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作者:寸人止一      更新:2022-05-23 02:22      字数:5518
  偌大的排球馆里,只有四五位教练、六七名裁判、十来个工作人员、二十来名球员,和百十来个观众。

  寥寥不多的人所组成的环境,观众席上的观众也显得不太热情,只有确实是一些比较精彩的攻防回合出现,这才会稍放下吝啬,给出零星的一些掌声。

  环境整体上显安静,场上的球员时常发出个口号、指令和鼓励喝彩的声音,更显清晰。

  口号和场中的高声喝喊,是为了向队友传递信号,一些比较激情的球队或球员还会通过声音给对手一些压迫和干扰。

  此之前,津沽队的球员们就时有发声。

  只不过,攻防之中,更多时候,全力以赴、凝神以待的时候,也不及去用声音来传递信息了。

  此刻的场中,正是如此。

  几乎鸦雀无声的排球馆里,百多人的目光几乎全部聚焦在场中一网之隔的攻防四人之上。

  场上的球员,其焦点更是在四人之上。

  只是,三名津沽体校队的网前拦网球员,他们的面色显然挺不好看。

  从准备到聚拢,到起跳张手,织网以待的庆幸和满意,再到现在,惊异和瞠目结舌,场上的变化、心情的变化尽在短短不到一两秒的瞬息之中。

  蓬蠡队林幕起跳了,看起来很有力道,不过,我们跟着跳了,时机很好,我们的拦网,组织的很严密。

  然而,球出来的时候,空中的人飞走了!

  现在,他们除了希望对方失误以外,唯一能做的是尽量在空中跟着对方的身形移一移,可他们知道很难了。

  剩下该想的也只能是,自家后排的队友防守能撑的住吧。

  不过,我们身后防守的队友是谁来着?

  刹那时间,拦网的球员脑子飞快的转了一遍,想起来自家后排的防守球员。

  但此刻,作为对手,林幕显然没想那么多,不过有一点他倒是和对方看一块去了。

  对方后排的防守球员。

  不过,在此之前,先要把这个进攻动作全部完成才是。

  一步冲跳,林幕跳的确实很有力道,升到空中时,林幕从三名拦网球员的身前横移着一闪而过,他的整个身形不是直上直下,而是朝着左前一些,迎着球的方向而去。

  原本他和韩晨之间大概相差个两米多,这一动,他在中途和球来了个胜利会师。

  而此时,他的对面,三人拦网的阵型已经到了最边缘。

  不得不说,比起在分区赛时的传球,现在韩晨的传球,已经不再以自己的传球意志为转移了。

  他真正懂得了根据不同的队友,在恰当的时候,传出恰到时机的力量和角度。

  传球前和传球一刻,是技术、基本功在支持,但光是能传好球可不算是一名优秀,甚至合格的二传手。

  决定了传球时和传出后的是,意识。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省队最后确定名单时,韩晨和李木恒两个新人二传的最终确定并不是毫无波澜。

  因为队里核心队长是二传的原因,省队里的二传除了尹立强外,本就有两人,虽然不太好,但也是当打之年。

  因此,对二传上的需求省队并不是那么急迫。

  用杜教练的话来说,目前两个新人二传还不太成熟,特别是韩晨,从业余到专业一队,一步跨越,就心态上都不一定能过渡的好。

  所以,他的想法是不该跳的太快,在青年队从正规的梯队缓缓,或许更好。

  其实,几个年龄最小的,多少都有考虑过这些。

  说起来似乎和他们办集训时的初衷违背了,但当时不是卢林不是建议了嘛,传承梯队,放在二队或者青年队,他们也会始终关注,还可以时常指导。

  说起来,何尝不比直接带些小孩要更好?

  当然,其中除了林幕因为确实很突出,十几岁已经不比原本的接应弱,性格、心态都好,所以没什么争议。

  李木恒也还好,毕竟当了一段时间的省青队长。

  其他诸如李峰、蒋立、韩晨都是在包括的考虑范围里。

  因为省队主攻不富裕,蒋立定在了省队。因为副攻同样不太急缺,李峰在天赋上稍差,技术上也欠缺,因此最终被放在了青年队。

  剩下的韩晨,之所以能在如此,而且有林幕这个能发挥很多二传作用的接应在前的情况下,依然能进入最后的名单。正是因为他们有让教练们看到的意识上的成长,让他们有些割舍不下。

