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面试
作者:叁月中旬      更新:2022-04-26 13:24      字数:2425
  明阳坊。

  等到回信的那些个世家族长,都不由的叹了口气。

  张羽和司马钦说是身体不适,其实就是在拒绝这些世家的招揽。

  对于张羽和司马钦这两个人,这些世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失望。

  此时,鸿雁楼最好的那个包厢中,王知节和刘世昌以及郑百川三人,脸色都不由难看了一分。

  包厢中,还坐着十来名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的比试成绩都在前五十名,也是王、刘、郑三家重点想要培植的人。

  本来在王知节三人的旁边,还留着两个空位。

  可惜的是张羽和司马钦不买账。

  王知节三人也没有过多失望,恢复神情后,就让酒楼快点上菜,然后开始招待这些包厢中的考生。

  这其中,最让王知节三人在意的还是坐在身旁的那名考生,程明。

  在这次科举笔试中,成绩为81分。

  虽然跟张羽和司马钦两人的分数差了十分以上,但也值得他们投资。

  酒菜上桌之后,王知节三人便和这些考生喝了一杯。

  刘世昌放下酒杯,笑呵呵的看向程明问道:“程公子,明日就要面试了,你可有把握?”

  程明微笑着说道:“我为这次科举准备了很久,比试过了,想来面试应该没有问题。”

  郑百川问了句:“程公子,有信心可以逆袭成为面试榜首么?”

  听到这个问题,包厢中中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程明。

  程明苦笑一声,说道:“很难,比试分数相差太大,除非张羽和司马钦发挥失常。”

  闻言,王知节三人微微点了下头。

  其他读书人也都基本认可程明说的话。

  在讨论能不能逆袭之前,需要先说一下科举考试的录取规则。

  这一次科举笔试是前三百名进入面试,而面试阶段其实是不淘汰人的。

  没错,原则上是不淘汰。

  面试只是为了进一步确定考生的能力,然后确定这些考生的去处。

  综合成绩好的考生,将会去更好的岗位。综合成绩相对不好的考生,就只能去各郡县担任官员。

  这也是为什么上了金榜之后,这些世家就会行动的原因。

  但是如果在面试阶段,发挥的实在是太差了,王上有资格直接罢免这名考生的录取资格。

  这样的考生,其实真的很难遇到。

  在古代,对于在君王以及朝廷官员面前表现自己,读书人不仅不害怕不紧张,反而会觉得兴奋和激动。

  道理很简单,儒家思想的影响,读书人地位很高,对读书人的包容性也很高。

  加上读书人上升通道很狭窄,在以往只能是举荐。

  因此,为了得到朝廷官员以及世家的赏识,那么读书人就会竭尽全力的表现自己。

  所以说,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面试紧张基本不存在。

  在景阳大街、长宁大街这几个高档的酒楼,今天那几个最顶级的包厢,基本上是被那些世家给预定了。

  那些上了金榜的考生,今天也是忙得很,要么来酒楼赴宴,要么是跟着同窗好友上勾栏。

  金陵城的那些个青楼瓦舍,也是商量好了一般。

  只要是上了金榜的考生来娱乐,一律免费。

  甚至对于前五十名的考生,来了青楼,直接赠送一百两银子呢。

  不止是青楼,西市的自由贸易区内,对于上了金榜的考生,也是各种优惠。

  大家可不傻,这些上了金榜的考生,从此就是士绅一列了。

  谁也不知道在这些考生之中,会不会隐藏着未来的丞相。

  就算没有宰相,结个善缘总归是没有错的。

  就这样,一天时间过去,面试的日子也终于是到了。

  三百名考生一大早就在宫门口集合。

  金陵各地的百姓,也是围绕在街道上,远远的看着这些考生。

  辰时一到,一名中年太监走出宫门,环视一周后,拿起手中的扩音器。

  “所有参加面试的考生,按照比试成绩排成十行列队,开始接受资格查验。”

  刚音刚落,三百名考试在禁军的指引下,快速的排好队伍。

  队伍排好之后,十名太监开始拿着一本册子,一个一个对照查验考生。

  面试准考证以及考生照片对应好,这是最重要的两个步骤。

  资格查验完毕之后,两名禁军把一个黑色开口的大箱子搬了出来。

  前面的中年太监,又拿起了扩音器:“按照队伍,每个人依次从箱子中抽出面试序号。”

  面试序号抽完之后,中年太监直接让人带着前十个考生进入宫门。

  张羽和司马钦两人站在最前面,等待面试传唤的时候,在小声聊着天。

  “张兄,你是多少号?我是35,第三批进行面试。”

  “我是109,还需要等很久吧。”

  其实也没必要等很久,陆少君亲自主持的面试,只给每个考生一分钟的思考时间,三分钟作答的时间。

  时间一过,不管考生有没有说完,直接下一个。

  所以,没有等多久,司马钦就进入了宫门。

  面试的宫殿中,陆少君和六部尚书,以及几个御史大夫都在场。

  陆少君坐在最中间,周围没有人。

  考生的分数,也是由他一个人来决定。

  封建社会,就是这么的独断专权。

  当他看到司马钦进来后,便直接问道:“司马钦,假如你是一郡之守。如果正值农忙时期,国家正在打仗。

  你收到来自朝廷的旨令,必须要征调足够数量的民夫。”

  “但你在接到旨令的前一天,刚刚向百姓承诺过,这段时间百姓可以专注于农活,无须担心征调事宜。

  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听到这个问题,司马钦略微思索一番后,便开口回道:“首先,将征调数量的民夫分摊至各个县。”

  “其次,亲自上门向百姓致歉,说明缘由,并且从官衙银库中支取一笔银子补偿征调百姓。”

  “最后,上书朝廷,陈明银子去处,并做出保证,在下一季度的税收时,补齐补偿百姓支出的银子。”

  司马钦说完之后,弯腰一礼。

  在座的其他官员,听到司马钦的回答,都皱了下眉头。

  私自调用银库银子,这可是大罪。

  而且自古以来,征调民夫,哪里来的银子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