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百老汇的邀请函
作者:杨家次子      更新:2022-06-06 09:03      字数:2436
  1925年,入冬。

  这一年依旧寒冷,在入冬的那一刻,几乎就下起了大雪。

  也在意义上实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西城和东城的街道上,扑了厚厚的一层积雪。

  每家每户的门前,都堆积起了雪人。

  而杨小秋同样如此,即便他已经很大的年纪了。

  他在大门前堆了一个,也在后院堆了一个。

  王玉珍还帮忙搭了一把手,也没有说杨小秋幼稚什么的。

  何崇楼看着杨小秋这般模样,倒是笑了出来。

  他一直的心愿便是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健健康康的,身边的人平平安安的。

  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

  可这也是对美好的一种憧憬,也许,也许哪天这个心愿就真的完成了。

  同时,这也是杨小秋第二次见到石三。

  他此次来BJ自然十分的危险,原由嘛,便是现在军阀严重割据,中国还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那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还来做甚?

  实则啊,是杨小秋写信,经过辗转后到达了他的手中才来的。

  当石三得知杨小秋愿意和他一起实现共同目标的时候,他是非常高兴的。

  如果说,当初他最敬佩的人只有两个,那么如今就多敬佩了一个人,那就是杨小秋。

  为何会如此,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这位杨先生崇尚他们的理念,他是一个有自我认知,并且以小人物看时事的心态来的。

  所以石三来了,带着他的热忱与尊重,一个人到的京城。

  杨小秋也如愿的入党,他很早就想要加入这个充满着蓬勃朝气的组织。

  这也将会是他,一辈子的荣光。

  不过因为杨小秋的身份特殊和重要性,故此石三希望杨小秋保密,甚至成为一位在这个地方的地下工作者,当组织需要他的时候,会派人和他联系的。

  杨小秋既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一个四十五岁的无产阶级战士,那么自然会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

  即便这个上级叫自己先生,可杨小秋未曾托大,这才是真正的平等主义。

  这一年,杨小秋实现了自己最大的心愿。

  而石三要离开了,因为他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继续铲除中国现在存在的毒瘤,也就是军阀。

  杨小秋也正式的潜伏了下来,等到组织需要用到自己的时候。

  1926年,入春,一张从美国的邀请函,从大洋彼岸飞到了中国,落入到了杨小秋的手中。

  这是美国歌剧院百老汇发出的邀请,邀请杨小秋前往百老汇的舞台,表演京剧。

  百老汇的英文单词是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就是一条长街。

  由于此路两旁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因此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这么久远,也代表了世界艺术的最高殿堂。

  在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受到世界艺术家的憧憬,甚至是渴望到达这个地方去表演。

  百老汇的戏剧风格受到欧洲维多利亚风格的影响极大,也使得他的名声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移民潮及多样文化的冲击,属于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才在这种意识刺激下出现,由于大部分的剧目都是改编自小说或文学品。

  反正这么多年,百老汇几乎成为了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地方。

  但是在这里,依旧缺少很多国家的特色。

  这也是为何百老汇的剧院,依旧在招揽来自世界的人的原因。

  既然想要吸引世界的人,那么怎么可能少了中国人。

  要知道中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消费能力也非常的强大。

  主要是还是文化输出方面,极其的强大。

  那么在如今的中国,最为发达的发达的是什么?

  那便是京剧了,京剧几乎是现在最火的戏曲。

  而百老汇也正是这个原因,选择了中国的京剧,想要邀请中国的京剧去百老汇进行表演。

  而在中国最有名的两位京剧艺术家是谁呢?

  第一位自然是杨小秋了,第二位自然是何崇楼了。

  可何崇楼已经快七十岁了,那么自然要选择的,便是现在四十五六岁,正值壮年的光景的杨小秋了。

  也就是说,百老汇现在世界最最著名的地方,表演舞台剧的地方,想要杨小秋前去表演京剧。

  杨小秋到时候不仅仅是在中国会火,还会火遍世界!

  前提,是京剧能够让人接受的情况下,杨小秋将成为这个时代艺术界最伟大的人之一。

  而中国各界都震惊了,他们也需要杨小秋去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现在政府,更是如此。

  但是,这一次的邀请,还没有人来让杨小秋接下,杨小秋并很快就回绝了。

  杨小秋回绝百老汇的邀请,世界震惊。

  不仅仅是中国,是世界震惊。

  百老汇很多人甚至都放出不友好的话,那就是这一辈子都不会让杨小秋登上百老汇的舞台的。

  杨小秋不解,也非常的纳闷。

  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希望甚至是希望登上这个舞台呢?

  自己好像真的不看重,所以谢谢他们的自以为是了。

  当然,杨小秋可能想的不是太多,他也没有意识到百老汇对于自己的不同。

  而世界认识京剧,其实也属于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他思考的,是自己的能力还不足够。

  自然,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也在考虑他和这个世界的与众不同。

  也就是说,差异性是巨大的。

  如果,他接受到了百老汇的邀请,去往了美国参加了这样表演,那么是抱着什么目的去的。

  是政治,还是其他的?

  杨小秋现在确实可以说是中国京剧第一人了,就算是何崇楼内心有点酸,也会如此的认同。

  道理很简单,杨小秋是他亲自培养起来。

  杨小秋也是个人独立成长起来了。

  这是旁人无法磨灭的一个过程,而杨小秋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可能在旁人认为,杨小秋不应该这般做。

  不应该拒绝百老汇的邀请,即便是何崇楼也是如此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