  技术意识和战术意识,对一名二传手来说,这份意识很多时候决定了他的未来。

  让他们跟随专业、职业体系,更快更顺利的成长,这才是他们能以少年之身进入省一队的关键。

  这一次的比赛,省队各方面都很支持,正是因为,可以多锻炼。

  韩晨两场比赛中的表现很不错,至少作为体校教练、省队的教练组成员之一,卢林满意。

  之前和罗一鸣的好几次配合,最后一锤定音的是罗一鸣,但懂行的都知道,在其中,韩晨传球的引导性足够称道。

  韩晨自身的感觉也不错,有意识有技术,传出好球,完成好攻,很美妙。

  何况,比起传罗一鸣,传林幕的感觉更好,林幕在各方面都要更优秀一些,教练安排了主打、强打林幕这一点,韩晨传的是更加得心应手。

  他知道,只要他按照最合适的时机和力度传球,其他的根本不用考虑,林幕完全可以调整到足够到位的情况来把这个球砸出去。

  因为他们之间的默契存在,更只是在传球前彼此之间的一个眼神,韩晨就知道了要传什么样的球,而林幕呢,他的起跳和飞跃,恰到好处的赶到了这个点。

  韩晨的传球是平快近攻的架势,但球出来时,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为林幕移动彻底避开对方的拦网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当然,即便传的再慢,球飞行的速度依然很快,想迎上来也并不容易。

  反应、意识,以及技术基本功和空中身姿调整的能力,缺一不可,否则,球很难打成。

  无论怎么分析,现在的事实情况就是,韩晨传了,林幕到位了。

  当眼前视线彻底开阔时,他飞速的用视线扫了下对方后场的防守阵型。

  然后,果断出手,他的手臂没有大幅度的扬动,只是抬起,手腕一个震颤抖动,接着扣下,干净利落。

  “砰!”

  见鬼!

  津沽队后排,发球之后,主攻手迅速回场,待在了他的地盘1号位。

  他在回位之间,一直在看着整个进攻的全过程。

  起跳、拦网,林幕的身影几乎被自家的队友遮挡着。

  但只是一晃间,林幕的身形出来了,接着那宛如不经意的眼神一瞥,让他心里一句暗骂。

  林幕和刚刚那个副攻各有不同的空间差进攻,把他们网前的布置又一次化为了虚无,着实让他心里苦闷。

  而且,有一点确认了,教练说的确实没错,他的感觉也没错,对方是主打这个了,不管难度多大,就是让这个3号打。

  如果比赛还有很多,他们必然会更加重视对方3号。而且,目光被吸引的同时,还不得不考虑对方全盘,因为3号的突出,自然在把蓬蠡队的进攻体系进一步打开。

  剩下的就看蓬蠡队的其他队友能不能配合上的事了,但无论如何,可以想到,他们在防守上必然会更加的顾此失彼了!

  比赛还有很多吗?

  电光火石的脑子一转,主攻手全然顾不上想这些有的没的了。

  林幕不经意的眼神,他懂,作为一名自认为有水平也有意识的攻击手,他经常就有这样的眼神。

  扣球不就是把球用合适的力量打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吗?力量可以自己控制,扣球位置也可以,如何选择位置,这不就是要观察吗?

  刚之前那个球,他就盯过林幕,最后也选择了打既不出界,也认为林幕够不着的地方。结果被接起了。

  现在是不是就是一个轮回?

  这就来了,那这个球必须要接起来。

  他重心沉住,很用心的在准备着这一次的防守,从对方扬手发力来看,应该不会太大的力量和速度才是。

  然而,他为对方那有些不合常理的扣球发力而惊异,更是又一次为自己的防守懊恼。

  “嘭!”

  球砸在他手尖咫尺,应声落地。

  沉闷的响声,也直接敲进了他的心里。他在上午时还有点点的骄傲,那场口角,怎么会没有他骄傲的因素在内?

  可现在,他的骄傲渐少,随着几次攻防的球,渐渐消失。

  刚刚面前的这一下,把仅存的一丝也彻底的震散而尽。

  我再想想!

  趴在地上,他久久没有起身。

  “噢!”

  “啪啪啪啪!”

  这一次,球馆里的观众们没有吝啬掌声,起初一处发出几声,接着都被带动了起来。

  临到最后,清冷的排球馆里总算是多了几分热闹。

  只是这份热闹,躺在地上的人,以及在球队区站着的津沽队教练,此刻毫无心情去感受。

  或者说,已经有感受了。

  更加重要的是,这一个球既不迷惑且十分坚决,就打一个点,而他们在已经近乎于赌的情况下,依然被对方打成了。

  虽然还没结束,但几个球彻底的把津沽队心里的某些东西给敲碎了。

  场边,下意识的摸摸下巴,津沽队教练原本紧皱的眉头此时反而舒展开来。

  他嘴角轻动,似乎微微的笑了笑。

  接着,他施施然的走回到教练椅,重新坐了下来。

  这时的他,给人的感觉出乎意料的淡然和平和。

  如何的心路历程,对球队如何,是津沽队教练此时突然想的事。

  蓬蠡队的教练们的想法显然没有太多,李教练挺高兴,心里也着实为刚几个球中球员们的表现而高兴。

  而卢林则在心底里有些欣慰。

  场上6个人,加上轮转下场的自由人魏潇,除了罗一鸣以外,其他的都是他带出来的孩子。

  看着他们一步步的成长,看着他们一点点的从稚嫩到有模有样,他倍感欣慰。

  天赋不好、水平不够、心态不定等等,少年们在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缺失和不足存在。

