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构建燕山-阴山-辽东防线(2)
作者:冯妙指      更新:2022-06-06 22:05      字数:2323
  九月下旬,正当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打的难分难舍的时候。

  此时的河套平原前套地区,刘整正率军攻占了这里。

  留守的那些蒙古士兵很快就投降了刘整,毕竟他们的人数并不多,不占任何优势。

  于是乎刘整就轻而易举占领了河套平原的前套地区。

  当刘整占据这里之后,吕文德的兵马过来了。

  吕文德见刘整已经占据了此处,心里头确实有些不舒服,他也没想到迟来几天后,会是这样的结果。

  而此时刘整拿出了燕京送来的信函,递给了吕文德。

  原来赵诵需要一支士兵来守护河套地区,因为河套的得失会影响燕京的稳定,同时也要开发河套平原。于是赋予了吕文德不少的权力。

  吕文德有些意外。

  他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也想为吕家的军队寻找一个出路。

  他立马从刘整的手中接过了圣旨。

  不过整个河套还有西套平原以及后套,当年宋国只有前套,但为了得到西套,也曾派兵去往。

  那时候西夏也想得到西套,于是与宋国就曾多次为了争夺这里而爆发战争。

  而横山与西套之间有数百里的荒漠,不仅仅转运粮草困难,还容易被包抄后路,宋军多次无果后,只好放弃了西套。

  宋国后来也只是取得了河套平原的一小部分,但如今趁着开平之战,他们再次取回了河套平原的前套。

  不过因为河套在当年的蒙金之战中损失了不少的人口,所以现在的河套已经不如当年的繁华了。

  但其余两套,取回容易,但是守护还是有些艰难,毕竟守护这边不仅仅靠军队,还要靠粮草和人口。

  刘整清楚,河套的安全还关乎宋国的安危,当年强悍如种师道,全据横山,差点让西夏败亡,可是后来因为女真南下才让计划功亏一篑。

  刘整见到吕文德的情绪被安抚了,他松了口气,毕竟这老头打仗什么的不怕,总喜欢军功在身。但却总喜欢记仇,还喜欢在背地里阴人一把。

  只要不把仇记到他头上就好了。

  离开前套平原之后,刘整带着自己的兵马去了大同府,与守在太原府的五万兵马互为犄角之势。

  如今的大同府,是历代名镇,是漠南与中原的通道之一。

  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盛唐时期,曾为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经之路,唐末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意为“天下大同”。

  到了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辽国人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之后这里成了西北军事防御的重镇,易守难攻,有“北方锁钥”之称。

  而这座大同城,位于盆地内,周围有白登、采凉等山环绕,但北部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南部恒山、宁武诸山高大,是守卫大同的天险。

  刘整现在的使命就是镇守大同府,加强对北境的控制,同时也预防蒙古人南下,防备这些蒙古人入侵中原和燕山南部。

  当刘整到达大同府之后,燕京方面也来了一支援军。

  刘整见到是朝廷的军队之后就放心了,毕竟要构造一条北方防线,光靠他的人马可不够。

  ......

  此时此刻在燕京城内。

  得到宋帝的诏书之后,投降的汉世侯正在觐见皇帝。

  赵诵设下酒宴,在燕京城面见了这些汉世侯。

  赵诵知道汉世侯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汉人军队势力,相当于镇守一方的手握兵权的将军。

  但现在因为是战争年代,所以赵诵并没有取走这些汉世侯的权力,而是保留了一部分。

  他清楚现在中原刚收复,其他地方也才收复不久,他需要用汉世侯帮他稳定北地,阻挡住蒙古人的再次南下。

  他与蒙古人的恩怨还没有彻底结束。

  往后还有一场大战的。

  至于这些汉世侯,他们在来燕京前,担心他们的权力会被宋帝削弱,毕竟当年宋太祖就是用了杯酒释兵权的套路,让功勋子弟全部享受生活去了,至于兵权什么的,都移交出去了。

  不过一直等到现在,他们并没有得到他们的兵权被削弱的诏令。

  而是宋帝要求他们派出一部分人马守护燕山南部。

  听说要派兵去守燕山南部。

  其中有一部分汉世侯直接交出了手上的兵权,毕竟他们也想安详度日了,而不是整日提醒吊胆被皇帝威胁,而且守护燕山南部,还要预防蒙古人南下,这做法不是按着他们的头颅去打仗么?哎呀......别提多可怕了。

  皇帝这是想着法子要除掉他们呢。

  赵诵拒绝了这部分人的请求,虽然他想收回权力,但面上还是说“我不是汉高祖之类,专门做狡兔死走狗烹”这类事情的。

  一部分以年老为由,直接将手中的兵权交给了皇帝,希望告老还乡,言辞还十分恳切。

  赵诵也只好勉强答应,然后封赏了爵位和一些钱财,准许告老还乡,荣膺故里。

  剩余的人见到之后,也打算交出手上的权力,担心自己会被宋帝清算。

  但赵诵却笑着道:“你们都还很年轻,难道也想告老还乡?”

  这些人也知道年老只是借口,更何况他们还是壮年,只是害怕会被宋帝猜忌。

  毕竟他们都算是贰臣。

  接着赵诵举起酒盏,敬了他们一杯:“你们都是我大宋的功臣,顺应天下的潮流,投降我大宋,这份恩情大宋百姓都会记得的,史书上也会写上你们的名字。”

  接着赵诵话锋一转,立马说:“如今朝廷刚稳定北地,同样需要你们,莫非你们不想建功立业,将来功成之后,荣归故里,不想在史册上添上自己的名字?”

  听宋帝说起建功立业。

  他们的父辈就是因为投靠蒙古人,南征北战之后就建立了功勋,成为了汉人之中的世侯。

  如今他们也想重建家族的辉煌,虽然他们投降了宋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建功立业。

  此刻正是他们的机会。

  不久之后,这些汉世侯接着就带着自己的兵马去了燕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