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解封
作者:莞舒馠      更新:2022-06-06 22:49      字数:4782
  4月8日,江城解封。从1月23日到4月8日,整整76天。

  2个月过去,被按下暂停键的湖北,终于按下重启键!

  那个车水马龙的江城,那个人声鼎沸的江城,那个大气磅礴的江城,那个往日熟悉的江城,终于要回来了!

  社会在逐步拨回正常运转的发条。

  但叶清寒又莫名感觉,周遭的一切都有点遥远……

  是的。

  人们的心还没能完全回来。

  心里紧绷的神经,情感被按压后留下的印痕,不会那么快得到解除。

  作为灾难的见证者,也作为灾难的幸存者。

  这两个月来,江城承受了太多太多,也付出了太多太多。

  幸而,华夏没有孤城,江城从来不是孤城。960万平方公里,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每一条街巷和每一所楼宇,既是江城保卫战的大后方,也是全民阻击战的无形前线。从每一位村支书的大喇叭到每一个人的朋友圈,人们放弃春节团聚,同病魔作战。

  从立春到惊蛰,从雨水到清明,这场战斗没有局外人,每一个华夏人都在参战。

  在华夏文明深处,大疫之际采用隔离之法,古已有之。工业革命以来,即便疫苗、抗生素等陆续登上战场,隔离,仍是人类社会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良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叶清寒经过小区门口看到一张桌子、一个本子、一块小程序板子和一支测温枪。

  保安告诉叶清寒“社区下沉工作人员全部在岗,防控力量没有减弱。”目前,辖区“卡点”值守人员充足,居民志愿者因复工减少了一半,但生活物资保供不受影响。

  叶清寒看到一名女子从荆州返汉,“几栋几单位哪一户,都要写清楚。”保安说。

  女子停下来填写相关信息,物业和社区确认后,进入小区。小程序扫码、工作证明、住址信息、电话、测温,一个不落。

  为防止疫情反弹,江城已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

  如今,叶清寒牵着杨海晨的手走在大街小巷,她惊喜地发现烟火气回来了!

  两人去了武昌区杨园街“杨园陈老四”总店,杨海晨和叶清寒排队取餐,老店招牌热干面、牛肉面、馄饨和麻辣牛肉拌面样样火爆。

  吉庆民俗街的小吃店已纷纷恢复营业,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等知名小吃,还有江城人喜欢的馄饨、八宝粥、米线、酸辣粉等,都可以吃到。

  出于防控需要,顾客不得进店消费。叶清寒只能在店门口扫码买单、拿走食品。有的顾客是打包带走,有的则就地享用。

  叶清寒很开心,心心念念的“过早”也回来了,终于能吃上阔别许久的热干面。

  叶清寒发现有些店一个小时就能卖出四百多份热干面。

  一杯蛋酒,一碗热干面,这套以往“过早”的标配,终于不再显得“奢侈”,亦让人感受到“平凡日常”的珍贵。

  叶清寒路遇有位大姐也趁解封,出来感受下“过早”。

  她说:“今天能吃上这碗热干面,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我为江城感到自豪。”

  叶清寒点头微笑,是啊,可能对别人而言,那只是很普通的“过早”。但对于武汉而言,那是重生。

  叶清寒看着那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食物,她知道,一切都在复苏。

  江城,好有板眼!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江大桥上,道路如往日一样川流不息。

  原来,“堵车”也是那么值得想念。

  杨海晨也高兴得喜出望外,交通是城市的动脉,公交、地铁、出租车、轮渡都动起来了,城市的血液就活了起来。

  小吃街的附近有一家大型购物仓储店,当天并没有开业,只有小的便利店营业。

  但是附近的超市已经相继开始营业,叶清寒去的算挺早的,看到货架上摆着“爱心菜”十块钱十斤,包括包菜、莴苣等,很便宜。肉也没涨价,十多块钱一斤。

  如今,熟悉的生活正在渐渐回归。

  杨海晨在超市里遇到同小区的邻居秦先生,秦先生调侃道,“海晨,那是你女朋友吧?真漂亮!”

