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踹过去
作者:金流儿      更新:2022-06-08 07:42      字数:4803
  大炎国朝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不过一州之地要斩首流放罢黜的官员就有几十人之多,其中不少还是氏族中人。

  谢玉想干嘛?想把江州变成她的一言堂?

  可罪名证据确凿,挑不出毛病。

  谢玉还提了几位干事的官员,官职不高,足以在皇帝安排新的官员到江州之前处理江州事务,可保证江州不会出乱。

  提拔的那些个官员六大氏族子弟均在,还有地方豪门,寒门。

  看似只是换了一拨。

  ……连尾巴都扫好了。

  可谁知道那些人有多少人早就在你谢玉的羽翼之下?

  谢玉还在折子上言明了想要治国先要治官的说法,天下万民都是皇帝的子民,可皇帝能每个子民都看到吗?皇帝看到的只是朝堂上的官员,所以皇帝把官员都治好了,百姓也就好了。

  这是说她做的一点儿没错,归根到底人家还是在为大炎江山而呕心沥血呢!

  还有最后一句最让百官震荡,谢玉说,江州如此,其他各地方是什么样子呢?

  靠靠靠,这是想让其他州也这么干?还是说要把他们这些朝官架在火上烤?

  一时间朝中弹劾不断。

  皇帝道:“谢大人在并州的时候,朕还是汉王,谢大人如何应对灾事如何对灾民,朕都看得到,那时候谢大人就说她为的不是朕,是大炎天下,现在谢大人还是这样做的,持之以恒。你们呢?若是朕没记错,谢大人离京之时,你们也是颇为不舍。还说谢大人不愧民之‘青天’。这才多久?各种的罪名就都冒上来了?目无法纪,不知尊卑,谋逆之嫌?上元节那夜,豫章王也在,你们是要朕不信自己的儿子?还有,若查无此事,你们可同罪?若敢发下此誓,朕就让你们去亲自彻查!”

  百官们面面相觑。

  谁也不敢。

  屁股下面就一个位置,他们走了,就得别人补上。

  舍不得!

  皇帝冷笑:“还以为谢大人是没有三分火性的泥人呢?”

  “罢了,过阵子朕就让他回来,跟你们当面对质,可好?”

  下朝后,百官窃窃私语。

  皇上有意让谢大人回京?

  “哈,真是越发的厉害了,看似是要把江州把握在手中,实则却是冲着京都来的,不管父皇有没有调迁之意,总不会亏了。”幽王冷然。

  “倒是一箭双雕。”皇后咬着后槽牙。

  幽王看向皇后:“不能让他进京。”

  皇后颔首:“不错,你父皇的身子禁不起风波。”

  幽王眼中一亮:“母后!”

  “放心。”皇后道,“这个位置注定是我儿的。”

  “母后可干净了首尾?可用儿子相助?”幽王问。

  皇后摸着幽王的面颊,怜惜心疼:“母后知道堰儿的本事,可如今堰儿的人不能妄动,若是被你父皇察觉,只怕功亏一篑。”

  幽王对皇后叩首,“是儿子让母后这么辛苦。”

  “只要大事可成,这点儿辛苦又算得了什么。”皇后道。

  幽王重重点头:“是,儿子晓得了,儿子会守住京都之外,绝不会让人有机可趁。”

  “好。”皇后欣然。

  ****

  二月二,龙抬头。

  谢玉接到圣旨。

  朝中三司所查谢玉禀奏实,不管是要砍头的兵营统领,还是罢黜的王氏司马,亦或者要连升数级的有品官员,谢玉所上奏的官员八成都落了停,过些时日就会有朝中官员前来任职。

  来传旨的是小杜天使,老熟人了。

  小杜天使并没有久留,住了一日,隔日回京。

  待小杜天使离开,谢玉微微眯起眼睛。

  从小杜天使来到离开,小杜天使没有私下跟她说过半句话,侍奉小杜天使的太监头顶上也晃着“密探”二字。

  原来她以为那“密探”是盯着她的,现在看,是盯着小杜天使。

  不过是传旨,有什么可盯着的?

  还是说是防着小杜天使偷偷告诉她什么?

  姜晟传信说匪患已除,正欲回京,谢玉再想到她所知道的历史,心下微动,不会是京都的皇后幽王要故技重施吧?

