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中核集团的加入(明天改)
作者:我是天界人      更新:2022-06-06 11:28      字数:4540
  216中核集团的加入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王峰在继续热电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他的工作重心早就不放在这上面了,而是扭头转向了他的新宠:也就是理论物理学,或者说核物理专业。

  这毫无疑问是让大家无法理解的,当初新闻播报出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是跌了一地眼镜。不少人在庆幸之余,也在暗中等着看他的笑话。

  并且默默地蓄力,只等王峰惨淡收场,为自己的任性买单之后,他们就可以好好的在公众面前嘲讽一波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了。

  毕竟他们被压的时间太久了,不过无奈原先王峰有光环加身,不是他们可以触碰的。但是现在嘛…光环的热度在渐渐的退去,大家又慢慢的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不过就在他们等着看好戏的时候,没想到又一个重磅消息传了出来:重型衰变电磁加速器理论验证阶段顺利完成,接下来计划将会开始进行下一阶段。

  听到消息的一瞬间,大家不约而同的脑海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这消息假的吧?

  毕竟虽然不是研究理论物理学的,但是大家的科学素养还是有的。想要在原子,甚至是原子以下的那种微观尺度中,去影响微观粒子,这个难度简直无法衡量。

  如果真的要去形容一下的话,大概就是天方夜谭吧,真没想到居然能通过验证阶段?

  一时之间,王峰挂在网上的论文下载量激增,不仅仅是他挂在网上的论文,还有他的研究所里的其他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也开始被疯狂传阅。

  众所周知,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度是他本身的一种属性,是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不管是温度的改变,还是光照条件的改变,又或者是催化剂等等…

  但是如果这一篇论文上的内容是真的的话,没有任何作假的成分,那意味着这一个理论被打破了,这就非常恐怖了。

  由于这一篇论文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不仅仅是物理评论学报的编辑吗非常挠头,就连国内的专家们也非常的头大。

  听说中科院的院士们已经组建了一个专家团,打算专门来评估一下这一次物理成果的真实与否…不过貌似目前还因为某些原因迟迟还没有审批下来。

  随着事件的发酵,这件事情造成了影响越来越大,首先跳出来的是西方的那些环保组织,他们指责王峰的装置有很大的隐患,很有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对于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就是国内的一些环保组织,听风就是雨,在听到外国同行说法之后,也开始有组织的行动了起来,但是得益于国内良好的治安环境,他们还没有办法造成什么重大的破坏和影响。

  于是他们便集体在网上开始呼吁其他人行动起来,反对这些有关于核能的实验…不过很快就被他们所在的平台给删帖封号处理了,由此也不难看出,支柱型行业在影响力方面还是非常大的。

  只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公知和大维居然没有趁着这件事情搞事,这个是让吃瓜群众少吃很多瓜。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首先是那些拥有大平台的公司,他们的监管意识非常到位,而且他们提前就已经警告过了手底下的流量艺人,这部分人为了自己的饭碗,自然不敢搞什么事情。

  其次就是剩下的一些小平台的公司,他们的存活还要靠那些实体产业投放广告之类的,他们不敢得罪那些公司,自然也就不敢得罪处于行业最顶端的技术服务公司。

  但最重要的还是王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工作者,他还是一名非常非常有钱的企业家,而且不止如此,他在官面上的关系也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

  所以他们当然是不敢得罪对方了。

  当然,王峰也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儿,自从那一次实验做完之后,他不仅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休息,反而变得越来越忙了。

  当然有他自己的原因,他想要把计划推进的快一些,但是更多的还是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

  首先,既然涉及到了“核”这个字眼,那自然是离不开和官面上的机构打交道了。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中核集团,这个和能源领域的巨无霸。

  中核集团是中国核科技的开拓者,先后创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工建造”“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等多项“新中国第一”;

  积极拓展核能应用范围,自主研发了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等多种堆型和中国环流器二号A 核聚变研究装置;拥有极少数国家才具备的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是中国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主力军,自北向南建成田湾、秦山、三门、福清、昌江五大核电基地;

  是中国唯一的专营核燃料生产商、供应商和服务商,研制成功我国首个大型商用压水堆先进燃料元件CF3,满足核能系列化、型谱化需求;是铀地质矿冶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建成新疆、内蒙古两大地浸采铀绿色矿山;

  是国家核工程建设的龙头,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涵盖世界上几乎所有核电主流及科研堆型;是核环保产业的国家队,建成大型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基地;

  是国内最大的核技术应用企业,具备国内80%的研发生产能力,核医学药物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量达到70%以上;是中国唯一并且实现批量出口核电站的企业,向巴基斯坦出口7台核电机组。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控股运行核电机组达20台,装机容量达17966兆瓦。包括: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厂;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我国第一座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水堆核电站——秦山第三核电厂;

  我国最先进的在役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厂;全球首台三代核电AP1000——浙江三门核电工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工程;我国最南边海南省能源建设一号工程——海南昌江核电工程等。

  正是依靠对方强大的建造能力以及优秀的设计能力,王峰的初号实验机才得以面世。没有他们的帮忙,王峰想做到这些事情,绝对不容易。

  所以礼尚往来,既然人家也派人过来了,那他就得亲自接待一下,毕竟是级别很高的央企。

  就算是王峰,也不得不先放下手头的事情,过来接待一下这一批领导。

  “王教授,耳闻不如见面呢,真是一表人才啊!”

