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半夜佛至
作者:羽若无心      更新:2022-06-08 15:55      字数:278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灵山一场盂兰盆会,合众欢乐,夜半未歇。作为主角之一的孙悟空却提前离去。

  大雄宝殿后斗战胜佛僧舍内,猴子枕臂仰躺着,想着心事,怔怔出神。

  “吱呀”一声轻响,门被推开,漏进一缕柔和的月光。月光洒在悟空身上,银辉照亮了身影却又在墙上照出了黑影,银辉衬着黑影,黑影衬着银辉,一片洁净安详。一道身影,披着月光,缓缓步入这片安详。

  猴子眼珠转动瞥了一眼又收回,没有丝毫动弹的意思。

  “猴头,怎么不开心啊?”身影微笑着侧身在床旁坐下,正是我佛如来。

  猴子向上翻了个白眼,还是不理会。

  “咳,问你话呢。”佛祖微感尴尬。

  这次猴子有了动静,却是翻身趴着了!一根尾巴竖的老高。佛祖嘴角略过一丝坏笑,拿手便将那尾巴往上一提。

  猴子皱眉,尾巴甩动抽了如来一记,翻身瞪去。

  如来被他瞪着,却回以微笑。

  对视半响,猴子率先败下阵来,嘴里嘟囔着又仰躺了下去。

  这时如来又问了:“悟空,你似乎并不高兴啊,有心事就和我说说吧。”

  悟空撇撇嘴,本欲不理,但转念一想,眼珠乱转,嘴角也翘起道:“俺老孙的确有心事啊。老头子,我听人家说我是你的私生子,可你明明是人,而我是猴。难道,你真这么有交无类?”说着,拿眼去看如来反应。

  如来哑然,瞪了猴头一眼,道:“哪学来的混账话,净瞎说!”

  猴子不依:“那你说,我是怎么来的?”

  如来的回答堪称典范,至今仍有许多父母学习引用:“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猴子又翻了个白眼。

  如来再微笑着问:“悟空,你传经东土,功德无量,可为何愁眉不展呢?”

  猴子长叹一声,并不说话。

  如来耐心等待。

  半响,猴子开口道:“哼,俺老孙何等身份,堂堂斗战胜佛!俺老孙并旃檀功德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齐至东土,传授无上真经,那唐朝上下不说感激涕零,毕恭毕敬,竟然还有人毁谤真言!哼!”

  如来摇头微笑:“你经书传到便已是无上功德。大唐众生是否重视,非你能左右。”

  猴子一个猛子跳起蹲坐:“哼!难道那三藏真经不好么?老头子你不拘寒暑,不论昼夜,批阅数十次,增删数百回,谈天,说地,渡鬼,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当可奉为万世经典!那方人等没个善信前来求取,我们巴巴地给送去,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普渡那方众生超脱苦海么?可是,他们。。。。。。”猴子说不下去了。

  如来定定地看着他,盘腿而坐,垂首合十道:“悟空啊,你要明白,并不是经典,便一定人人追捧,人人拜读啊。”

  “既然是经典,那为什么不能人人追捧?”悟空不服。

  如来斟酌一番,道:“嗯。。。。。。《道德经》,你看过么?”

  猴子摇头:“那不是道祖作的么?我一佛门弟子,看它作甚?”

  “那《道德经》好不好?是不是经典?”

  “呃,道祖与老头子你并列,这既是道祖作的,自是好的,也算得经典。”

  “既是经典,那你为何不看?”如来追问。

  猴子无言,若有所思。

  见猴子有所领悟,如来展颜微笑:“孩子啊,并不是经典便一定人人追捧人人拜读的。我那三藏真经谈天,说地,渡鬼,可引人向善,可谓经典。而那道祖的《道德经》也可引人向善,渡己超脱啊!同是万世经典,凭什么别人一定要更欣赏我的而不是道祖的?再说,道祖的《道德经》他们不也很多人没看过么?”

  猴子低头不语。

  如来又道:“昔有神人,谓之‘羽’,以此方世界为书,气象恢弘博大,照样少人揽阅。我们这些写书的,能写出来便算功德圆满,虽心中更想有人看到,有人能为之会心一笑,但实强求不得,一切随缘吧。”说罢,宣一声佛号再双手合十,面相虔诚。

  猴子受他一番言语,心事稍解,眼珠转转,终按捺不住心头疑惑,问道:“老头子,你说你的三藏真经和那道祖的《道德经》有什么区别呢?”

  如来微笑道:“一切修行,由己由心。道祖《道德经》可引人向善,渡己超脱。世人如依之修行,当可免除三千烦恼,可渡己出苦海。但正如我所言,经典未必人人追捧人人拜读,或因缘分或因偏见或因条件;读了也未必肯修,或因懒惰或因理念;修了未必得法,或因悟性或因误解。由此,众生得以超脱者,凤毛麟角,大多仍深陷苦海难以超脱。为此,我作这三藏真经,可由他人帮忙渡化,如此,超脱苦海者当增矣。”

  “道祖的《道德经》只可渡己,老头子你的三藏真经可渡己渡人,看来道祖的境界不如老头子你啊。”悟空轻笑。

  佛祖肃穆摇头:“悟空,这么想你就错了。若世人皆用心修行《道德经》,那自是人人超脱,人人得道。道祖已给了世人渡海之舟,世人不上渡,却怪道祖不肯渡己,可以吗?”

  悟空闻言想了想,内心赞同,嘴上却不服输:“可老头子你的三藏真经不就可以渡人么?”

  如来道:“世人可渡,但也要世人愿渡啊。若有人甘愿深陷苦海,入魔太深,不愿超脱,即使佛陀,也是无法。但还有一类人等,有心超脱,却无缘得窥渡化之舟,我的真经正可为此类人等所用。”

  悟空敏感道:“入魔?”

  “对,入魔。”佛祖肃穆:“世间众生可分为数类,畜,植,鬼,人,仙,妖,佛,魔等。且各分类并非永恒不变,有那六道轮回以调和,又有那修心修性以超脱。人,死而为鬼,修而为仙为佛,堕而为魔。鬼依功德心性转世而为植为畜为人,亦可堕而为魔。植、畜修而为妖,再修而为仙为佛,若堕则成魔。魔。。。。。。”

  “魔怎样?”

  “一念成魔,一念亦可成佛。魔若是回心转意,未必不可成仙成佛。仙佛若是堕落,未必不能成魔。。。。。。”佛祖凝视着悟空,语重心长道:“悟空,你自幼长在灵山,习武修行却少修心,虽得斗战胜佛果位却戾气深藏,日后当潜修己心,以免堕落为魔啊。”

  猴子垂首道:“嗯,我知道了。。。。。。”

  如来看着这从小看到大的猴子又情绪有些低落,踌躇着道:“要不,过几日,你再出去旅游一番散散心?”

  猴子讶然看来:“啊?老头子,你不是恨不得把我拴在灵山么,怎么肯放我出去了?”

  如来道:“此番东行传经之事,可见你自有分寸,如此,出去逛逛,见见世面,也有利修行。”

  猴子“哼”了一声,仰头倒下,道:“再说吧。”

  眼珠又转了一圈,想起什么道:“对了,你刚刚叫我什么来着,孩子?”

  “。。。。。。不,你听错了,是猴子。”

  “哼!”

  两人不再言语,僧舍一时再无声息,前殿盂兰盆会的欢笑声传来,衬得此处越发幽静安详。

  灵山众仙众佛,终夜欢庆,一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