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因为我是汶川人啊
作者:莞舒馠      更新:2022-06-06 22:48      字数:2910
  (很巧,今天是5月12日,是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也是护士节,谨以此章节表达我对医护人员深深的敬意)

  江城市金银坛医院的医生护士苦苦支撑了一周时间后,终于等来了第一批医疗援助。

  跟江城金银坛医院对口援助的是成都市人民医院的医疗队,由消化内科护士长刘芝超担任队长。

  这支医疗队是从全院千余名报名的志愿者中脱颖而出,并在极短时间内组建完毕的。平均年龄仅有30.9岁,最小年龄者为24岁。

  队长刘芝超出发前的一番话,让这个年轻的队伍里每一个队员都十分安心:

  “我是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个,我就应该把每一个队员照顾好,不让他们的家人担心,不让医院的兄弟姐妹们担心。”

  从2月1日接到紧急任务,到2月2日迅速集结出征武汉,这个春节对于刘芝超来说注定不平凡。

  刚从理塘县支医回来的她,又立马赶赴江城投入战疫一线。还没从高原地区缺氧中缓过劲,又进入了佩戴防护用具造成的缺氧状态。

  对病人来讲,条件比较艰辛。这里的氧气不是全部都中心给氧,需要护士自己推氧气罐,氧气罐好大、好高,刘芝超要用尽全力。

  这一次来金银坛医院,医护们都是自愿报名。当时护士长在群里发了个消息,说国家卫健委需要5位有重症护理经验、又能够做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士,医护们就马上报名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报满了。

  当时有的人在家里穿着睡衣,躺在沙发上嗑瓜子、看电视,有的是还在逛街。报完名马上消息就来说,让医护人员们一个小时后赶到医院,真的是只有半个小时收拾行李。也不晓得来多久,刘芝超随便收拾了点,刘芝超爸爸也没问我要什么,就跑下去,买了5盒方便面上来。

  到了医院就马上培训,怎么穿脱防护服。虽然说医护人员们都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快十年,但是真是没有这么长时间地穿过防护服。晚上培训完,第二天坐高铁到了江城怎么可能,第三天就上班了。

  几年前的埃博拉疫情,刘芝超当时也看到招募,她想报名,但是硬性条件很高,要求是党员、英语六级、主管护师,那时候刘芝超很年轻,没有达到这些要求。雅安地震也是一样的,想报名,没达到标准。这一次不一样,都上班这么多年,很多经验也有了,刘芝超就希望能把自己专业上面的东西,服务于他们吧。作为医护人员没有谁不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岗位不同而已。留在原来医院的同事,同样也是在一线。

  刘芝超觉得没什么,但跟家里人说话还是挺注意的。不会跟爸妈视频,就怕跟他们搞视频,他们就会问这个问那个,问得刘芝超自己有情绪了,所以基本都是聊微信,给他们报平安。

  刘芝超外婆年纪大了,快80了,每次我跟她打电话,一听到芝超的声音她就会哭,觉得她很可怜,在这里上班很辛苦,就会心疼,刘芝超后来也干脆不打电话了,每天在家族群里报个平安就行了。

  刘芝超女儿天天跟她爸爸讲,说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好久没有看到她了,我们一起开车去接她。因为刘芝超以前上班,她老公每天都开车去接她,她女儿天天就拉着爸爸,说要去接妈妈回来。刘芝超能做的就是每天和她视频,让她每天都能看得到。

  离开的时候,刘芝超匆忙打包了行李,预计是待上一个月。但现在,其实所有人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刘芝超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就是防护物资充足。

  前两天上夜班,同事们告诉刘芝超防护服不够了,夜里不能出来,她当时就拿了两大条士力架,立马灌了下去,好腻好甜,但是她必须吃一点,士力架热量高,经得起熬,她怕在里面撑不了那么长时间。另外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赶快研发出药物,或者有效的疗法,治好他们的病。

  在刘芝超看来,做一名“白衣天使”是从小的梦想,毕业后的她即成为了一名护士,至今已有27年时间,先后在多个科室工作,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祖国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冲锋在前,立马决定放弃休假、主动请缨,积极加入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刘芝超和队员们搭班,负责临床工作。他们每4小时一次轮班,以实现诊治工作的全天覆盖。在高级别的防护保护下,顺畅呼吸再次成为一件难事,熟悉的缺氧憋闷感一次又一次袭来,但这并没有阻挡她战“疫”的决心,“把这个仗打赢就回家!”

  在这个医疗队里,年龄最小噢的是24岁的佘莎。

  佘莎报名的理由令刘芝超感动:

  “刘老师,如果需要护士请先通知我,我可以去一线,我有3个理由,

  第一,从全院护士来看,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复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

  第二,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无牵无挂;

  第三,我应该去,因为我是汶川人!身为汶川人,我得到过很多的社会帮助,如果我有机会能够去前线出自己的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佘莎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

  最美的逆行,只因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医疗队里还有几名男护士。一提到男护士,刘芝超都会夸上几句男性天生带来的优势--体力好、力量大、不会休产假……

  作为新时代中医“男“丁格尔们,把自己的男性优势作为理由,积极主动请缨“上战场“。

  在护理过程中,男护士在心理、生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男生抗压能力更强,身体素质更好,动手能力和仪器设备操作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在援鄂护理过程中,为了防止重症患者压疮,需要每隔两小时为患者进行翻身。遇到体重大的患者,就需要3至4名女护士翻身,但男护士只需要两人就能完成这一操作。

  同样,女护士身上也有很多的优势,更强的同理心、工作更细致,在这些地方都是需要男护士学习和加强的。

  去江城之前,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刘芝超选择不告诉家人,独自带着队伍前往战疫一线。

  就在刘芝超出发的当日,家族群里便出现了“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的消息,家人们一句句“既然去了,就要把工作做好”刷屏,让刘芝超隔着手机屏幕湿了眼眶,却不敢哭出来。

  几天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后,每个医护人员额头上、脸上都被防护镜和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子,面部皮肤由于跟口罩边缘的长时间摩擦,已经开始过敏和疼痛。

  这些脸上的勒痕也是无言的勋章!

  大家由于疲劳出现的面部浮肿情况,让疼痛更加剧烈。

  尽管如此,医护人员们都没有休息。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踏上征程时,所有人发来的信息,她全部简短的回复了四个字:职责所在。

  这是一个白衣女战士的铁骨铮铮!

  这次是刘芝超第二次去到武汉,十几天的时间里,通过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这里病人的状况一天天在变好。

  当医疗队平时聊天问到疫情过后最想去哪里时,刘之超笑了笑说:“我最想去武大看樱花,带上我的家人还有孩子,然后给他们说,你看!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手拉手去拍照,我们不用戴口罩,我们可以开心地和武汉伢坐在一起。”

  ~~~~~~~~~~~~~~~~~~~~~~

  莞莞碎碎念:“小可爱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给偶留言哦,如果可以用红豆支持就更好了哇,把你们的打赏都多多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