捉到了嬴政的情绪,连忙问“陛下可是累了?老奴这就去为陛下弄碗豆腐脑来!”

  始皇帝喜欢吃豆腐脑的事,自然传入了赵高耳中。

  作为始皇帝宠爱的官宦,他也不遗余力的派人去学豆腐脑的制作方法。

  好在这方法是千口村传出来的,频阳城里也有人卖豆腐,所以倒是不难学。

  听到赵高的话,嬴政忽然一笑,旋即摆了摆手“去吧,再弄点豆浆,油条。”

  “老奴明白。”赵高含笑应答。

  不用想也知道,这豆浆油条,肯定又是赵昆鼓捣出来的吃食。

  论讨陛下欢心,这大秦帝国,恐怕只有赵昆能与自己计较了。

  思虑稍顿,赵高转身就要离开书房。

  这时,嬴政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多弄两人份的量,把冯去疾和李斯一并叫来!”

  “诺。”

  赵高躬了躬身,应诺而退。

  没一会儿,三人都来到了书房。

  “臣,冯去疾,李斯,拜见陛下——”

  嬴政挥手“好了,爱卿不必多礼,快入座吧,朕有点事交代,你们听,可不可行,给个意见。”

  冯去疾和李斯闻言,互相对视,然后依言入座。

  “陇西的兵灾虽然消退,但流民多不胜数,如今涌入关中,必须尽快处理。”

  “渭河系河道整治,关呼春耕大事,马虎不得。”

  嬴政先干练的抛出问题,然后等待臣子各抒己见。

  这是他一贯地作风,李斯和冯去疾也见怪不怪。

  等李斯和冯去疾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后,嬴政又从桌案上拿出一份纸制的奏折递给冯去疾。

  “你们再看看这个,这是应对措施。”

  冯去疾对纸已经不陌生了,只是目光顿了顿,朝展开奏折,与李斯一同观看。

  上面有关于赈灾拨粮,开捕给利,清淤通河,建立功德碑等一系列措施。

  比他们给出的意见,更加有效,也更加高效。

  两人看完,面色微微变了变。

  每一条措施,都切中要害,考虑到了所有的可行性,以及提前预防的可能性。

  “这……”

  冯去疾合上奏折,看向嬴政,欲言又止。

  嬴政笑了笑,道“有什么话就直说。”

  “回陛下。”

  冯去疾沉吟了一瞬,拱手道“老臣以为,建功德碑可鼓励百姓参与河道疏通,甚至修筑河堤,实乃良策。”

  顿了顿,又道“但允许百姓捕捞禁渔水系,怕是会酿成祸端,实乃谬论。”

  秦朝以小农经济为主,百姓耕地生产是正途,捕捞江河湖水之鱼,在当时的某些地方,跟不务正业差不多。

  而且,秦朝有专门的渔政,根本不需要百姓去打渔捕捞。

  听到这话,嬴政眼睛微微眯起,若有所思。

  这短暂的神色变换,被一旁的赵高捕捉到了,于是小心翼翼道“启奏陛下,老奴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

  嬴政愣了愣,旋即笑骂道“你这老狗,竟然在朕面前卖起了关子?”

  “有什么话就说吧!”

  “诺。”

  赵高恭敬行礼,笑着道“陛下,两位丞相,老奴以为,允许百姓捕捞,倒不像冯右相说的那般弊大于利;

  短暂的捕捞,非但不会出事,还能彰显陛下的仁德,激励百姓忠于陛下,参加河道治理,也能给百姓带来额外收入。”

  “只要官吏们妥善施政,便不会出多大的事。”

  话到这里,嬴政含笑点头。

  冯去疾心头一惊,下意识看向赵高,这狗奴才,真他妈会察言观色啊!

  连奏折都没看,就能从只言片语中找到讨好陛下的言辞。

  难怪犯了滔天大错,也能被陛下重用。

  虽然赵高的话有冒险的成份,但也不能说,他的话毫无可取之处。

  沉吟了片刻,李斯适时出声“老臣也觉得,赵府令所言尚可。”

  嬴政笑着“嗯”了一声,然后朝赵高摆了摆手“端上来吧。”

  很快,赵高就去而复返。

  嬴政看了看宫侍托盘中的豆腐脑,以及豆浆油条,笑颜绽放,朝两人摆手道“时辰还早,咱们先吃点东西再继续说。”

  “敢问陛下,这是何物?”冯去疾端起豆腐脑,仔细打量了一番,不由疑惑出声。

  嬴政一边往嘴里送豆腐脑,一边笑着解释“频阳城新出的吃食,朕感觉味道还不错,便与卿等同食。”

  “原来如此……”

  冯去疾恍然点头,又感慨道“想不到这小小频阳竟有如此多新奇之物!”

