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无题(明天)
作者:我是天界人      更新:2022-06-06 11:28      字数:4611
  反对武器装备化

  随着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出版,人们很快就看到了来自王峰研究团队的论文,一时之间,整个学术界都沸腾了起来。

  电磁衰变加速器这一装置的成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于人们来说,除了利用高能中子来轰击原子核之外,人们又找到了另外的方法,可以干涉原子内部的结构,这方法就是通过强磁场来进行干涉。

  人们原先也想过这样的方法,自从人们统一了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之后,大家并不是没有想过通过电磁力来影响核力,但是实验无一例失败了。

  当然,也许是因为当时没有像王峰这样头脑聪明的科学家来进行研究,但是仔细思考一下之后,你就会发现,也许更多的可能要把原因归结于实验条件的落后。

  在当时那种条件下,你根本找不到一个能够平稳产生30t磁场的装置,就算是能找到,其费用也不是某一家学术机构,或者说某一个基金组织能够承担的。

  除了强大的磁装置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了,那个时候的超算水平和现在的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就意味着你没有办法通过超级计算机来对你的模型进行模拟,并且控制磁场的变化。

  其实王峰现在使用的临时搭建的超算,就已经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通用超级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发挥出不错的效果,但是也正因为他的通用性,导致了它的一个专业性,能无法和专门设计的超算比肩。

  现在王峰的团队已经开始着手设计专用的超算芯片,优化算法,来为下一代的电磁衰变加速装置打好基础。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便宜的事,索性现在有了国家的拨款,他可以尽情的折腾了。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物理评论快报》的编辑们才拖了那么长的时间。

  因为想要验证这一个理论的话,不能只看一家的实验报告,一个实验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被其他的机构所复制。

  但是依照那个实验条件的话,想要复制它无疑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专业的设备这一个门槛,就已经把绝大多数的科学家和学术机构给排除在外了。

  因为这个装置,它是专门设计,用来进行这个实验的。如果他便宜一点还比较好,但是高达五千多万的设计和装备费用,再加上数百万的运行费用。

  作为一个没有回报,纯粹靠爱发电的职位,如果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的话,那还不如不去做。

  当然也有权威机构愿意帮助,但是要设计和建造新的装置的话,无疑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考虑到时间的成本,中核集团便出口了一套最新完工的装置,然后含泪挣了1.5亿美元。

  高精尖的设备就是这样,尤其是独此一家的设备,制造成本只能占小头,设计费用才是大头。当然如果和售价相比的,那这些都能只能算是小头儿。

  参考现在的进口医疗器械,高精尖设备的利润空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在检查了实验装置之后,然后国外的学术机构重复了这项实验,然后整个物理学界就沸腾了。尤其是还有杨老先生和李老先生帮忙站台,这可是相当有排面儿的。

  这两位老爷子称之为当今物理学界的泰斗也不会过,在世界物理学界更是独占鳌头。

  当然沸腾的不仅仅是物理学界,还有能源界,经济学界,以及利益相关程度最深的原子能机构!

  能源界沸腾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在核能最重要的瓶颈被攻破之后,可以预见的是,整个能源界都将迎来一大波洗牌,煤炭以及原油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的下降,何能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

  在这里面蕴含着多少的商机,有多少的财富机会,在这场博弈中,又会有哪些庄家上场,又会有哪些玩家黯然离去,这对于经济学界以及商业界来说,将会是一场饕餮盛宴。

  当然与之相关的原子能产学界就不需要思考那么多了,他们这一波纯粹是躺赢。所以说的话,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什么都不做,然后帮助王峰站好台就可以了。

  想一想一个学术机构为什么能有两个亿来买一台实验装置,就可以知道这一次对方下了多大的决心了。在原子能公司接连遭遇颓势的情况下,他们迫切的需要打一个翻身仗。

  何能确实是未来没有错,但是他距离现在到底还有多远?

  如果距离太远,他们也许就等不到那个时候就死在沙滩上了。所以他们现在在想尽一切办法来尽快的拉进那个距离。

  通用原子能的总裁称赞王峰是新世纪核能利用的最突出贡献者。

  西屋电气的总裁更是称赞王峰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应该考虑尽快将诺贝尔物理颁发给对方。

  当然这些大型的集团公司对于王峰的夸奖可能有些太过了,毕竟他们都是利益相关者,而且还是不要脸的资本家,这么说也无可厚非。

  但是很快欧洲原子能机构的理事长也发声了:王峰教授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我们决定聘请他为外籍院士。

  国际原子能理事长爱德华·威特尔:称赞王峰为核能的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际原子能机构就是他们推出来的一个代表,一个执行者,虽然在批准霓虹国向太平洋倾倒核废水这件事情上,他们做的不太地道,消耗了不少自己的公信力。

  但是对于没有太多的专业素养的群众来说,这些官方机构依然是他们最值得信任的机构,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可靠的情报来源。

  为了履行这些职责,原子能机构设有一个紧急情况反应中心,该中心拥有24小时的反应能力,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以及与全世界220个联络点通信能力。该中心还是对付核事故问题机构间委员会的秘书处,这个秘书处是联合国系统协调核事故和放射性紧急情况对付措施的中心点。

