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四两千斤(上)
作者:予望之      更新:2022-06-07 14:23      字数:2566
  思卿道:“事涉刑书,前朝的事,我怎么管?我一主动插手,还不被他们吃了?”

  菱蓁道:“那范阁老还有杨大司寇都不是能担担子的角色,事涉京卫,唐鹏又是府军卫的旧人,他们担不住这担子,肯定会主动来找您。”

  思卿点点头,复问:“你怎么不回宁华殿去,跟到这儿来了?有什么事?”

  菱蓁想了想,还是道:“我来劝姑娘,让何美人回禁中去。她在这里,姑娘行事不方便。”

  “江家姊姊他们进进出出西苑,看见的人多了,不差何美人一个,”思卿道,“叫她在这里,我也在这里,宁寿侯夫人不敢常来。倘若让她回禁中去,我又不在禁中,那宁寿侯夫人还不成天去和她叽叽咕咕的?”

  菱蓁道:“姑娘虑得很是,是我想左了。”

  思卿道:“你回宁华殿去罢,有什么事多和颐宁宫商量着办,不必来回我了。”

  菱蓁悄悄退下,思卿叹了口气,走到书斋里,抚开一令纸,复又叹了口气,选出一张素笺来,提笔要给萧绎写信。信还未写两句,云初进来禀报道:“姑娘,范阁老和刑书等求见。”

  “真是四两担子都担不住,”思卿恨声道,“你菱蓁姊姊走了吗?叫她去把长哥儿领到这里来。”

  云初答应着去了,雨初小心问:“那范阁老和刑书,姑娘还见不见?”

  思卿道:“见,怎么不见?等长哥儿来了再见。”

  过了小半个时辰,太子才至西苑,与思卿见礼,思卿揽过太子,对云初道:“请范阁老等人进来罢。”

  片刻后范子冉与刑部尚书杨万泉、刑部侍郎岳文康入内行礼,思卿轻轻拍了拍太子的手,太子点了点头,坐直了身子,高声道:“诸卿平身。”

  思卿笑了笑,做了个鼓励的手势,太子复用稚声道:“来人,给范阁老赐座。”

  范子冉年岁已长,谢了座,那杨万泉等了这半个时辰,早已经等得焦灼不堪,急忙再拜道:“启禀太子殿下,启禀皇后,今晨有人匿名投书与臣,言羽林卫指挥使唐鹏唐将军与定藩有所往来,意图不轨,臣……”

  思卿道:“投书到何处?你府上?你既已禀报了范阁老,你们商议过后具本加急送至陛下行在即可,这些事,与本宫无关,尔等无需多言,退下罢。”

  思卿满口挡回,杨万泉大赅,复道:“皇后殿下,事涉京卫指挥使,臣担心……”

  “事涉京卫指挥使,有问题你们应当去问程瀛洲——”思卿道,“一封不知来源的书信,又无实证,听起来也没什么要紧。”

  刑部侍郎岳文康初次于此等场合谒见中宫,以为中宫不过是妇人之见,于是道:“皇后殿下,事涉京卫,关系到帝京安危,国朝气运,必须慎重行事。陛下如今不在帝京,只恐有嚣小作乱,还望殿下以京师安危为重。”

  “这事我做不了主,就不是以帝京安危为重了?”思卿冷声问。

  岳文康连忙伏拜,“臣并无此意。”

  思卿道:“妇道人家,做不得主,端王又随驾不在京,康王病重不能言,要怎么处置,你们还是向陛下请旨定夺罢。”

  范子冉终于慢吞吞地道:“回殿下,臣等担心此类事情容易走漏风声,处置起来,宜快不宜迟。尽早查清真相,也好还唐将军清白,扫清帝京隐患。更何况事涉上直京卫,万一有疏漏,先要危及东宫和皇后殿下,还望殿下……”

  “诸卿之言,你都记下了么?”思卿忽然问。

  范子冉等人这才发现帘侧有一青衣女史正执笔记录,只见这青衣女史款款起身,向帘内一拜,“回禀娘娘,都记下了。”

  “好,据实呈递陛下,”思卿道,“事涉侍卫亲军,来人,把程瀛洲找来。等程瀛洲来,该怎么办,你们去议,议定了去做就是了,本宫没有任何异议。太子年少,亦无异议。”

  范子冉听闻思卿滴水不漏,虽事涉京卫亦不肯插手,不禁擦了擦额头的汗。少倾,程瀛洲入内行礼,思卿对刑书道:“把你方才的话,再对程瀛洲说一遍。”

  刑书复述前言毕,思卿对程瀛洲道:“既然是你上十二卫的人可能出了问题,该怎么办,你们商议罢。”说完对岳文康,“你先起来罢。”

  程瀛洲已经通过府军卫的眼线知道了唐鹏之事,故而有所准备,先向帘内一拜,“殿下,唐鹏并非通敌叛国之徒,臣以为,应召唐鹏对质,再查给杨尚书投书之人。”

  “程统领的意思是,可能有人故意陷害唐指挥?”岳文康轻声问。

  “不然呢?难道岳大人要凭一封无凭无据的书信给唐鹏定罪吗?”程瀛洲道,“倘若岳大人不放心,等召唐鹏对质时,亦可前往其宅邸搜查验看。”

  思卿听了道:“无凭无据,就要去抄唐鹏的家?程瀛洲,怎么问案,怎么查案,不归你管。”

  程瀛洲连忙道:“臣失言。”

  岳文康道:“事涉侍卫亲军,事情宜密宜快,臣以为程统领所言亦无不可。”

  范子冉忍不住道:“杨尚书,你的话都让你的属下回么?”

  刑书杨万泉连忙道:“臣、臣……臣以为,程统领所言亦无不可。”

  程瀛洲这才意识到事涉京卫,今上与端王都在不在京,范子冉杨万泉谁都不肯担这个担子,倒是把自己绕了进去。思量之间,只听杨万泉说话流畅了些,“臣还以为,此事臣已陷入案中,理当避嫌,刑部不宜介入,理当由京卫自纠。”

  “向你检举,你避什么嫌?就算你要避嫌,刑部难道只你一人,没有旁人了?什么叫做刑部不宜介入?若说避嫌,唐鹏是程瀛洲的属下,程瀛洲先要避嫌。”思卿冷冷道。

  范子冉连忙道:“殿下,京卫关联二位殿下和帝京安危,此事还是慎密些好。若是刑部主理,只恐流言纷纷,不能禁止,不利于帝京安稳。臣以为,由京卫暗中主理,亦无不可。”

  “范阁老发话了,本宫并无异议。”思卿仍然把事情推在范子冉身上。

  刑书未曾想到中宫滴水不漏,勉强试探道:“殿下,唐指挥原系府军卫指挥使,调任羽林卫未久。国朝旧例,府军卫乃中宫亲卫,臣斗胆请皇后殿下移玉,主理此事。”

  “自太宗仁昭皇后以后,府军三卫虽为中宫遥领,但是从未被中宫调遣过,”思卿一字一句道,“听大司寇这意思,倘若唐鹏真有问题,那本宫亦牵涉其中。倘若唐鹏有罪,本宫岂不是也里通定藩,意图不轨?”

  众人听了此言无不变色,刑书杨万泉伏拜,免冠叩首不止,连声道:“是臣失言,臣罪……”

  “行了,”思卿道,“本宫都说了,诸卿说什么,本宫都毫无异议。你们怎么说,本宫和东宫怎么做就是了。”

  刑书还欲再言,思卿问范子冉道:“大司寇的话,范阁老可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