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宋谋生计
作者:冯妙指      更新:2022-06-06 21:44      字数:5718
  寒风刺骨。

  后半夜赵诵直接被冻醒。

  从背包里掏出一支太阳能手电筒。

  屋内霎时间亮了起来。

  赵诵翻开背包。

  映入眼帘的就是《DK武器大百科:一部兵器与装甲的视觉史》、《画说中国历代甲胄》、《画说世界军服》以及《图说世界科技文化》、《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等书。

  这些书是他从图书馆借来的,还没怎么看。

  “怎么没其他吃的呢?”

  “唉,要知道穿越,就带其他东西过来。”

  “这书倒是有些用处,我先放着。”

  “日后一定用的上。”

  “......”

  接着又看了看,有黑色水笔、铅笔、橡皮,还有一张世界地图以及中国地图。

  还有毛爷爷、打火机、几枚硬币、学校的饭卡、公交卡、市民卡、身份证、太阳能充电器、USB线、一只手机、还有一只存了不少电纸书的某文平板电脑......还有一把瑞士军刀,这瑞士军刀还是朋友送他的……

  除了这些就没其他的了。身上还有一套短衣短裤,脚上还有一双椰子。

  我要在这个时代做些什么呢?

  做肥皂、开酒楼、制煤球、开矿山、边境走私?

  或者做个文抄公?或者是当官?

  想多了,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再说吧!

  找了许久找到一片过期的白加黑。

  呕~~~~~直接生吞下去。

  ......

  次日一早风雪已停,院里的雪有三四公分厚,周围温度很低,屋檐下都挂着长条形状的冰柱子,看这情形这雪应不止下过一次。

  赵诵起身,套了件王安的衣服,衣服有些紧,不太适合,也无所谓了,见自己一头短发,就拿了一顶小帽遮住短发,脚上仍然穿着他的球鞋。

  去找王安,一大早就没了人影,只在后厨留了一碗饭、一碗咸菜,还有一张纸条。赵诵拿起一看,才知王安出去办事去了。

  用完早膳,赵诵想去逛逛这临安街市,他是现代人,总要先了解南宋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推开院门,赵诵朝街市看去,只见街市嘈杂,人潮涌动,除了人流外,还有驴车、马车、牛车、以及抬着轿子的轿夫经过……原本拥挤不堪的街市,更加拥挤起来。

  赵诵无奈,只能闪到一旁,等车马先经过再说。

  脚下的青石板也不平坦,有些坑坑洼洼,地上有一些积雪覆盖。周围开了不少的店铺,街市上还有不少的地摊,还有沿街来往的货郎。

  那些货郎一边挑着扁担,扁担两头的竹篮子里面塞满了货品。一边沿街吆喝,一边手拿着一只拨浪鼓。

  赵诵知道这条街就是临安府著名的御街了。

  此刻,御街上,早市热闹,街头巷尾,人潮如织。街市上,有卖吃的味道,也有马粪等气味,杂七杂八地很古怪,此时风吹来,隐约的夹杂了些烟花爆竹的气味,还能听到远处而来的炮仗声。

  爆竹声过后,一支舞狮队伍穿着彩衣,从远处缓缓而来,从赵诵身侧走过,赵诵被挤了一下差点跌倒。

  “这就是七百六十二年前的南宋了!”不过为什么却感觉有些莫名的熟悉,赵诵摇摇头。

  正感慨完,忽然一个小孩子直接就撞入了赵诵的怀里,轻轻一跳,双腿夹住赵诵的腰,双手圈住赵诵的脖子,抬起头可怜兮兮地看着赵诵,眼睛里挤出几滴眼泪来,“哥哥,我要吃糖葫芦!”

  赵诵囊中羞涩,不忍直视这个熊孩子,按照他的思维来看,接下去的剧本应该是孩子顺走了他身上的钱财。

  不过赵诵也没有好担心的,他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了王安的宅子里,身上真没钱,所以也不怕偷,就是怕被碰瓷。

  一个妇女急匆匆跑了过来,拽起孩子立即道歉,“小伢儿不懂事,小官人莫怪。”说完一把拳头砸在熊孩子头上,熊孩子哭喊起来。

  赵诵想说什么,妇女抱起熊孩子就走了。

  赵诵想笑,还好不是骗子,可是想着再过几日要过年了,心中顿时百感交集起来。

  南宋时期,江南的建筑格局已经差不多成型了,而且后世也保存了不少的宋代建筑。

  赵诵看到一水的宋代建筑,停下脚步,忍不住观摩起来。

  此处是一条小巷,位于积善坊深处,小巷幽静,巷内无人。

  赵诵正站在一户人家门口,那户人家门口的檐口上雕刻着精致的青砖花纹,有蝙蝠,有荷花,有麒麟,有寿桃,还有其他各色人物。

  赵诵觉得古代劳动人民实在是太富有创造力了,并且在那院墙上还开了一束寒梅,粉红色的小花,在雪天后,虽然只开了一点,但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味,其余的含苞待放中。