  “一般一般,严经理还是别来无恙啊。”

  “好啦,好啦,客套话我们还是先不要说了。好歹我们之前也见过几面,算得上是熟人了。王教授,你还是快带着我去看一下你那个宝贝吧。”

  听到这句话,王峰明显一愣,之前还没看出来,这个人居然是个急性子:“既然你提出这个要求了,那自然是没有问题。”

  王峰自然是明白为什么对方这么着急,核电发展的制约就是核工业集团发展的制约,从某种方面来说,这两个制约因素其实是差不多的。

  中核集团头疼的问题应该有很多,但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应该就包括乏燃料的处理。

  核废料问题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已经毋庸置喙,一座百万kW的压水堆(PWR)核电站,每年卸出乏燃料约25 t;其中含有可循环利用的铀约23.75 t,钚约200 kg,中短寿命的裂变产物(FPs)约1000 kg;还有次锕系核素(MAs)约20 kg,长寿命裂变产物( LLFPs)约30 kg。

  什么是核废料?核废料,是指带有放射性的废料,它不仅产生于核电站中,也产生于核燃料生产加工、医院、同位素生产等领域。

  高放废料,又称乏燃料,主要来源于核电站燃烧后的核燃料;

  中低放废料,来源于核电站使用过的废弃退役的仪器设备,核燃料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料等。

  核废料的危害组成等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占3%份额的高放废料贡献了95%的放射性。所以可以说,不要求把全部的核废料都能够处理掉,只要能够把这3%的高放废料处理掉,那对于核能的发展来说,几乎就相当于去掉了头顶的紧箍咒。

  高放废料总量很少,然而危害却很大,我们平常谈之色变的核废料主要也是指这一类。乏燃料之所以危害大,是因为其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放射性元素。

  核燃料在堆内经过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后,燃耗深度达到卸料标准的燃料组件从堆内卸除,即为乏燃料。乏燃料中含有含有大量未用完的可增值材料238U或232Th,未烧完的和新生成的易裂变材料Pu239、U235或U233以及核燃料在辐照过程中产生的Np、Am、Cm等超铀元素,以及裂变元素Sr90、Cs137、Tc99等。

  这些东西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人体的基因。对于成年人还好,对于儿童还有青少年来说,在成长阶段遭受过量辐射的话,非常容易产生难以治愈的,类似于先天性疾病的一些顽疾。

  如果是对孕妇的话,那几乎百分之百会造成胎儿的畸形或者先天性疾病,危害之大,令人谈之色变。

  然而对于危害性如此大的东西,我们却至今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处理他们。

  目前世界主要核工业国家对高放核废料的处理主要分为闭式燃料循环和开式燃料循环(又称一次通过长期处置)两条路线。

  乏燃料深地质贮藏的钻孔深度一般为地面下3到5千米,由于钻孔的自我封闭,乏燃料的可逆性非常小。

  美国基于火山凝灰岩选取深埋地点。当前美国约有 7 万吨乏燃料,贮存在 72 个商业核电站内。另外每年增加2000~2400吨乏燃料。目前四分之三的乏燃料利用堆内乏燃料水池贮存,其余部分经过乏燃料后处理后通过干法贮存;干法储存技术在美国已趋于成熟。

  瑞典则基于花岗岩,但该国的放射性废物处置机构设计了一个5厘米厚层的铜盖屏蔽罐,认为其一百万年不会被腐蚀,其周围采用一层厚的膨润土围绕。

  所以说开式处理的方式就是简单的把核废料挖出来,然后然后埋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方。

  而后者则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日本六所村后处理厂与法国阿格后处理厂的乏燃料处理主要基于普雷克斯(P U R E X )工艺。

  将乏燃料切割,然后溶解进某些溶剂中,然后再经过两轮萃取在第一萃取循环中,使用几何安全的脉冲式萃取柱和混合澄清槽进行萃取,这一循环将能分离出大部分裂变产物、铀和钚。

  开式循环中对乏燃料深埋地地址水文要求极高,存在不确定性和厂址的局限性。而Purex 工艺不仅是轻水堆燃料后处理使用的流程,而且正在被开发用于快中子增殖氧化物燃料的后处理,法国日本的后处理厂正在运行,工艺中回收的铀和钚返回到反应堆中循环使用。该流程已成为现代后处理厂唯一实际应用的流程。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折中的办法罢了,说到底,其实我们依然没有办法把隐患给处理掉,彻底解决掉,只能够把它不断的留下来。

  乏燃料后处理在核裂变发电技术发展的初期到现在来说,一直是大量所谓的绿色环保人士攻击核电的主要落脚点。

  可以预见的事,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能够解决的话,那么他们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经过这样一轮的发展,他们在央企中的排名,未必就不能再往前靠一靠。

  所以说严经理之所以这么着急,倒也不一定是急性子,而是利益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