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整装待发
作者:偏偏是个胖子      更新:2022-06-05 09:31      字数:2440
  说到这,就又是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了。

  姜杨眉飞色舞道:“有个管事听说咱们家有个干货加工坊,便问我们卖不卖笋干,说他想收一批笋干往之江那边送。我一想,那感情好啊,这不正是收冬笋的时候了吗?咱家有工坊,除了咱家还有谁能大批制作笋干的?”

  姜云几人也赶忙问道:“那你答应了吗?”

  姜杨摆摆手道:“那哪能随便应下,万一要是不成,岂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声。”

  别看他现在只是个在码头摆摊卖干货的,但也算在码头上小有名气了。

  不仅是因为他为人活络,和谁都能说上两句。还因为他的干货不仅品质好、价格公道、秤也给的足。

  不然也不会有管事连货都没瞧见,便主动问他定大批的笋干。

  不过姜杨也没敢随口就应下,一来他们不曾卖过笋干,不知其价,也不好胡乱开价。二来他虽与那管事打过几回交道,却并不熟悉对方,少不得要细细打探一番。

  于是便借着买板车和码头上的人打探了一番,这才耽误了回来的时间。

  “那结果呢?”众人期待地看着姜杨。

  “结果自然是——这笔买卖可做啦!”姜杨激动道,“我打听过了,这码头上以往也常有附近的村民带着自己晒的笋干去卖,一斤可卖五十到六十文不等。”

  众人一听顿时“哇”的一声惊呼。

  姜云回忆道:“去年阿公挖了十斤竹笋回来,做了三斤多的笋干,那岂不是就能卖两百文了?!”

  姜杨点点头,“山里竹林多,这竹笋可比山菌多着呢。”

  姜云顿觉满天的铜钱在往下掉,一时抑制不住地咧嘴笑。

  ……

  既然要做笋干,首先便是要先收鲜笋。

  以往他们挖了鲜笋到镇上去卖,一斤差不多卖一文左右。

  如今虽说笋干能卖五六十文,算下来鲜笋差不多值个十五文。但这其中他们还得请人来加工坊里将鲜笋制成干笋,还需要大量的柴火,之后运货、卖货都需要花费。

  几人一番商议后,最后定价以三文钱收鲜笋。

  若是往其他村子去收,那便视距离的远近以一文半到两文半的价格来收,毕竟收货也需要花费。

  如今光是运输队便有二十五人,姜杨也没特意瞒着干竹笋的事,而是召集手底下的人对定价做了一番解释,村里人自然便也知道了。

  这个消息一出,村民们便连连感叹姜杨的能干和厚道。

  于是,以岭口村为中心,附近的山村纷纷开始了挖冬笋的活动。

  其中以岭口村的村民最为忙碌,因为男丁们大批地进山挖笋,工坊收入了大量的竹笋,又请了各家的妇人前来剥壳、切笋、煮笋……

  若是天气好,便放在工坊的院子里晒干,若是天气不好,便放到烘干房里烘干。

  这些都需要人力。

  只是笋干不比山菌,光是烘干便要两三日,柴火消耗得很大。无奈之下,便只能从村民们手中收柴。

  姜老头看着加工坊里繁忙的景象,也不知该高兴还是该叹气。

  他日日卖柴,却没想到有一日竟也要花钱买柴。

  正想着,就听周老太喊道:“老头子,有人送柴来了,你去给结一下账。”

  “诶。”姜老头应了一声,揣着怀里的铜板去给人结账去了。

  因为加工坊日夜不停的运作,才刚接管工坊的周俏顿时手忙脚乱了起来,好在白天有刘素一边帮她,一边教她,晚上又有姜岳水和姜岳山两兄弟帮忙,她才总算稳当了起来。

  周老太则带着两个女儿,在工坊里一边帮忙,一边监工。

  这可是工坊接的第一个大单子,若是没做好,岂不是自毁招牌?

  因此她要求十分严格,不仅笋干的大小、薄厚有要求,煮的时间、晾晒、烘干的时间也有要求。

  还有一些诸如不能留指甲、衣裳要整洁、每次干活前需得在她的监督下净手之类的卫生要求自是不提。

  而在众人忙碌之时,姜云也没闲着。

  之所以没去加工坊帮忙,那是因为她的香菇要准备出菇了!

  为了让香菇顺利出菇,姜云一天要往种植园跑好几趟。

  早上给香菇们盖好透光的油纸保温后,去上学堂,中午回来检查湿度、浇水,到了晚上又要收起油纸进行降温。

  同时还要做实验记录、完成系统的课程,也是忙的一刻都不停歇的。

  等到第一批香菇需要采收的时候,恰逢苏先生去摇铃出诊的日子,学堂里放了假。

  眼看着干货工坊里依旧忙碌的景象,姜云盘算了一下自己的钱,决定以一人五文钱的工钱,请同窗来采摘。

  因着天气好,采摘好的香菇便直接架在院子里晒上了。

  等周老太他们回来,看着院子里晾晒的香菇惊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还是周老太最先反应过来,问道:“你一个人把香菇收下来的?”

  姜云摇摇头,“请同窗们收的,一人五文。”

  听到才五文,周老太松了口气,相比工坊里每人每日二十文的工钱,五文钱确实不多。

  主要是她们也实在腾不出手来帮她。

  如今就连姜月都没人带,只能让张良的妹妹张善帮着照顾一下。

  不过好在一切的忙碌都是值得的。

  半个月下来,晒干了近两百斤的笋干,烘干房里烘干了五百多斤的笋干。

  期间还穿插着处理了收上来的野生山菌,也有五百多斤。

  ……

  一大早,以姜杨和张良为首的运输队众人,再次将货物一一过秤、检查,确认无误后,和众人告别。

  “行了,都回去吧,这趟顺利的话,明日我们就回来了。”姜杨挥手道。

  姜老头忍不住担心道:“你和那管事说好了没啊,别回头去了找不着人,这么多的笋干你往哪卖?”这一趟可花出去好多钱,要是收不回来,岂不是亏大了。

  虽然已经说了好几遍,但姜杨还是耐心道:“您就放心吧,那管事是闽州有名的大家族金家的,不会找不着的。他和我说好了,只要有货送去,随时可去码头上找金家的船,自会有人通知他。”

  姜老头这才勉强放心下来,还想再叮嘱些什么,周老太挥手道:“行了,赶紧走吧,再不走太阳都要出来了,到码头可就晚了。”

  然而就在姜云和姜杨挥着手告别的时候,空间里,金霸提醒道:“工坊的院墙后面有人躲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