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写得好
作者:签歌茗      更新:2022-07-12 00:35      字数:2111
  因为贾元春的缘故,王府中有着不少官员过来跟贾家的人打招呼。

  特别是跟贾蔷攀扯了几句。

  这时候京城最热闹的事就是会试,和一周后的殿试。

  贾蔷的考试结果,他们这儿大多数的人都知道。

  过来攀扯攀扯总没有害处。

  万一以后还能有打交道的地方。

  贾府,出了这么个年轻的人物。保不准又是下一个王子腾。官居一品。

  贾蔷一一回应着,迎来送往的已经非常熟练了。

  贾宝玉看着一阵吐槽。

  都是些蝇营狗苟的人,他不屑与之为伍。

  若是父母催促,&nbp;&nbp;他甚至都不愿参加科考。

  实在想不通,贾蔷这么好的人,也沾染了这么些习气。

  慢慢的也就接受了,别人怎么做他管不着。

  半天的时间,才从王府中出来。

  贾政高兴的很,没想到王爷竟然对自己这么的礼遇。

  不过他没飘,&nbp;&nbp;谦虚算是一个大优点。

  最后几天的时间,&nbp;&nbp;贾蔷在大观园中,&nbp;&nbp;闭门谢客。

  “香菱,从今日起,外头再有人来寻我,都说不见。”

  交代之后专心备考。温习学问。

  这一天殿试终于到了,这是科举的最后一考。

  几百个人依次到了皇宫之中。

  就在大殿之上,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些人。

  皇帝老儿是主考官。

  皇帝的师傅是当世鸿儒,教出来的学生不会差。

  马上太监把试卷分发了下去。

  殿试的规矩更简单。

  但是学子们更紧张,毕竟上头坐着的是皇帝。除了贾蔷,他们都是第一次见皇帝。

  心脏稍弱一点的人,恐怕受不了这种刺激。

  试卷一到手,所有人开始动起来。

  争分夺秒。

  有的人想着,自己要是率先作答出来会不会在皇帝那儿高看一眼。

  也有些人再想着,要是交卷的速度太快,会不会认为自己太高傲了,万一皇帝不喜欢傲的。

  虽然知道皇帝就坐在上头,大殿中还能听到皇帝说话的声音,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皇帝。

  没有那个胆量,&nbp;&nbp;皇帝不叫他,没人敢抬头。

  甚至有两个手都在抖嗦着,紧张的,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

  能到了这儿的人,基本上都是人中龙凤,任何的因素都能决定后头的名次。

  一紧张,手都抖嗦了,一看知道就算是平时再厉害,恐怕此时也只能得一个同进士出身。

  考核的不仅是成绩,还有各方面的因素。

  这方面贾蔷得了不少的便宜,这皇宫他来过了三四次,和皇帝单独接触也有两三次,现如今的场面根本不能对他造成任何的压力。

  还有就是谭春风这种本来就大气的,也满不在乎。

  看到了题目之后,所以开始在脑中想起来。

  论治国安邦之策。

  这个论题太大了,能写的地方太多了,可越是这样就越不好写。

  治国安邦,虽然他们科考当官的理想就是治国安邦。可要是怎么实施,&nbp;&nbp;真得好好想想才行,&nbp;&nbp;万一答不到点上。

  毕竟他们没有真正为官过,&nbp;&nbp;没有经验,&nbp;&nbp;写的东西都太空泛了。

  没有谁都像诸葛亮那些人一样,在野时就有那样大的格局。

  纸上谈兵的理想主义者恐怕更多。

  真为官之后恐怕就会觉得自己年轻时候的理念太幼稚空泛。

  这样的题目要言之有物能出彩,难度较大。

  贾蔷则是更加开心了,凭着后世的见识,提出几条治国之策,让皇帝满意不是太难的事。

  就算自己写的不行,还能有别人的呢。

  像著名的曾国藩左宗棠,拿出些理论来,也不会太离经叛道,能够结合目前的时代。

  琢磨了一下,开始动笔起来。

  “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知一句便行一句。坚持二者并进,则便会达到下学便上达的目的,才能始于修身,格物致知、诚心正意,而终于治世,获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效。读书立志,须以困勉立功,志大人之学。凡有裨于国计民生,无不尽心经蒙田,实力兴办。”

  很快写满了整个卷面。

  无外乎,强军,富民,修身,齐家。

  其中融汇了后世近代伟人一些见解,曾国藩左宗棠等名人,集各家所长,拼拼凑凑的写下了一篇文。

  字迹工整,稍微带点飘逸,行书。

  勉强没有超出这个时代太多。

  超出十步,无妨。超出百步,甚至数里,恐怕就会被人当成异类。

  无非就是从军,农,商,工,教育,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下。不空泛,什么见解,怎么处理,写了很多的法子。

  写完之后,好好的核对着,看看里头有没有什么犯忌讳,超出寻常的地方。

  看了一遍,没有找到什么错处,才放心下来。

  这一篇策论,自己是相当的满意。

  毕竟融汇了这么多伟人的,得不出成绩不正常了。

  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完成了。

  待到最后所有人都完成了。

  把所有的卷子都收集了下来。

  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

  不过照道理,他们这些人最低的都是同进士出身,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进士及第只有三人,进士出身几十人。剩下的三百人的身份都是同进士出身。

  除非是这次考试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二甲进士出身的能多一点。

  所有人都离开了皇宫,瞬间松了口气。

  皇帝抽着几份看了看。

  这些都是要过自己手的,名次也是由皇帝亲自排。

  最后的成绩结果大概两天后能出来。

  下头的这些人,皇帝能认识的很少。

  最熟悉的当属贾蔷。

  谭春风也有些熟悉,他父亲是户部侍郎,天天上朝的,有着这么个儿子皇帝多少知道点。

  至于其他的就没几个认识的了。

  随意看了几份卷子。

  都是中规中矩的,没有太大亮眼的地方。

  这个题目,恐怕一般人也不敢瞎写。

  宁愿中庸一点也不愿出错。

  看了几份之后,特意又找到了贾蔷的卷子。

  先是看到这个字迹就觉得赏心悦目,不说别的,单单这字就能领先了所有人。

  继续看内容,“好,写得好,必是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