  赵诵觉得这梅花和这建筑融合地太完美了。

  正看的入迷,忽然那道黑漆木门开了一条小缝儿。赵诵这才意识到他站在了别人家门口,赶紧闪身退后,当那道黑漆木门开启后,只见一道轻灵的身影跳脱出来。

  那道身影如同一只灵巧的兔子。那是一个少女,年纪约莫十六七岁,长着一张瓜子脸蛋,柳叶细眉,青春可爱,模样甚是好看,少女头上简单地系了一个少女的发髻,并且用红色花绳系着,发髻处还有一只银色的蝴蝶簪子挽着。

  少女外罩一身裘衣,下着一件绿色袄裙,脚踏粉靴,靴子上绣着一只粉色的蝴蝶,那蝴蝶的绣工也是精湛。

  赵诵料想少女家室应不一般,又注意少女并无裹小脚,有些惊讶。

  少女停下脚步,头微微低着,目光凝视赵诵的鞋子。

  “这是甚么靴子,还是履?”少女抬头看了赵诵一眼,柳叶微蹙,面前这青年看上去有些呆傻,问他都没回答,少女似在狐疑,这人究竟是不是个傻子。

  赵诵顺着少女的眼光,注意到了脚上的球鞋,这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换鞋,而且还是引人注目的椰子鞋(现代的一种鞋,价格被炒的很高)。

  “这是鞋。”

  “好奇怪的鞋!”少女惊叹起来,“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稀奇古怪的鞋子。”

  但这个时候,少女却蹲下身子,细看起来。

  赵诵汗颜,这个时代不是倡导理学为尊么,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不是都养在深闺大院,然后裹起三寸金莲么,方才看到那不是小脚,赵诵心中甚是奇怪,怎么跟自己认知的不一样。

  其实不怪赵诵,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所以并不是历史记载所有妇女都要缠足。

  那可恶的习俗,是在明清时期才大范围推行的,更是在清代推崇到了极致。

  下一刻,赵诵震惊。

  少女抬头问道:“小哥儿,你这鞋多少钱,我要了!”

  “这鞋子我已穿过,不卖的。”赵诵没想到这少女居然喜欢穿过的鞋子,顿时心中古怪。

  “你想多了,我买鞋不是用来穿的。”少女淡淡道。

  难道是收藏,赵诵知道后世有许多人在炒鞋。

  “呃,我家是开履铺的,看你这双鞋样式新奇,不似这里的产物,究竟是那个能工巧匠之手制作出来的?小女子十分惊讶,所以才要买了来。”

  少女从来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鞋子,方才一瞥,见鞋底不是木头,也不是布靴的千层布纳起来的,更不像动物的皮革,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材质。

  “你家是开履铺的,真是的,我想到哪里去了……”

  赵诵哭笑不得,很是抱歉,猛然间忽然注意到一个问题,若能生产这种鞋,那他在宋朝不就有一个好生计了么?

  可这鞋属于化工时代的产品,代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在古代是做不出来的。

  赵诵想到。

  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制鞋,也没有创业的资金,没有人脉,对这个时代也不了解,单枪匹马难以开展下去!

  而且这个少女对这鞋很上心,看这少女穿的不错,应该是达官贵人或是商贾子弟。

  既如此,赵诵决定试试看。

  “可是这鞋我真的不能卖!”赵诵很为难地看着少女。

  “你要多少钱?”

  “我不要钱,这不是钱的问题!”

  少女古怪地看了赵诵一眼,心想这世道还有不要钱的,难道真是个傻书生。

  可今日这鞋,她势在必得,就算出再多钱也要拿下。

  少女看着赵诵,忽生一计,胸有成竹,“我想看看你的鞋子。”

  赵诵很快就脱掉了自己的椰子,露出白色棉袜。

  少女接过鞋子,原本打算拿着鞋子就跑的,但此刻却注意到了赵诵脚上的白色袜子,好奇道:“你这袜是什么材质的?”

  赵诵心道,要把袜子脱下来给对方瞧瞧?

  咦,这重口味的。

  “白叠子。”

  “白叠子?这不是花么?”

  少女没有见过将白叠子做成袜子的,光是见到这双鞋,就让她不可思议了,更何况是用白叠子纺织成的袜子,少女觉得此人身上一定还有其他行当,是以打算继续观详一二。

  少女看着鞋子,赵诵踮起一只脚靠在墙上。

  积善坊外,少女问了赵诵一大堆的问题。

  赵诵都有些感觉支撑不下去了,那道墙太冰寒了,而且看现在的样子,赵诵就好像正被一个女子“壁咚”一样。

  赵诵回答的一大堆名词,少女怔然,几乎都听不明白。

  “橘子?鲜味?”

  “.....”那是聚酯纤维。

  “香蕉,能做鞋子?”

  “.....”那是橡胶。

  “什么是泥龙,没听说过这种龙,泥马听过,泥马,泥马,神人扶马载之(指康王赵构,后宋高宗赵构)南渡河。”

  “.....”那是尼龙。

  “......”