  成员国一直鼓励原子能机构编拟指导性的意见,以协助各国对未来可能的重返事件作出规划,并就对付此种情形提供国际上协商一致的指导意见。据此,原子能机构于1996年在其《安全丛刊》中发表了一份对核动力源卫星重返的紧急情况规划和防范措施的文件。这份文件的目的是以全面综合概述当空间系统使用的核动力源意外地重返地球大气层并对地球表面产生影响时可能出现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管理情况。该文件的主要对象是负责对潜在的放射性紧急情况作出规划的政府组织,而且,在即将出事而又尚未作出任何规划的情况下,这份文件可以为迅速采取行动提供宝贵的参考。

  鉴于原子能机构的法定和法律职责、经验以及久经考验的基础设施,理应由原子能机构作为联合国系统内一切涉及辐射安全的活动,包括那些与外层空间活动有关的活动的参照点。此外,原子能机构致力于在《援助公约》和《规约》为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来促进、便利并支持缔约国之间的合作。为此,原子能机构准备提供援助。

  当然,这些援助对于核大国来说,自然就不需要了,甚至对于霓虹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原子能机构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所以说充其量他就是核大国的利益代言人,他根本不可能也没有资格去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当然,有人称赞,自然就有人表示反对。只要人们想要反对这一件事,自然是能够找到合适的理由的。

  既然核污染这一块儿被解决了,那么还有热污染,能源浪费,还有人们最关注的核武器扩散的问题。

  这一代人终究是在核武器的威胁之下长大的,尤其是那些掌握着社会权力的中年人,他们更是曾经在核威胁的阴云下,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他们也是最关注核武器扩散问题的。而推广核能的利用,毫无疑问是有核扩散的风险的,这也是他们用来攻击对手的绝佳武器。

  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猜得到这些人是谁,他们有的是世界级的煤老板,也有的是石油巨头,虽然说距离核能代替这些传统能源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个路自然是越远越好。

  当然,通用原子能这些企业也不甘示弱,他们发动起自己的宣传机器,开始和这些传统能源巨头大擂台。

  当然除了裂变之外,衰变也被他们纳入了攻击的范围,或者说王峰这个被大家推举起来的旗帜人物,被纳入了攻击的范围。

  他们攻击的点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那就是关于核电池。现在电池所引起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电池之中所蕴含的重金属物质,将会通过食物链再一次回到人的身边,然后在人的体内积累。

  想象一下,如果在将来,和电池像现代的锂电池或者铅蓄电池那样普及,这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场景。

  想象一下,将来在人体内积累的就不仅仅是重金属了,还有可能是放射性物质。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由于自身的放射性物质超标,可能会被公司辞退失业;由于自身的放射性物质超标,保险可能会拒绝给你上保;由于自身的方式性物质超标,你将不能再继续接触你的孩子,甚至是你的孙子孙女,那将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衰变虽然不是武器,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不能用来造武器。事实上,人们已经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攻击点,用来攻击它。

  自从王峰的论文发表之后,他就再没有出现在公共场合。这是否意味着他已经被控制了起来,用以研究以方式性物质衰变为原理的核武器,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华盛顿邮报》请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幻小说作家,请对方来在报纸上刊登有关核衰变可以制作的武器。

  包括但不仅限于利用方式性物质来放热,在利用温差发电装置提供能量的小型发电装置;又或者是用放射性物质来掺入弹头的装药之中,利用这个来打击对手,污染对方的土地和资源。

  这个确实听起来有点儿扯,毕竟如果真的要费这么大劲的话,还不如直接用脏弹。

  但是没有办法,民众爱听啊,于是这个叫做扎克扑该扑街仔在《华盛顿邮报》的帮助下,居然奇迹般的又活了过来,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

  然而他很快就吃官司了,控告他和《华盛顿邮报》的并不是原子能领域的企业或者是个人,而是世界最大的医药巨头。

  因为他们所售卖的医疗器械有不少就是用放射性元素来作为治疗手段的器械,还有心脏起搏器的电源,一些功能性的,需要进入人体的装置等等,都需要用到类似的核电池。

  但是由于《华盛顿邮报》所刊登的小说,他们现在受到了很大的困扰,不仅仅是生意受到了影响,而且他们还遭到了环保组织和人权组织的骚扰。

  不得不说,欧美的环保组织和人权组织确实是非常有威慑力的两条疯狗,他们虽然也为环保事业和人权做出了一点点的贡献,但是更多的他们还是被利益驱使。

  很显然,敢让他们和这些医药巨头们和原子能巨头们叫板的底气,自然是来源于其他的巨头。

  这些天真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们,还以为自己为了人类的未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他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着怎么样的事情,也不清楚这里面有着怎么样的背景,更不知道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纠缠。

  遭殃的药巨头嘛,和原子能巨头们当然不会朝这些人开刀,毕竟他们身上不仅没有多少油水,而且还麻烦的很。稍不注意就会惹一身的骚。

  当然他们也不会去找那些背后的人的麻烦,毕竟某些潜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几家巨头企业所涉及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博弈,那个牵扯就太大了。

  当然什么都不做也不行,巨头必须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说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把他们伸过来的爪子给砍掉。而那个冲上来的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作者还有《华盛顿邮报》自然就是最好的杀鸡儆猴的对象。

  当然这一切王峰都不太清楚就是了,他现在的工作已经进入了保密的状态。他所做的事业虽然并不是武器,但是却和武器也差不了太多,他所做的是比武器更加重要的供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