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满洲使者
作者:古恒阳      更新:2022-06-05 14:35      字数:2312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上官金虹的强制干预下,整个北京城的秩序焕然一新。

  不仅皇孙贵族、高官显贵作奸犯科的事情一扫而空,城中的所有武林势力,都仿佛约好了一样,每日八班制组成执法队在北京城大街上来往巡逻,用以维护治安。

  然而这仅仅是明面上的,暗地里酒店、青楼,不知多少黑道势力通通都已经化作武林盟的耳朵与眼睛。

  足足在北京城等待了三个月,满洲睿亲王多尔衮派来私会大太监曹化淳的满洲高手,才终于姗姗来迟般进入了北京城。

  听到手下的汇报,上官金虹简直不可置信。

  独眼神龙单铁生十分肯定的道:“盟主放心,属下可以以项上人头担保,半个时辰前,曾在山东省千柳庄出没的满洲高手,玉真子道人,与一名蓝衣白须白发的老者,还有华山派的袁承志,一同进入大内皇宫,为他们引路的,正是大太监曹化淳的心腹。”

  上官金虹心中好生奇怪,睿亲王的使者,不应该是渤海派洪胜海吗?怎么成为了玉真子、袁承志等人。

  上官金虹却不知道,当日武林大会,眼见师弟玉真子即将受戮,铁剑门木桑道人,终于因为多年师兄弟情义,心中不忍,出手相救。

  然而。

  木桑道人哪里想到,玉真子明察暗访多年,竟然早已经探查到上一任铁剑门掌门,即两人师父死亡后失落的“铁剑令符”的下落,并且将之掌控在了手中。

  木桑道人虽然武功高强,为人忠肝义胆,却十分迂腐,牢记师门规矩“见令符如见掌门”。

  现在铁剑门掌门令符在师弟玉真子手中,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哪怕玉真子好色无耻,卖国求荣,歹毒狠辣,当然全都听他吩咐。

  因此,一代名侠木桑道人,竟然就这样十分无语的成为了满洲国师玉真子的得力臂膀。

  袁承志原本打定主意,为了照顾木桑前辈,先与玉真子虚与委蛇。

  听闻两人将要返回满洲国,暗忖刺杀皇太极,并且为父报仇的时机到了。

  然而,暗中潜入满洲皇宫之后,偶然见到皇太极与范文程等三个汉奸一番密议,心中忍不住幡然悔悟。

  原来皇太极才是整个天下的名主。

  原来三个狗汉奸心中一心想着天下百姓。

  原来满洲兵侵略中原全部是为国为民的举措。

  只因为崇祯无道,中原百姓没有好日子过,皇太极陛下心念中原百姓,才每岁劫掠,打算败坏大明江山,日后重整河山,永不加赋。

  袁承志心中大为振奋,然而为了父仇,不得不与这样的“明君”为敌,心中大是痛苦。

  (注:袁承志脑回路清奇,书中大篇幅描述,非是恒阳存心污蔑)

  当下挺剑杀出,奋力一战。

  目睹清兵悍勇,更是绝了最后一丝信念,弃剑就擒。

  皇太极问袁承志身份来历,为什么人做事?

  袁承志坦言乃是袁崇焕之子,为父报仇。

  皇太极哈哈大笑,原来是老朋友的儿子,当下询问道:“你知道我和你父亲是好朋友吗?”

  当下竟然毫不计较袁承志行刺之事,又召来降将祖大寿,请他开解袁承志,以后为满洲国效力。

  祖大寿好生英雄,竟然并不理会皇太极的命令。

  名为劝降,直接解除袁承志绑缚,送他离城。

  袁承志感激他如此忠义,再也顾不得对方乃是民族汉奸,忍不住不由心中大叫:“祖叔叔!”

  对于满洲国诸多汉奸狗贼,个个心折不已。

  想这祖大寿何等人物?

  当年袁崇焕死后,清兵大举进攻,祖大寿心中胆怯,生出投降之心,其亲弟祖大弼拼死进谏,祖大寿割了弟弟祖大弼的人头,向皇太极表示忠诚。

  如果仅仅是贪生怕死也就罢了,你割了兄弟的脑袋,去换荣华富贵,又哪里算得上忠肝义胆,迫于无奈?

  这样的人会为了袁崇焕一点点儿旧情而拼死放了袁承志吗?

  自然只是皇太极为了收服袁承志使用的计策。

  若是袁承志如以往一般,混元功第四重,一经解缚,自然是龙归大海,虎入山林。

  然而,袁承志如今只有二流高手的武功身手,当真是随意由皇太极等诸多奸人戏弄。

  为救祖大寿全家性命,这位忠肝义胆的一代名侠,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心意,选择为明君皇太极效力。

  皇太极更是道:“当年令尊袁崇焕早已不满狗皇帝崇祯的为人,与大清私下联络,只可惜奸人告密,害了袁公。”

  袁承志心中不肯相信,然而此情此景,又如何可以不信,暗道:“我如今子承父业,那真是理所应当的了!”

  当下也就释然了心中的最后一缕包袱。

  上官金虹哪里知道,这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北方满洲国竟然上演了这样一出精彩绝伦的“皇太极义释袁承志”的大戏?

  此时此刻!

  这些都不是他当前最关心的事情,目下他最关心的,却是玉真子的动向。

  上官金虹可以说是深知玉真子的为人,若让他在宫里见到长平公主,那真是大事不好。

  想了一想,匆匆命令单铁生继续监视城王爷、曹化淳等人的动向。

  上官金虹离开府邸,全力施展轻功,赶至大内皇宫。

  见到公主府内一切安然无恙,上官金虹终松了一口气。

  又暗中潜入司礼监,见到掌印太监曹化淳。

  果然,曹化淳正在热情招待玉真子、木桑道人、袁承志等三人,并且转托玉真子禀告睿王爷,若然满洲国得了中原江山,乞请不要忘记曹化淳的好处。

  玉真子嘴上连连答应,心中却是十分不屑。

  木桑道人与袁承志两人,自诩侠骨英风,自然更加不耻。

  上官金虹暗中听了几句对话,已经忍不住连连摇头。

  想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在历史上是何等忠肝义胆的人物,怎么跑到碧血世界,不仅变得贪生怕死,“精忠报国”四个字,硬生生被改成了“好汉饶命”,莫不是要笑掉了人家的大牙。

  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