  赵诵也不好解释,因为根本跟古人解释不清楚,也就开始胡诌起来。

  “…….”少女点点头,似乎听懂了,又似乎听不懂,很是茫然。

  少女忽道:“这鞋我不要了,你能告诉我这鞋的制法么?”

  “这.......”赵诵有些为难,其实他不知道,他就只知道这鞋底的橡胶是怎么来的,至于做鞋子,他不会,他又不是莆田人。

  “要不,立千照,此法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少女征求赵诵的意见,问道。

  “千照?”千照之法,赵诵听过,也就是宋朝的契约,赵诵摇摇头,“千照之法太麻烦,还要去官府,我觉得不妨立个字据,若能以此生计,铺开销路,日后你我平分利益,或者是我四你六。”

  “不行,我七你三!”少女执拗道。

  “也行!”赵诵没想到这妹子这么财迷,没多想就也就答应了,毕竟他不会制鞋,而且三分的利润也不少了,再说他不出钱,只出专利而已,也能躺着赚钱了。

  少女听到满意的答案,点点头。

  “阿嚏——”赵诵靠在墙上,背脊都冻僵了,那一只脚还光着,于是道,“小娘子,你能把鞋子先还我么。”

  少女连是歉意,立马把鞋子还给赵诵。

  “为免夜长梦多,现在就立个字据!”

  少女迈入那扇黑漆木门,不多时,就拿了两张上好的澄心堂纸,那纸上写满了各种条、项,赵诵大抵浏览了一下,少女的字很好,小字正楷,看了条项之后,很是满意。

  少女狐疑道:“就不怕我作假,诓你么?”

  “无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这算是好的了。”赵诵随即用毛笔在两张纸上签上了自己大名。

  “你这字真的是……不敢恭维啊!”少女目光注视这赵诵,这赵诵看上去也就二十岁年纪,剑眉星目,唇红齿白的,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可这字实在是登不上大雅之堂,歪歪扭扭地似蚯蚓,也不知道会不会把家里的先生气死,想着少女就咯咯笑了起来。

  “小娘子在笑什么?”

  “没,没什么。”少女收住笑声,收了字据后,给了赵诵一张,又自留一张,吹了吹墨迹,揣进衣兜。

  就在此时,来了一少女,穿着绿色袄子,看那样式应是这少女的女婢,婢女见到小主人,忙凑耳:“小娘子,家里出事情了!”

  “银黄,怎么了?是我爹爹么?”

  女婢银黄点点头,见面前的赵诵,狐疑道:“小娘子,这人是谁?”

  “银黄,这是苏家的一个顾客而已。”想起家中有事,对赵诵道,“今日有事就不打扰了,明日正午小官人在此处等我便是,我与你有要事相商。”说完少女撇下赵诵匆匆走了。

  赵诵注视那道身影从巷口离开。

  等回过神来后,赵诵目光注视娟丽楷体小字上,神情恍惚,“苏婉——”

  赵诵念了好几遍,忽觉老脸一红。

  凝视许久,赵诵收回目光,无其他事,当即返回王安家。

  ......

  此时王安正在屋内,见赵诵不见踪迹,以为赵诵业已离开,正打算关门,忽见一张熟悉的脸蛋从门框外挤了进来,呼吸急促,那脸蛋还是红扑扑的。

  “啊,赵大哥,你来了啊……”王安思绪这才收回。

  赵诵道:“不好意思,方才出去会。”

  王安问道:“赵大哥是打算继续住在这里,还是?”

  “这…….”赵诵支吾起来,随即一想,这王安莫不是要赶他走,不过赵诵很快想清这一层,毕竟在人家屋檐下。

  只是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有许多东西都和后世记载的有些出入,虽然才和那开鞋店的少女立了个字据,但毕竟还没有赚钱,养活不了自己。

  “北地兵荒马乱的,赵大哥儿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我怎么......”

  王安想起他亡故的双亲,他们去大理国经商,蒙古灭大理时,碰到南下的蒙古人,然后父母死在蒙古人的马蹄下,而他也差点死了。

  若不是赵叔救了他,他也死了,只是返回临安想要报答赵叔救命之恩之时,对方就得了病,卧病不起。

  这几年也只能一边照顾赵叔,一边打理生意,不过赵叔还是走了,不过好在赵叔生前还留下一子。

  王安想要报仇,今天他出门就是去清点父母留下的家产、田产以及地契,而且已经卖掉了大部分,至于这间屋子他打算留给赵叔的儿子,卖房子、田产剩下的钱也都给了赵叔的儿子。

  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打算明日去投军。

  正好那远在荆湖的吕文德吕将军正是自己的远房表舅!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去荆湖,杀鞑子!

  “赵大哥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吧!”王安脱口而出,神情很是坚毅,眼神朝向远方。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此时屋内有些黑,赵诵没有注意到王安的表情,今天脑子里还在想积善坊外见到的那名少女以及字据一事,然后又听到王安这么说,也就高兴地点头。

  赵诵不好意思道:“多谢安哥儿了,只是要叨扰你一阵了,等我找了住的地方,再搬走。”

  王安淡淡道:“赵大哥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