  谢玉想入京。

  好像她想什么,就来什么,两日后,京都又有皇帝口谕来,让她回京述职。

  谢玉稍许整理,两个时辰后快马出发。

  不过数日就赶上了前面正缓缓往京都赶的小杜天使一行人。

  小杜天使看到谢玉,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大人,这是要入京?”小杜天使脱口。

  小杜天使旁边的太监悄悄的看向谢玉,却不想谢玉正看着他,目光清冷如冰寒,太监吓得脖颈缩起来,再不敢抬头。

  谢玉这才转过视线,道:“不错。”

  小杜天使看到谢玉一眼就震慑住了旁边的人,暗暗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点儿神色。

  既焦急又担忧,

  “大人,一路小心。”小杜天使道。

  谢玉点了点头,快马而去。

  身后跟随的亲兵马蹄声声,如潮涌动。

  明明不过百骑,气势却堪比近千骑。

  这都是精兵啊!

  可京都之地,这点儿人能扑腾出水花吗?

  得了,他就是个奴才,操不着那份心。

  “走着。”小杜天使唤道。

  *****

  谢玉一行人在路上,京都已然收到了消息,

  “砰。”杯盏摔落在地,皇后面色发冷。

  幽王更是脸色发青:“儿子没想到竟然是王观……”

  谢玉入京的口谕是并州观察使王观派亲信送去的,并州江州并不相邻,王观又是王氏族人,也就没防备,不曾想竟是从这边漏了。

  皇后深吸了口气:“怨不得堰儿,是你父皇心有所念,就是想把皇位给那个逆子孽障。”

  “呵,那个皇位只能是我儿的,若不然就谁也别坐。”

  皇后脸上狰狞如恶鬼。

  幽王嘴角轻勾,眼底幽暗如墨。

  他是故意把口谕放过去的,不然谢玉又怎么能回京!

  上元节,姜晟竟跑去了江州,若说他们两个没有首尾……呵,笑话!!

  谢玉进了京,姜晟会怕!

  至于谢玉,区区文官,手无兵权,不过一勇武耳。

  死在京都之地,也是他的福气!

  *****

  不过七日,谢玉再次回到了京都。

  因是回京述职,先要到吏部报,然后才有机会面见皇帝。

  虽离京近乎两个月,在京都的官员来说好像谢玉才走就又回来了,吏部官员很是热情的接待了谢玉,只让谢玉回去歇息半日,明日皇上大抵就能召见。

  谢玉还是和之前一样回去京都谢氏。

  意料之中京都谢氏两种态度,一种是老爷子,明面上说来的太勤快了,述职之后还是要赶紧的回去,先前一下子罢黜了那么多的人朝中很不看好,不如回辖地弄出功绩来,这样别管上头皇帝是那位,只要有功,谁都拿不走。实际上话里外的点到京都谢氏还是要和谢玉保持距离。

  历来氏族能长久就是各有支持,这样一脉倒了另一脉照样能繁荣昌盛。

  另一种是谢氏老夫人,说早些时候京都谢氏蒙了谢玉的恩情,不能不报。

  现在整个天下都知道她谢玉和豫章王关系匪浅,谢氏老夫人这么说就是要和她站在一条船上。谢氏老夫人在家宅之内,说的话可以不听,可谢凭谢什对谢玉比上次谢玉在京都任京兆府牧时还要热切,更隐忧不已。

  为谢玉也是为京都谢氏担忧。

  皇帝的身体不适。

  幽王,皇后和各大臣私下里都有走动,即便是他们京都谢氏,也曾有王氏人几次来往,有时候夜里的门房还能听到外面人群跑动的声音,尤其是上元节那夜,立在高楼之上就看着各家的屋檐上有黑衣人在跑动。

  啧,某种熟悉的感觉。

  不会是重蹈覆辙?

  谢什谢凭都经历过一次,怕啊!

  何况上一次都没有这一次这么热闹。

  谢玉温言劝了他们几句,却是话还没落地,就见刘一杨八过了来。

  “如何?”谢玉问。

  刘一杨八抬头不语。

  谢凭道:“我们先回了。”

  “不用。”谢玉道,对刘一杨八道,“你们说吧。”

  “是。”刘一杨八应诺,“如大人所料,外面有暗桩。”

  “算上前后正侧,共有八个暗桩。若大人意欲夜中行走,怕是不成。”

  谢凭谢什:“……”

  这才刚入京就想着晚上爬墙攀登了?

