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者:杨家次子      更新:2022-06-06 09:01      字数:2364
  杨小秋其实离开这个村子不仅仅是十三年了那么简单。

  在这个村子没有待两年,那时候他差不多是八岁左右,便去了天津城里面。

  至于做什么,那就有点意思了。

  要饭啊!

  难不成你指望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够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吗?

  八岁的你,估计还在玩泥巴吧!

  没有父母的杨小秋,在八岁的时候只能够讨饭。

  讨饭也是一门手段,也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去讨饭,每个人都能够讨饭的。

  杨小秋是十四岁才进入青楼的,讨饭和进入青楼去打工他也没有脸再回村。

  每逢清明,他也是给自己的父母烧完纸钱以后,便直接离开。

  所以真正离开这个村子,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多年了。

  那么故人,自然也就没有故人的存在了。

  杨小秋确实没有找到熟悉的人,可能是离开了,可能是自己认不出来了,也更多的是因为自己不记事儿的缘故。

  杨小秋顺着自己的记忆,倒是找到了父母的坟堆。

  当年父母是葬在一起的,原因嘛自然是他没有钱的缘故,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希望自己的双亲能够在一起。

  即便是他们泉下有知,也会同意自己这么做的。

  只是如今的坟包已经杂草长得到处都是,杨小秋又去村子里面借来镰刀、锄头等等工具,才将两座坟打理出来,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杨小秋又烧了一大堆的纸钱以后,才又回到村子还工具。

  这户人家的男人见到杨小秋拿着工具回来,好奇的问道:“你是去上坟?”

  杨小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回答道:“是啊!离开许多年了,父母的坟一直没有搭理,如今得空回来,还好父母的坟已经在,不然我可是大不孝了。”

  男人继续询问道:“你说的是哪里坟,不会是大榕树下的那座坟吧?”

  杨小秋点头回答道:“是的,你知道啊!”

  男人不敢置信的看着杨小秋问道:“你是杨小秋?”

  “你是?”

  杨小秋确实不是太认识此人,所以他现在是一脸的疑惑。

  “我是王大鹏啊!就是那个和你一起去树上掏乌鸦的脸蛋的那个。”

  杨小秋这便有些印象了,有些惊讶。

  “你是大鹏?许多年未曾见到了,当初你那么瘦,现在怎么这么壮硕了。”

  王大鹏笑了笑,摸着脑袋回答道:“自然是年纪越大,就体格也越往上涨了。”

  杨小秋再次一笑,可还是对了几分拘谨。

  他便问道:“大鹏,你父亲和母亲呢?”

  王大鹏回答道:“父亲和母亲跟着我大哥去城里面享清福去了,我没有什么本事儿,就留在了村子里。不过也没关系,也能够吃饱饭。”

  “对了,这次你回来可要住几天,让我好好招待招待你,你也给我说说这好些年了,你去了哪儿,发生了什么事儿。”

  杨小秋一想就同意了,便住了下来,不过他也只打算住一晚。

  王大鹏倒是成亲了,还有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虎头虎脑的。

  他的妻子看起来挺彪悍的,可见到家里来客人了以后,却扭扭捏捏的。

  杨小秋晚上和王大鹏唠起了嗑,讲了很多外面的事情,王大鹏一家三口是挺得一致出神。

  其实在杨小秋看来,这不过就是很普通的一些东西,也许自己的经历,也很复杂吧!

  当然,杨小秋也不是什么都讲,有些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不知道的更好。

  人要想活得幸福和快乐,那么有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知道的越少,活得越幸福。

  当你拥有了很多权利,反倒是会觉得特别的不自在。

  杨小秋第二天离开的时候,给王大鹏家留了一笔钱。

  这钱其实有一部分是想要他帮忙平常照看一下自己父母的坟墓的,毕竟自己也不是时长能够回来。

  昨晚的时候王大鹏自然答应了,而且还不要钱,可杨小秋怎么能够占人便宜呢!

  再说,他好像生活挺困难的,既然自己和他可以说是发小,那么自己帮衬帮衬他就是理所应当的。

  再者就是,他孩子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却还是个泥洼子,这是杨小秋看不过去的。

  人啊,该读书的时候还是要读书,否则这辈子就完了。

  读书确实不是唯一的出路,读书却是最好的出路。

  杨小秋明白,很多人都明白。

  杨小秋离开了,当王大鹏看到杨小秋房间留给自己那笔钱的时候,他明白了什么。

  他也只能够在心里面对杨小秋表示感谢,因为很多时候自己嘴笨不知道说什么,可自己的心底是善良,会一直善良的。

  王大鹏对着王志飞,也就是他唯一的儿子说道;“志飞啊,你想不想要去读书啊?”

  王志飞一听,惊喜的问道:“可以吗?爹,我可以去读书吗?”

  “自然可以!”

  王志飞笑了起来,欢快的在院子里面奔跑了起来,而他的父母自然也为他高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然他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可只要王志飞读书了以后,他们以后的后人,后人的后人,都能够明白读书的好处。

  读书,终究要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杨小秋继续乘坐驴车回到了天津城,他没有想到此行竟然这么顺利,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不庆幸。

  因为这个时代发展缓慢,所以即便过了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许多地方都是一成不变的。

  那么一成不变难道不好吗?

  一成不变自然不好,这个时代应该是发展的时代,也应该是崛起的时代,我们之所以读书,要明白为什么而读书,而不是说读书去死读书。

  我们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也可以为大国之强盛而读书。

  不过这句话的话,也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好像已经被人说了。

  这个人在这样的年纪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足可以知道他内心的抱负和他未来的伟大。

  所以,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而读书,我们是为了民族的复兴和伟大崛起而读书。

  这便是我们一辈子的奋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