  杨海晨羞涩地挠挠头。秦先生提到无症状感染者,让杨海晨觉得大家防护意识都很强。

  为了安全起见,秦先生的儿子几乎不下楼,都是在阳台上活动。

  解封后主要就是交通便利了,但现在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外出,多数时候还会宅在家里。

  秦先生说,在单位,办公室也明显发生变化,公司减少了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不让到会议室开会,控制园区办公人数。

  秦先生问杨海晨,江城解封后会不会导致大量人口“逃离江城”?

  杨海晨认为,“这太夸张了”。江城解封不过是让滞留在江城的人可以按条件出去,而家在江城的人也没想着出去。

  他说,自己周边朋友都觉得,江城现在比广州、上海等还要安全些,这些城市境外输入带来的风险比江城还要高。

  秦先生也附和说,江城“安全的很”,因为管控得严格。小区凭绿码,测温可以自由进出,但“愿意外出的人并不多”。就拿街边的那些小吃店来说,因为房租的压力,小吃店大多在4月1日开始营业,收入比平时减少了2/3,小吃店雇佣的员工还没有从外地返回,因为害怕在乘坐火车期间感染。

  杨海晨突然想到什么,说道,“你知道我最担心什么吗?”

  秦先生问,“你担心什么呢?”

  杨海晨说,“我担心江城人在外地不受尊重。希望别让歧视成为第二病毒!”

  秦先生说,“太对了。江城的封城是为了全中国人,甚至可以说是为了全世界的人民。要知道封城对江城是最不利的,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江城选择封城,牺牲小我顾全大我,江城绝对称得上是一座英雄城市!”

  叶清寒也觉得赞同,“我们看到在网上到处的湖北加油,但现实中,因为你是湖北过来的,公司选择辞退你,招聘都带有歧视,走到哪里都被区别对待。有些人一边骂外国人歧视中国,一边自己却在歧视湖北。”

  杨海晨点头,“真希望大部分人放下自己的偏见和歧视,大家都是中国人,更应该守望相助,别让恐惧和歧视成为第二病毒!”

  秦先生说,“是啊,解封,为的是全面复工而不是为了随便浪。经过这次疫情,江城太需要恢复元气了。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以及一个人口输出的大省,疫情会让经济停滞,人才流失,这时候复工后的重振江城,重拾信心就变得无比的重要。”

  杨海晨别了秦先生,牵着叶清寒继续往前走。

  壮阔的长江在眼前奔腾,杨海晨感受着裹挟水汽的江风,听着江轮的汽笛声……

  这熟悉的江滩,还是熟悉的风景。

  当阳光洒满江面,照耀着千年的黄鹤楼、百年的江汉关;当樱花如期绽放,候鸟再次北飞;当街道重新变得车水马龙;当城市又点亮万家灯火……

  江城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涅槃重生!

  一月“暂别”,仍是深冬,而今“重逢”,已至春半。江城人终于可以走出家门,看春光明媚,繁花满枝。

  没有谁能比江城人湖北人更加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解封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曙光,意味着不再是昏天暗地,不再是撕心裂肺,不再是遥遥无期。

  没有哪里永远是一座孤岛。

  包括每一个在愤怒、恐惧、痛苦中隔离的我们。

  整个社会,需要共同的努力恢复正常——

  机能上和心理上两方面的正常。

  这个过程,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缓慢和艰难。

  一场灾难,一段记忆,一座城。

  在历史里,江城注定被打上疫区的标签,有悲痛与苦难,有不息与顽强。

  但它终究会变回之前。

  九省通衢,熙熙攘攘,快意恩仇的模样。

  晚饭后杨海晨和叶清寒到熙熙攘攘的江滩广场和户部巷附近散歩。

  一个戴口罩的老人用手风琴演奏苏联名曲《喀秋莎》。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还有一个市民在江边聚精会神地练习萨克斯,引起路人们围观

