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作者:羽若无心      更新:2022-06-08 15:54      字数:2518
  释氏,其母摩耶夫人梦白象而孕,按习俗回娘家天臂城待产,途经蓝毗尼园,栖于无忧树下,佛祖自其右胁出。

  其父净饭王闻讯大喜,命名为乔达摩。悉达多,招修道有成之仙人阿私陀为其占卜,仙人至,见太子大喜而笑,后大悲而哭,问其故,道:“此现世之佛陀也,我以能见佛陀而喜,为不能闻佛陀之传道而悲!”语毕,满殿皆惊。

  其母诞后七日逝去,父续弦其姨母,姨母抚养其长大。

  释氏自幼聪颖,天性良善,虽为纨绔贵为太子,亦尝享尽繁华,精舍,美婢,娈(防屏蔽)童,鲜衣,美食,骏马,华灯,烟火,梨园,鼓吹,古董,花鸟皆唾手可得,却厌而弃之,时人谓之:“此子风骨不类世人。”

  堂弟提婆达多外出狩猎得兔一只,欣喜而归,欲与悉达多共享,悉达多不忍,拒之。提婆达多不悦,遂生嫌隙。

  天臂城善觉王有女,名耶输陀罗,美姿色,引得众王子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于是善觉王比武招亲,为女选夫。其时,释迦一族者,悉达多力为最,难陀次之,提婆达多第三。难陀已婚,其妻子孙陀利,亦为当世美人,难陀深爱之,为她而命名自己为孙陀罗难陀,所以没参加这次比武。悉达多不愿上场,提婆达多武力傲视诸王子,眼看便要娶得美人归。净饭王早就苦于悉达多对世事繁华的厌弃,深恐自己心爱的太子真应阿私陀仙人之言出家离自己而去,命悉达多上场竞技。父命难违,悉达多遵从父旨上场。提婆达多见而色变,勉力支撑几合,败下阵去,悉达多迎娶美人而归。

  世上的国王对他的太子,都怕将来生性流于放纵,沉迷情欲,容易染着声色的快乐,净饭王却与之相反,无时不希望太子悉达多爱名好利,恣情纵欲,好放弃出家的念头。为此,下旨召集全国各地有名能工巧匠建造四时宫殿,征召各舞乐大家为太子每日欢奏。耶输陀罗公主亦终日殷勤侍奉夫君,为悉达多诞下一子,名唤罗睺罗。但这一切,都不能使悉达多快乐!

  悉达多恳请父王,允其外出增长见闻,净饭王暗想:若是让太子见识更多的世间繁华,或许他会更迷恋凡事吧,这也有助于他将来统治国家。遂允。其自欺之态亦甚可悲。

  大臣车匿驾车陪太子出巡。第一日,游东门,见一老者蹒跚行于道,悉达多问车匿:“那是什么人,如此衰弱?”

  “那是一个老人,人上了年纪就会如此衰弱。”

  “这么说我也会变老?”

  “是啊,当然,每个人都会变老的。这不分高低贵贱。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人永远年轻吗?”

  “啊,这个么。。。。。。我不知啊。”

  第二日,游南门,见一人卧道旁,咳嗽不止,腿脚腐烂流脓,问车匿:“那人怎么了?”

  “哪个?哦,那个啊,那人病了。”

  “病了?所有人都会生病吗?”

  “人生在世,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

  “。。。。。。回去吧。”

  第三日,游西门,见数人抬一担子在行走,前还有一人边走边撒花,问车匿:“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办丧事。”

  “丧事?”

  “丧事就是有人死了。那边躺在架上的就是死者。”

  “死?所有人都会死?我也会死?”

  “每一个人都会死,没有人会例外。”

  太子于是满怀心事,郁郁不乐。

  第四日,游北门,见一行人衣衫褴褛,托钵而行,问车匿。

  车匿答:“那是修行者,舍弃世间欲望和享受,独自在山林间静修,肚饿时才入村过城托钵化斋。”

  “独自出家修行?”

  “嗯。”

  “他不再和家人住了么?”

  “只有扯断家庭的牵绊和束缚,才能够专心修道啊。”

  “修道有什么用?”

  “为世人求解脱。”

  一语惊醒梦中人: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间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悉达多回想过往,决意出家修行,为天下苍生求解脱之道!

  深秋,月圆。

  望着自己美丽的正在熟睡的妻子,和在一旁酣睡的可爱的儿子,悉达多决定离开。妻子耶输陀罗在熟睡中神情忧伤,她是否预感到了我的离去?耶输陀罗啊,你的忧伤眼看就要越过眉头,淹没我的双肩,我的哀愁,却无法让你看见。相信我,我是爱你的。这爱恋跨古至今,直到未来的永恒。而为了这爱恋,今夜我将跃马离去。停止你的忧伤吧,天亮时我将拈花,你,会微笑吗?

  剃发,托钵,离开了妻儿父母,行走于荒郊深林,试遍了禅修苦行。悟无益的苦行无法悟道,接受牧女的供养。至伽耶城,于一菩提树下进入冥想。清净自如,无欲无求,渐入佳境,将成佛。魔见之大惊,以色欲来诱,悉达多不为所动;以财宝引诱,悉达多亦不为所动;欲以武力胁迫,却近不了悉达多的身旁,败退。悉达多拈花微笑:“诸法是因缘的生灭,我悟了。”

  哈哈大笑,悉达多修成丈六金身,腾云而起,在空中连走七步,一步一净世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还未语毕,咻的一声,天空一暗。悉达多愕然,掐指一算,原来是被一孔雀吞入了腹中。欲从便门出,恐污了金身,破开脊背,跨上灵山,续道“唯我独尊!”灵山上燃灯上古佛让了座位,请悉达多上座,为现世佛祖,人称释迦摩尼,意为释迦一族的圣人。释氏开悟,心情舒畅,念头通达,赦免孔雀之罪,封孔雀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随后拈花微笑,沉湎于自己所悟之法中。恐世人愚昧,毁谤真言,不识自己沙门之妙法,只在灵山讲法,不愿传法于俗世之人。燃灯上古佛劝道:“听闻释尊为天下苍生之解脱而悟道,为何如今悟道却不传法教化众生呢?”

  “恐世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奥旨。”

  “相信世上定有善解者。纵使暂时无人可解,将来亦必有识货的来求取真经。”

  “善。”遂从其言,不拘寒暑,不论昼夜,批阅数十次,增删数百回,作三藏真经。三藏者: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留待世人来求取。

  南部瞻洲,汉家天下。

  王莽篡汉失败,光武帝刘秀成为天下共主,其四子刘庄,少即聪颖,后为汉明帝。刘庄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为一代明君。一日,有金人入梦,次日问于朝堂,是西方西牛贺州之佛。遣使拜佛,引佛门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