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王
作者:我有懒猫      更新:2022-06-05 12:07      字数:2550
  逃兵可是要杀头的,可是整营整营的逃兵,让文天祥震怒之余,满心的无奈。

  文天祥派人想要去将他们抓回来,结果追了一路追到了安远,就再也没找到逃兵的踪影。

  然而,这一追一逃,整个广南西路都知道了逃兵的消息。

  然后,除了部分州县还在掌控中,其他地区已经陆续失去联系。

  土司们趁机联合起来,带人将城池夺下,围杀官兵,绞杀官员。

  等到文天祥得到报告之时,广南西路只剩下东部和南部的州县还在大宋的直接掌控下。

  原先派去的官员多数被杀,汉民尽数被驱离家园,一夜之间,乱作一团。

  大宋的国土面积直接就去了将近四分之一。

  这件事情被呈报给福州之时,朝堂上安静异常,没人发声。

  追究责任?谁的责任?

  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文天祥并没有放弃,派人去联系土司大首领,想要谈判,又将失去家园的汉民迁徙到雷州、琼州。

  又在安远、郁林等地屯兵,防止土司继续东进。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与北方混乱的情况不同,河畔城张灯结彩。

  原本河畔城所有人都偏爱红色,红色代表热情,正如此刻所有人都在欢迎新成员的到来。

  这是高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三个新年,从最开始的朝不保夕,还有什么能比在乱世中做乞丐更惨的?

  到如今,人口已经突破十万,经过血与火考验过的五千多正规陆军,还有不计其数的民兵。

  海军算是初步建成了,过度用的炮船在年前已经全部改造完毕,共计十艘,唯独东升号被留在了河畔城。

  那是高山发展史的见证,将成为象征般的存在,永久停泊在河畔城港最显眼的位置。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东升号还将继续见证河畔城更好的未来。

  临近新年,所有的踏浪者都已返航,在元宵之前,将不再出航,

  镇南堡和兰溪的新年物资已经运达。

  摩逸岛经过这段时间的征战,再加上来自渤泥国不断的进攻,苏禄人在岛上已经难以立足,自己的本土也被渤泥国侵占。

  苏禄人只能退回南方,回到他们的发源地。

  摩逸国王族已经覆灭,高山也不可能再找一个人在自己的身边重现建立一个摩逸国,摩逸岛正式纳入其统治之下。

  岛上资源尽归高山所有,但是经过苏禄人的肆虐,岛上对高山最珍贵的资源,摩逸水牛,被大肆屠杀。

  在高山第一次引进这种水牛的时候,岛上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超过十万头水牛。

  拿下摩逸岛之后,能见到的只剩下不足五千头,可能在深山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水牛,可是相比于未来将要开垦出来的海量土地,显得有些不够用。

  新的畜力来源需要解决。

  贾信开展的骡子培育工作已经交给其他人去办,即便骡子真能培育出来,可能还要个两三年才能形成规模。

  远水解不了近渴,要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兰溪的噶玛兰人也第一次感受到汉人的新年文化。

  热闹的氛围感染了他们,融入到其中去。

  当天夜里,就像高山第一次登陆这里时,举办了盛大的篝火晚会。

  规模之大,恐怕是空前绝后,因为可能今后的篝火晚会不会再聚集在一起举办。

  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所有的士兵都被散出去,维护各处秩序。

  河畔城东五里,这里将是新居民居住区的所在,这里被整除一大片空地,刚好可以容纳所有人在此聚会。

  空地正北,筑起了高台,一众大小官员陪同高山坐于主台,喜笑颜开。

  这是一种成就感,难以形容,却让人感到满足。

  身边是贾似道,另一侧赫然是梁公权。

  “殿下果然不同凡响。”梁公权恭维道,姿态放得很低,被高山安排在自己身边落座有些受宠若惊,屁股都只敢坐半边。

  想当初,在广州第一次见面时,梁公权是广州市泊监,那时的高山还只是一介海商,借助的还是贾似道的名头。

  现在两人地位互换,真是世事变幻啊。

  梁公权对高山的称呼变了,可不是他乱叫,而是因为这是他来到河畔城的任务。

  高山被宋庭册封了,四海王,这可与赵家的传统不符。

  其用意不言而喻。

  如果高山看重这些,说不定就可以寻求更多的支援帮助,甚至有蠢货将高山调回福州任职,然后潜移默化将他的实力吞并,都是从内陆逃过去的汉人,肯定能够轻易消化点这块巨大蛋糕,还公然在朝堂上夸夸其谈,讨论如何行事,如何分配所得利益。

  陆秀夫和高山不熟,虽然希望高山能够全心全意帮助朝廷,最好是能够直接为朝廷效力,可是他也不傻,只能默不作声。

  陈宜中和贾似道熟,知道高山同样是一个务实的人,摇摇头也没说话。

  只有张世杰表示强烈反对。

  乐清那场战斗他可还是记忆犹新,万一惹恼了高山,他能想象自己暴露在火炮射程之下的惨象。

  自己还有求于人,新水师的重建还落在人家头上呢,怎么敢打这种主意。

  更何况这些人只是在痴心妄想,只是想用空空的大义来约束一个不在自己掌控之内的人。

  大义是什么?

  大义只是在利益足够的时候才会说出来的忽悠人的话,或者用来忽悠人给自己送上利益的话。

  所以用这种方法来对付高山,只会让自己失去高山的友谊。

  可能高山心中有着自己的“大义”,还是会选择帮助他们,可是将不会再有这么多的优惠。

  可是还能有什么办法拉近他们之间的友谊呢?

  其实也好办,人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可能比较在意的无非是名和利罢了。

  高山的富有,也正是之前那蠢货说出那种言论的自由,而且朝廷本就勉力维持财政,自己卖给高山的都是不能吃的瓷器之类的玩意,而人家卖给自己的全是粮食、军械之类他们需要的重要物资。

  利是给不了了,可又不能给人家降低税率,这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那就只能给名了。

  名,就是好听的名头,是能够让人家有面子的话。

  有人建议封侯,有人建议封公,张世杰却说人家也许根本就看不上,让直接给个王。

  这让衮衮诸公惊愕不已,大宋头一遭要给外姓人封王。

  问,今后怎么办?

  张世杰的政敌甚至揶揄道,是不是今后还要让官家禅让?问他是何居心?

  毕竟封无可封了以后。

  张世杰只问了句,人家是我们治下之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