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亲人来投,赵子璋心结渐消
作者:织云女士      更新:2022-06-09 05:40      字数:2359
  “许兄弟,我这里有一份好消息,你听了一定高兴——”

  季和本来找许诸,没想到李文之也在此处。

  “李先生也在,那正好,免得季某多跑一趟。”

  这段时间,清远很忙,忙到大家都没有时间好好聊一聊,今日季和的突然拜访,许诸也很意外。

  “是什么好消息,快说来听听,可是大哥想通了?”这是许诸现下最期盼的。

  季和笑吟吟的摆摆手,也不顾许诸失望的表情。

  “虽不中,但不远矣。”

  季和对着茶壶就猛的喝了一大口茶,也不介意茶水微凉。

  本来季和还想卖个关子,可看着许诸和李先生都愁眉紧锁,干脆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刚刚城门口来了一对父子,你猜他们是谁?居然是大哥的姐夫和外甥。”

  季和与许诸从小就跟随赵子璋,自然知道自家大哥的心病。

  早年因家贫,日子真的过不下去,这才亲人离散,此时有了这天大的好消息,也算宽慰了大哥的心情。

  赵子璋有了亲人在侧,自然能缓和心境,也许这心结就不药而愈了。

  “许诸,李先生,走走走,快随我去见见我们的外甥,那小子瘦巴巴的,以后可要多吃两碗饭,不然怎么上战场。”

  当时赵子璋去城门口迎姐夫和外甥时,季和便在,当时第一眼就是这感觉,不过这世道,能活着已经是艰难,更多的也就不强求了。

  李文之自然也为主公高兴,可是想了片刻,还是婉拒了季和的邀请。

  “军营还是要务,就不与季将军去凑热闹了。”

  李文之接着道:“若是主公心情好,借着空儿劝一句,若是主公真要效仿曹公,莫要学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学学顿丘旧事,也不算枉费了百姓的信任。”

  季和心细,自然明白其中的问题,也不强求,带着许诸风风光光去了将军府。

  ——

  昆山县外。

  赵辰之在家中等了许久,母亲与继父才平安到家。

  “外面的世道现在是越来越乱了,要不是我们寻人护送,怕是根本无法安全回来。”

  赵辰之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为了养活赵辰之,母亲改嫁给继父顾老爷。

  顾老爷是做生意的,世道越乱,有些生意就越赚钱,赵辰之小时候吃了些苦,后来跟着继父,也算过的不错。

  “辰之,你那未婚妻以后就别想了吧。”

  母亲突然开口,让赵辰之有些懵。

  之前他说什么,母亲都不愿帮他退了这门婚事,怎么这次回家,反倒主动提起了?

  其实赵辰之理解母亲的想法,毕竟他们只是商人,而赵辰之甚至不是继父的孩子,等继父百年之后,怕是给他留不下什么。

  母亲爱护赵辰之,自然为他早早打算,这才借着继父的颜面,为他定下了一门很不错的婚事。

  甚至将他送入学堂,想要培养一下感情。

  没想到赵辰之与颜颜相看两厌,却也各自碍着长辈颜面,不敢拒绝。

  可也彼此很有默契,不曾将有婚约的事传出去。

  “娘,你相信我说的了?”

  赵母只觉奇怪,儿子说过什么,大多都是些诋毁人家小姑娘的话,当时赵母以为是孩子不愿受约束,现在看来,是颜颜这女子本身就有问题。

  “那陈夫子不是得了同门点播,要去投靠明主,做一番大事业嘛,颜颜自然跟去了。我家本着姻亲关系,对其多多关照,没想到人家有了高枝,便直接将我们踩到泥里。

  说什么颜颜姑娘乃是昆山少有的才女,必然是要高嫁的,多谢我们一路护送,该给的银钱必然给的足足的,听听,这是人话吗?”

  赵母大概也是气急了,否则这种败坏人家小姑娘闺誉的话,是断断不会当着儿子的面说的。

  人家用了他们的人脉,护着到了地方,便一脚将顾家踹开,这门婚事还有什么好结的。

  “看来你当初说的是对的,你那同门师弟,大约也是那丫头使手段给赶出去的,以后娘给你找个更好的。”

  这是想起来前段时间,赵辰之给她告的状了。

  赵辰之说颜颜将韩仑设计赶出了学堂,让他失去了唯一的出路,却也不曾将束脩银子退了,这说明不但颜颜有问题,她的父亲陈尔夫子,也不算是什么正人君子,可惜当初赵母不信。

  此时赵母这话,可不是无的放矢,本来她还想着,哪怕赵家发达了,也不愿做小人,没想到人家陈夫子,根本不稀罕。

  那就让赵辰之的叔叔,给这小子找个更好的。

  “辰之,你还记得你叔叔赵子璋吗?”

  赵子璋这个名字,这段时间在南方也算是人尽皆知,乃是一股义军统帅,是与郭将军一般的大人物。

  “娘你不会是糊涂了吧,我叔叔早年出家做了和尚,怎么可能成了清远军的统帅?这样的笑话往后可不要再说了,否则儿子在这个家,更没办法待了。”

  赵母压住心中的激动,小声说道:“赵将军不但是火凤县人士,而且还有个姓李的侄子,你说这样的人,在火凤县能有第二个?”

  本不以为然的赵辰之一下子就激动了。

  “娘的意思是,那清远军统帅,是我的叔叔?”

  赵母一把抱住儿子,“以后你的前程也有了,娘哪怕是明日闭眼也算是安心了。我已经与你继父说好,我们明日就启程去清远。”

  看来陈家悔婚对赵母的打击和影响,远比她表现出来的更深刻。

  以前只想着活在当下的人,也开始展望远方。

  “去见了你叔叔,那就是自己家了,不用委曲求全,也不用觉得家中自己是个外人,连多要一件衣裳,都要挑时候。

  你年纪也不小了,跟着叔叔好好学本事,等将来飞黄腾达了,记得来看一眼母亲,母亲也就知足了。”

  赵辰之惊讶的看着母亲,“娘,你不和我一起回家?”

  家,是啊,赵家才是赵辰之的家,亏她这个母亲,以为已经尽力为儿子周全,实际上在顾家的每一天,他大约都是过的不痛快的。

  “娘有什么面目留在赵家,现在娘已经改嫁了,沾不了赵家的光了,但将来,娘能沾我儿的光,辰之,娘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