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余荫
作者:杨家次子      更新:2022-06-06 08:56      字数:2448
  自己会超越师父和师祖,将京剧带到一个不知名的高度?

  想到这里,杨小秋都笑了出来。

  在场的人都好奇的看着杨小秋,你笑什么?

  龚依依倒是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小师弟,你在笑什么?”

  杨小秋停止了想象后回答道:“没有啊,就是想到件有意思的事情。”

  为了缓解这种尴尬,杨小秋接过话来说道:“师父、师兄,既然玉琴先生来了,我们不如先排一段吧!”

  何崇楼听完了以后,点了点头。

  距离正式表演还有一段时间,排一段自然不是为了谭同飞和余玉琴。

  对于余玉琴和谭同飞来讲,他们对于白蛇传这出戏是刻在骨子里的,怎么都不可能忘记。

  而杨小秋是一名新人,他新到什么程度,新到他没有演过这场戏,更重要的是他学戏也只有仅仅一年的时间。

  一般对于很多京剧演员而言,都是从童子功开始练习。

  杨小秋这样半路出家的,要不是天赋惊人,那么踏入这一行根本不可能获得多大的成就。

  排戏的时候,玉琴先生是真的教会了杨小秋很多东西。

  因为白蛇和青蛇是一对姐妹,虽然杨小秋不是余玉琴之前演青蛇的搭档,可余玉琴能够指导杨小秋的地方还是特别多的。

  其实余玉琴也会有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何崇楼为何不亲自指点这个徒弟?

  既然他将杨小秋视为何崇楼未来的接班人,他不亲自培养,反倒是想要他自学成才,这就很有意思了。

  学戏这么多年,也没有听说过谁是自学成才的啊!

  虽说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但京剧若是有名师相授,那会比一个人摸索强得太多了。

  特别是杨小秋这样奇才,若是何崇楼好好调教,那么不出几年,他就能够名震京城。

  一个有天赋又有名师传道授业解惑,若是还不能够成一代名角,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那么何崇楼为何不亲自教杨小秋学唱戏呢?

  在何崇楼看来,杨小秋就是一块璞玉。

  那么璞玉也需要雕琢的吧!

  何崇楼不认为璞玉需要雕琢,他希望这块璞玉靠着自己来打磨成才。

  虽然这么说让人难以理解,但何崇楼是希望杨小秋能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就像自己一样!

  当一个人能够走出自己的路子,就可以开宗立派了。

  若是自己让小秋按着自己的路子走下去,只怕他这一辈子只能够站在自己的身后,而不是站在身前。

  这是他从谭同飞身上得到的经验教训。

  他能够做到的便是将杨小秋引进门,然后当杨小秋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帮助他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何崇楼并不是说自己就是全知全能的,他也是在学习的一个过程。

  有人会觉得,当一个人在这个行业已经有了巨大的声望,就可以不用学习了。

  其实不是的。

  是当一个人在这个行业达到无人能及的地步了,是还要学会攀登下一个顶峰。

  而且何崇楼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顶峰。

  在中国,卧虎藏龙。

  就拿戏曲来讲,又不是只有京剧!

  有黄梅戏、川剧、沪剧、皮影等等等。

  还有现在天桥下面说书的,讲相声的,都是戏曲的一种。

  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够将一个研究透彻,那么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了。

  可真的有人能够把一个戏曲研究透吗?

  只怕不大可能,因为一个行业最重要的是创新与锐意进取。

  就算是何崇楼的师父陈长生在世,只怕也不敢说自己就把京剧给摸透了。

  他能说的是,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撼动的。

  就算以后,如果杨小秋有机会将京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京剧的鼻祖,还是陈家老爷子。

  中午时分,玉琴先生在何崇楼用饭。

  玉琴先生看着何崇楼的伙食,感慨的说道:“不愧是京城最赚钱的戏园子,这吃的伙食都比其他戏园子要好得多。”

  余玉琴说这番话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纯粹的感叹。

  何崇楼听完以后开口道:“若是玉琴兄不嫌弃,只要到了中午,便过来蹭饭即可。”

  余玉琴听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自然不可能这么做。

  西城距离南城还是很远的,自己花这么长的时间走过来就为了吃午饭,传出去也只怕会惹人笑话。

  而明显,这就是崇楼兄在打趣自己。

  余玉琴也是真心的感慨,何崇楼能够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将这个戏园子发展到如今这般地步,一是靠贵人相助,二是靠本身的实力。

  如果只有贵人相助,没有绝对的实力,只怕也吸引不到观众。

  那么谁是何崇楼的贵人呢?

  前期自然是陈长生老爷子。

  他在的时候,京城这个行业里的人就没有人不会卖他几分面子。

  即便他离去,还是有人会卖他的面子,不会去针对他这个关门弟子。

  所以何崇楼在那段日子才能够发展得一帆风顺。

  那么什么是关门弟子呢?

  所谓的关门弟子,自然不是教你去关门,关门是个人都会。

  所谓的关门弟子,那就是学自己师父最得意的东西了,这些都是普通徒弟学不到的。

  何崇楼就学到了陈家老爷子最精髓的东西,所以他才能够将何崇楼做大。

  后来的贵人自然是那位溥侗贝勒爷了。

  有官方在后面给何崇楼撑腰,而且是皇亲国戚,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谁不卖贝勒爷一个面子。

  更不要说,何崇楼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在咸丰皇帝面前嚎过那么一嗓子。

  不管七岁的他唱得怎么样,至少他在当今朝廷是有姓名的,这就是何崇楼这个戏园子发展的契机,也是陈长生老爷子当年埋下的伏笔。

  他恐怕没有想过,当年给自己关门弟子几乎弄了一张免死金牌,可自己的儿子,却没有获得这样的好运了。

  只能够说造化弄人了。

  吃过了饭,自然要开始干正事儿了。

  戏班的人也来了,而余玉琴看着何家班的这群人,不由得感慨。

  不是说他们有多厉害,也不是说他们对何崇楼多有归属感,是他们自由。

  这个世界上,谁不向往自由,谁愿意被束缚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