  “前些时日,老臣去了一趟狮子楼,里面的吃食,老臣闻所未闻,却很是美味。”

  “呵呵。”

  嬴政呵呵一笑,旋即望向李斯“李爱卿,你怎么不吃呢?”

  “回陛下,臣来之前,已然用过早食,现在腹中鼓胀,再进不得。”

  李斯面色凝重的拱手施礼。

  嬴政眉宇微蹙,旋即看了眼赵高,后者立刻会意,马上撤走了李斯桌前的托盘。

  就如此,嬴政和冯去疾一言不发的用餐,李斯则目不斜视的等待。

  其实,在来嬴政书房之前,李斯刚刚得知赵昆杀了李源全家。

  这让他非常震惊。

  或者说,就连李源本人,都没想到赵昆竟如此狠辣。

  赵昆虽是皇子,但能在频阳站稳脚根,一是有王家的支持,二是有始皇帝的爱护。

  可就算如此,他也没资格杀人全家。

  更何况,这频阳李家与自己沾亲带故,怎么能说杀就杀?

  李斯越想越觉得恼怒,最终忍不住打破了沉默“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嗯?”

  嬴政刚准备吃油条,就听到李斯的话,于是放下筷子,抬手道“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老臣听闻频阳李家突遭噩耗,心中戚戚,还望陛下严惩凶徒。”

  “嗯?”

  嬴政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起来,沉沉的问“莫非是你李氏旁支的那个李家?”

  “正是。”

  李斯面色凄苦,声音哽咽的道“老臣与那李家家主李瓚,乃同一个先祖,他们楚时便与老臣入秦,没想到遭了此等噩耗。”

  “那你可知是何人所为?”

  “这……”

  李斯迟疑了一下,咬牙道“老臣虽不知是何人所为,但听管家说,公子昆曾邀李家父子赴宴。”

  嬴政眯眼“你是说,赵昆派人杀了李家父子?”

  “老臣不敢胡言乱语,还望陛下明察!”

  李斯说着,“噗通”一声,跪地拱手。

  嬴政两眼一瞪,直视着他,道“爱卿这是何意?倘若此事真与赵昆有关,朕定依法严惩!”

  话音刚落,当即挥手“来人,传蒙毅来见朕。”

  “诺。”

  门外的宫侍应诺而退。

  很快,蒙毅便风尘仆仆的跨进了书房门槛。

  “臣蒙毅拜……”

  “好了,有事说事,朕问你,频阳李家是不是遭了歹人毒手?”

  “这……”

  蒙毅张了张嘴,下意识看了李斯一眼,然后朝嬴政拱手“回陛下,据臣所知,频阳李家密谋行刺公子昆,被公子昆的护卫反杀殆尽。”

  什么?

  李家密谋行刺赵昆?

  自己怎么不知道这事?

  李斯赶紧道“陛下,此乃谬言,臣堂弟恪守本分,遵纪守法,怎能做出如此胆大包天的事来?”

  “臣以为,此乃贼人污蔑之言,望陛下明查!”

  听到这话,嬴政皱了皱眉,抬头望向蒙毅“可有证据?”

  “有。”

  蒙毅点头,然后从袖口拿出一卷供纸递给嬴政,道“这是频阳县令交给臣的,他说此案涉及皇子,不敢轻易断案。”

  “这……这怎么可能……”李斯抬起头,满脸不可置信。

  有了供纸,如今死无对证,这件事不就成了定局?

  想到这,李斯连忙道“望陛下明察,臣堂弟是冤枉的!”

  听到这话,嬴政没有理会,抬手接过供纸查看。

  这不看还好,一看勃然大怒,旋即将供纸扔在李斯脸上,怒道“好个李家!好个遵纪守法!居然敢在朕的眼皮底下,行那龌龊之事,如此恶行,朕当夷其三族!”

  话音落下,众人顿时目瞪口呆。

  夷李家三族?

  这岂不是李斯也要受到牵连?

  想到这,众人齐齐望向李斯。

  李斯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捡起供纸查看,这一看上面的供词,脸都白了。

  狗日的李瓚,怎么如此无脑?

  不就是让你找几个本地家族诈捐吗?