  咳,这位谢氏族人和他们不同。

  可府外边这么多暗桩,为啥?那些人想干什么?

  谢凭谢什更怕了。

  谢玉道:“待明日见圣便可知一二。”

  谢凭谢什面面相觑,若是明日见不了圣呢?

  翌日,谢玉见圣。

  宫中比谢玉离开时更肃穆威严。

  皇帝接见谢玉之地是当初老皇帝见谢玉的地方。

  熟悉的地方,不同的皇帝。

  物是人非。

  谢玉叩拜行礼,龙案之后的皇帝和谢玉曾经见过的老皇帝突然间有了八成的相似。

  谢玉离开时皇帝的脸上还有着刚刚登基的喜悦红晕,现在时隔两个月再见,皇帝像是老了两岁。

  不是好兆头。

  谢玉看皇帝,皇帝也在看谢玉。

  离京月余,身上官威日盛。

  已不见青涩俊美,更多端肃方正。

  离京前,皇帝给了谢玉当初谢玉父母过世的案卷,皇帝给的案卷只是大概,详细的皇帝并没有拿出来,这次谢玉上呈要罢黜流放的官员名单里好巧不巧的那些犯恶之人竟是大部都在。

  “可报了仇?”皇帝问。

  谢玉道:“并无。”

  “为何?”皇帝问。

  谢玉道:“虽臣之父母之亡,已有猜测,但此下并无实证。但臣所上奏之案桩桩件件证据确凿。”是说绝没有冤枉他们。

  这一点皇帝还是相信的,但就算是没有实证,那些人也活不了。

  皇帝说了几个人名,道:“这几人,按律罪无可赦,若正是害你父母之辈,可说是报仇?”

  “并非。”谢玉道,“臣以为法律森严信殊绝,百姓犯法,按律,官员犯法,更应按律,哪怕明知道他杀了人,但没有罪证,找不到证据,也只能继续找下去,直到找到证据。”

  皇帝盯着谢玉:“若是一直都找不到证据呢?”

  “就如同这几人,虽不曾证杀臣父母之罪,其他的罪名也足矣让他们身首异处。”谢玉道。

  “你这是公报私仇?”皇帝笑道,脸上看不出神色,却是肃然威严气势扑面挟裹而来。

  谢玉面不改色,道:“皇上,臣已经说了,臣的仇还没有报,现在臣还在查。臣的父母过世时,江州谢氏势弱,现在臣在,江州谢氏已初露锋芒,十多年前的案子不是这么容易找到证据,但臣相信很快臣就能找出幕后真凶。”

  不管谢玉真正是怎么想的,谢玉的这番话,皇帝很满意。

  上元节,老四竟跑到了江州城。

  江州的那些废物偏偏还在那一日闹了起来。

  皇帝不管是碰巧还是有意,这两个在江州的势如破竹,皇帝深以为慰。

  谢玉离开前,皇帝故意给予卷宗,说是赏赐实则是试探。

  探一探谢玉会不会以为功高而飘忽而纵私欲。

  人嘛,总是自私的。

  圣人也不是一点儿过错都没有,就看有没有秉持底线。

  有些事该做,有些事死也不能做。

  谢玉做了该做的。

  晟儿也做了该做的。

  即便现在皇帝一想起来暗探禀告言之的上元节晟儿谢玉如何大杀四方赢了那些学子书生,心底多少有点儿雀跃欢喜自家的小子绝不比那些个自以为能为朝中肱骨的家伙们,更多的仍是头痛眼盲。

  但眼前的谢玉,还有晟儿信里清楚所写。

  “父皇,可信孩儿?”

  朕,怎么会不信?

  ****

  谢玉面圣两个时辰。

  从殿内出来时,外面巡视的统领似有若无的看向她。

  谢玉眼角微动。

  这情形还真是熟悉呢~

  只是谢玉刚收回视线,就听着有细碎脚步快速的冲着她奔过来。

  谢玉眼角扫过,还没看到人影先看到了白框,随后人影拐过来,低首闷头的冲着她冲过来。

  那是一名内侍,看似是没看到她,但谢玉知道肯定看到了是她才冲了出来。

  谢玉脚下退后,那名内侍扑了个空,可偏偏身子一歪,还是冲着她倒过来。

  呵。

  谢玉抬脚对着那名内侍一脚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