  意识到了,去把不足的缝隙抹平,用足够的坚持、努力和耐心去用心填补它。

  哪怕一点一点的改正也好。

  细微的一点一滴集聚,终究会汇聚成一片,直到在人生中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就算将来不是打排球了又如何?

  记分牌上的数字跳动,比分24:22,只差两分,但蓬蠡队已经率先进入赛点,优势尽显。

  观众席上,这里三位中年模样的男正在低声谈论些什么。

  刚刚鼓掌时,这里正是最早发起的地方。

  三个中年人坐在椅子上,虽然身板不是挺的笔直,但只留心一看就能看出,个子都很高。

  尽管是在人最多的一块,但坐在蓝色的塑料椅上和附近人一周围平均身高都不算太高的人比起,显然有些突出了。

  不过,他们夹在这些人中,别太冒头,就远一点一眼看过去,倒也不算显眼。

  这时,其中一人说道:“小胡这防守接球,还是差点了事啊。也不知道老龙这大半年是怎么教的!”

  说着话,此人摇了摇头。

  他所说的小胡,就是场上津沽队的主攻手,而老龙则是津沽市队的助理教练,省二队的主教练,此次津沽体校代表队的主教练。

  三人并排而坐,说话的人是在最左边,中间的男人看起来更高一点,他听到说的,男人点头笑了笑。

  在另一边的人,也感叹道:“要是我们那边的小任把水平稍稍匀一点过去就好了,小任什么方面都不错,就是这个子……”

  他心里确实感慨,不过,他倒不是为小胡,而是他所说的小任。

  他是沪海人,沪海教练,而这个小任,就是沪海一个原本打篮球的小孩,因为个子不高球感尽管很好,但在华夏体制内,身高就是个硬条件。

  阴错阳差又打了排球,这个小孩同样表现出了极其优秀的天赋。

  很不错的柔韧和敏捷,球感依然很好,更重的篮球能玩,就传球来说,排球只要愿意练,球感别丢了,同样能玩的好。

  现在排球在很多训练传球时,不也在用篮球来代替排球练传球手感吗?

  但怎么说呢,篮排球的大环境在这里,各级队伍的选人机制逐年调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选来的孩子,体能、身高正在逐年增高。

  像曾经平均1米9都不到的国家队,显然现在很难存在了。

  何况这个小子,他就是一个身高连一米八都没有的特殊球员。即便是打排球,这个身高在很多层次里也过不了关。

  他感慨确实是感慨,但也是借机感慨给身边人听的,说完话,他不由的就看向了中间的人。

  “哈哈,老金,你又在给老胡递小话呢,打算给那孩子走个后门?还别说,你对那孩子真的挺上心的。”

  头前说话的人看着老金的动态,不由的就笑了笑,:“那小子我见过,说实话,真的挺不错。也就是身体条件确实差了点,要不,没准真能打出点名堂。那个玩球的感觉,我也就在少数几个人身上见过……”

  “老吴,不是这么说的,现在排球不一样了,要是早几年,他肯定不行。但现在不是自由人位置出现了吗?他的这个条件现在并不差。

  他1米79,虽然达不到很多专家所说的,所谓咱们华夏人最佳的身高敏捷协调的体质标准,但咱们搞体育的,什么样的天赋异禀没见过,这孩子,就是天赋异禀的那一个……”

  “呵呵,你也别较真啊,我们不是讨论嘛。”

  老吴摇着头笑了笑,:“你要这么说,你直接招去市队啊,有市队的环境也有利于他成长。”

  “你……”

  你了半天,老金最后还是没说出来。

  他心里暗苦,我倒是想啊,但大地方的教练当的真难,有时候他一个省队教练也并不是说啥是啥的。归根结底,他少了些荣誉和资历打底。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有些憋闷。

  “你们啊,说现在的比赛,说这个小胡就好,怎么两句话还掐上了!多少年了,还跟当年一样!”

  这时,中间被称为老胡的男人终于说话了。

  老胡说话了,两人立马就停了话头,接着两人互视一眼,彼此笑了笑。

  显然刚刚貌似较真起来的样子,并不真。

  收回视线,两人把目光都集中在老胡的脸上。

  真的不少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