  怎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今白纸黑字,当真害苦了吾也!

  “陛下,老臣不知此事,这李瓚父子胆大包天,居然敢行这猪狗之事,实乃罪有应得,望陛下严惩。”

  赵高“………”

  冯去疾“………”

  蒙毅“………”

  三人对视,面面相觑。

  心说这李斯翻脸的速度可真快啊!

  刚刚还让陛下伸冤,现在马上就改口让陛下严惩。

  摊上这样的同宗亲戚,也是没谁了。

  由此可见,李斯的自私是刻在骨子里的。

  却听嬴政冷哼一声,不予理睬李斯,转头朝蒙毅道“你去协助频阳县令调查此事,凡是与之有关联的,严惩不贷。”

  “诺。”

  蒙毅拱手一礼,然后转身退出了书房。

  冯去疾看了眼李斯,暗叹了口气,旋即朝嬴政拱手道“陛下,李左相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会参与此等龌龊之事,还望陛下海涵。”

  “是啊陛下,李左相也是不知情,才会出言替贼人伸冤,还望陛下明鉴。”赵高也随声附和。

  嬴政闻言,神色稍微缓和,背负着双手,俯视李斯道“朕让你来议事之前,都将奏折揣摩了数遍,汝不知详情,就诋毁朕的儿子,有诬告之嫌!”

  “臣……臣知罪。”

  李斯惶恐叩首,不敢与嬴政对视。

  “朕有功就赏,有过则罚,你既然有罪,应当按律处罚,但朕念你往日劳苦,这次就免了你的罪。”

  嬴政冷冷说着,话锋一转“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就罚你一年俸禄,闲赋一月,闭门思过。”

  “臣……臣谢陛下隆恩。”

  李斯再次叩首。

  冯去疾和赵高互相对视,拱手道“陛下圣明。”

  “好了,奏折有可取之处,你们就照着办吧。”

  “遵旨。”

  两人离去,脸上的表情各异,带着深深的担忧和恐惧。

  公子昆如此狠辣果决,又得陛下宠爱,倘若细查此事原委,该如何是好?

  他才多大啊!怎么能有这种魄力?

  为了达到目的,说杀人全家,就杀人全家啊!

  两人心中带着震撼,踱步而去。

  …………

  嬴政站在书房门口,望着两人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虽然他知道李家预谋行刺的事,但也没想到赵昆如此狠辣果决。

  倘若身为帝王,没有这份狠辣果决,难成大器。

  扶苏啊扶苏,你若有你十九弟这种魄力,朕也不必为你操心了。

  心中暗叹了口气,嬴政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扭头问赵高“胡亥那小子最近在忙什么?”

  “这……”

  赵高躬了躬身,面露迟疑的道“老奴不敢说。”

  “嗯?”

  嬴政皱眉,淡漠的扫了他一眼。

  赵昆连忙匍匐在地,叩首道“回陛下,公子胡亥将自己关在房里,学习《秦律》,已经两天没吃饭了。”

  “胡闹!”

  嬴政眉毛一竖,怒斥道“朕哪有这般蠢儿,不思爱惜身体,尽胡作非为。”

  “陛下,公子说,陛下的病刚刚好,却每日操劳,又恐病情复发,于是想多学点东西,为陛下分忧。”

  听到这话,嬴政严厉的神色,渐渐缓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情绪。

  良久,摇头叹息道“这小子,哎,痴儿啊痴儿。”

  “陛下,公子也是一片孝心……”

  听到嬴政的叹息声,赵高眼底闪过一抹喜色,然后小心翼翼地附和道。

  嬴政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想了想,道“你去安排御膳房准备些吃食,等会儿随朕一起去看看那小子。”

  “诺。”

  赵高应诺一声,似又想起什么,追问道“公孙大家那边,老奴需要告知她吗?”

  提到公孙玉,嬴政脸上又换出一抹柔情,摆手道“罢了罢了,今日就在胡亥偏殿用餐吧,将玉儿一并请来。”

  “老奴遵旨,这就去安排。”

  赵高躬身施礼,转身的的刹那,嘴角挂着一抹笑意,心说没人比自己更懂始皇帝。

  始皇帝虽然威名赫赫,但始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只要掌握了始皇帝的七情六欲,这天底下,还有何事不可成?

  稍微迟疑,赵高就带着宫侍出了书房。

  等书房内只剩下嬴政一人,他便拿出赵昆送他的放大镜,一边把玩,一边喃喃自语“再好玩的东西,玩久了,也就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