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一章 木兰从军
作者:杨家次子      更新:2022-06-06 09:01      字数:2309
  王玉珍听到杨小秋的笑声,赶紧走过来询问道:“怎么了?”

  可当她看见常玉书嘴上的墨水印记的时候,嗔怪的对着杨小秋开口道:“你还笑,你是怎么当师父的?”

  杨小秋这次解释道:“师娘,没什么大事儿,玉书就喝了一口墨水,不会出问题的。”

  王玉珍无奈的看着杨小秋,最终也放弃了责怪他。

  她对着常玉书说道:“玉书,奶奶带你去洗洗。”

  常玉书点头,跟着王玉珍离去。

  对于杨小秋而言,其实真的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从侧面来说,玉书现在的肚子里面确实是有了一点墨水。

  不过啊,怎么说呢,就是此墨水非彼墨水,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三年的开头啊,倒是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可很快,便是诸多事情涌来,杨小秋也有难以为继的感觉。

  往后时间推移,何崇楼又再次开园,杨小秋也正式将自己写的另一出戏,搬上了戏台。

  这出戏作为开箱典礼上,送给来看戏的观众的。

  而这出戏的名字,就叫木兰从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木兰从军是个什么故事,也是我们民间代代相传,口口相传的一个故事。

  木兰从军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传奇典故,讲述了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征战的故事。该典故展现了一个孝顺忠义,巾帼不让须眉的民族女英雄形象。

  花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习得弓马骑射。国家征兵招丁时,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

  其实吧,也是这个民国时期,女性已经开始有一点点话语权了,杨小秋才想着写这出戏的。

  说这木兰啊,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

  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

  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

  所以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这歌戏是杨小秋去年便写好的,可一直还觉得有瑕疵,所以就没有拿出来用。

  经过自己师父、师兄和京城的几位前辈的帮助后,杨小秋便觉得是时候了,可以将这台戏搬上戏台来用了。

  别说,作为开箱仪式上来使用,还真就征服了全场看戏的看客。

  这也主要得益于杨小秋这个人。

  杨小秋众所周知,那是唱旦角的好手,甚至不少人都觉得杨小秋要是愿意一直在旦角上做发展,那他将来就可以成为一座丰碑。

  但是杨小秋却想要全面发展,那么他这座丰碑是有些难度的,甚至想要成为丰碑,还需要下苦功夫的。

  所以当《木兰从军》这台京剧出来的时候,直接把这次来看戏的所有人都给惊住了。

  杨小秋是又唱旦角又唱小生,这种功夫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而杨小秋做到,除了自己有一个好师傅,那也是祖师爷赏饭吃,所以才能够将木兰这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可能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杨小秋的长相,那就是偏女性一点,也就是说了无数次的男身女相。

  那么由他来出演木兰这个角色,别的不说,味道先对了。

  杨小秋这样的人啊,放眼京剧发展这些年,从当初徽剧进京,就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也不得不感慨,何崇楼确实是捡到了一个宝贝。

  也不得不说何崇楼自身打铁硬,教出的徒弟是一个比一个拔尖的。

  可不要忘记了,如果不是何崇楼里发生了诸多的事情,那么何崇楼这个京剧班子就是如今这个国家最厉害的一个戏班子了,没有人可以比较。

  即便是现在,何崇楼的名气和留客的能力,也不是旁人的园子能够比较的,无论他们搞什么花样都是一样的。

  何崇楼,就是京城的一块牌子了。

  当杨小秋表演完毕啊,全场的人都是站起来鼓掌,甚至还起哄杨小秋再唱一段。

  这下面的人可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他们既然说再来一段,那么就再唱一段便好了。

  唱的这段,自然是《四郎探母》中的一段,叫小番了。

  杨小秋学习京剧十二载,在往十三载走,这些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容易了,根本难不倒他。

  所以结束的时候,大家还意犹未尽。

  没办法,一场戏一个到两个小时,一直在台上表演,也是会累的。

  即便杨小秋正值壮年时期,可他的身板啊,就看不出是个壮年人该有的模样,倒是和书上说的文弱书生没有什么差别。

  在后台卸妆的时候,常玉书在杨小秋的身后站着,满眼惊叹。

  “师父,您好厉害啊,几天来的客人全都在夸您呢!”

  杨小秋笑了笑,看着镜子里的常玉书说道:“玉书啊,只要你肯努力,将来你也能够和我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啊,只要肯用心,那么一定能够做出不一样的成绩来。”

  常玉书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还是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师父。

  既然说到了这里了,杨小秋也对着常玉书询问道:“玉书啊,前段时间师父问过你,你是要学京剧啊还是要上学啊?你现在啊,就可以给师父一个答复了。”

  常玉书沉默了,杨小秋也没有催促,毕竟是个孩子,而且能够思考对他而言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常玉书也是沉默了许久,他才说道:“师父,我想上学,边上学边学京剧!”

  杨小秋平静的说了一声好。

  其实在他看来,无论常玉书怎么选择,自己都会支持。

  谁让自己还年轻,只要活着,便可以上台唱戏。

  而且,他一直觉得传承京剧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热爱。

  因为只有热爱了,才有这个发扬下去的想法。

  人啊,始终要认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