  叶清寒不禁驻足,看着坐在长江边聊天的几个年轻人,不远处有一艘停在江岸码头的渡轮已经点亮了船身,霓虹挂彩,灯火阑珊。

  几个在长江边祭祀的市民,将花瓣撒入江中,片片花瓣随着一江春水流逝,呜咽声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江滩公园里,春天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几位市民蹲在草地上摘野芹菜。

  江滩上,几个孩童互相追赶地放风筝。

  一对夫妇在长椅上对坐小憩,头顶上一道鹦鹉洲长江大桥跨江而过。

  长江大桥上,不少人停下拍照,背景是灯红酒绿的车水马龙,纪念久违的江城。

  周围的小卖部、菜市场、餐饮店都逐渐恢复营业。

  银行外面,很多人都在有序排队。

  江城的超市也开了很多家,人们终于又可以回到以前那为一日三餐逛遍超市的闲适日子。

  而楚河汉街上,出来吃喝、逛街的,大多是年轻人。

  江城正在告诉所有人:我们人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防控措施与管理,去防止病毒的蔓延,并最终战胜病毒。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病毒是不认人的,谁怠慢了谁就会吃苦头,谁傲慢谁就会付出代价,病毒是全人类的公敌,战胜它要靠人类的互相团结和互相帮助,而不是甩锅别人或者攻击别人。

  江城已经为为全世界做出了牺牲,也给全世界做出了榜样,所以请西方国家也务必加油,人类一起努力,战胜这次疫情。

  曾经江城一高速路上,空旷到出现野猪狂跑的景象。说是空城不为过。

  但如今,两个月过后,景象大改,一切开始复苏。

  以前能出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可当许多江城人踏出家门,不禁热泪盈眶。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人们熬了太久太久了。

  关闭的地铁闸门终于再次升起。

  所有人比以往更加有序地进出。

  沉寂许久的火车站重启,人流开始慢慢多了起来。

  江城动车段,近百动车组列车停放在存车线上,整装待发,静静等待恢复运营时刻的到来。

  公交报站声再度响起,一条条线路都在慢慢开通。

  当叶清寒看着一些马路已经开始堵车了......

  莫名鼻子一酸。

  熟悉的江城,要回来了。

  往后,她再也不抱怨塞车了。

  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

  往后,她再也不嫌人山人海了。

  因为,那才是真正的国泰民安。

  种种往日的烟火气都在慢慢回归。

  一幕幕看得人感触万分。

  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那层笼罩在全国上方的阴翳开始散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杨海晨轻轻地哼起《武汉伢》。

  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

  竹床上的小孩做着梦

  热干面糊汤,一样的吃相

  海角天涯流淌唇齿香

  这是我的家,在这里长大

  轧过大桥说过心里话

  深夜的司机,绕几圈繁华

  不宵夜,不作罢

  黄鹤楼的诗,烂熟在嘴巴

  多少次我低头默念啊

  只准自己骂,只许别人夸

  我爱的,武汉啊

  江汉路的雨,淋过你几回

  二厂汽水换成了酒杯

  牛皮谁在吹,面子给不给

  仆仆千里,有母劝儿归

  这是我的家,在这里长大

  一把蒲扇,挺得过炎夏

  冬天雪花花,日子火辣辣

  可爱的,武汉伢

  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

  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

  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

  搭把手,就过了

  搭把手,就过了

  ……

  叶清寒轻轻地靠在杨海晨肩头,手里的手机屏幕上播放着一个卖货的主播。

  这个主播是北市场品牌服装城二楼的朱老板,叶清寒经常去她店里买衣服,服装城现在大部分商铺还没开业,朱老板变身主播在网上卖货。

  她告诉叶清寒,受疫情影响,生意缩水,要赶紧把上一季的库存清掉。

  全国在大病中刚刚痊愈,生活渐渐恢复,就又要忙着为生存奔波。

  劫后余生,每个人都开始了新生活。不容易,但都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