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0 销售春联
作者:苍耳青青汝水畔      更新:2022-08-03 06:04      字数:1473
  当沉淀了激情,看淡了是非,现实的生活就成了硬道理。

  阿云知道只靠自己的工资,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于是就想找点生意做。做什么呢?好多生意都有人做,竞争激烈。而自己有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与他人硬磕。想来想去。决定做春联批发生意。

  春联批发,时间上正好是寒假放假,有时间保证;业务上别人都是春联零售,自己搞批发,没有竞争,劳动强度也相对小了一些。

  自己做的就是,投入相对大一些,就可以了。

  主意打定,阿云就到农村信用社贷了三万元,然后到关林市场去考察,同时在望嵩汝安路口租了门店。

  租这家门店,阿云也是有考虑的。这里是望嵩镇各村到望嵩去的必经之地;门店又不在闹市区,房租费相对低一点。

  焊了货架货柜,制作了门牌,张挂在店门口。

  第二天一早,阿云阿玲到关林市场进货。

  阳县发往雒阳的长途汽车在关林市场停靠站停下来,阿云、阿玲也就随着其他前来进货的人一同下了车,向市场走去。

  市场里人山人海,阿云两人直接到文化用品市场区,没费事找到了春联批发摆放摊位。

  “来了,老乡。看带些什么?”一个老板问。

  “看看吧。”

  “好,好。”老板回过头招呼别的客人去了。

  阿云看了一会,走过来:“老板,咱说说价格?”

  “好,好,到咱这里都是批发价。你要啥?”

  “到这里的都是批发价,很好。但我也是搞批发的。如果你给我和他们都是一样的价格,我就没得赚了,是不是?”

  “哦,你能要多少?”

  “每次进货一般都要上万,你感觉给我什么价格合适?”

  “这个?——其实你知道,做批发的本来也没有多少利润。”

  “说吧,咱们不绕圈子,直接说,你划得着,我也划得着,就行。”

  “是,是。”

  “这样吧?我按这个价格,再给你让两个点,怎样?”

  “两个点有点少,再让一个吧。”

  “那不行,我只有这一个点。想着你量大,我就当给你带货的,再让,我就要赔了。”

  两个人又磋商了一阵,也没有进展,张老板坚持不让。看没有希望,阿云说:咱们把电话记一下,随后再说联系。

  “那好,你再走走,看看。”

  两个人告辞过来,继续走着问着。

  前后谈了几家,价格最多让到两个点。比较了一下,两个人感觉还是那个张老板,态度好,对人也实诚。于是,决定就从张老板这里进一部分,再从上次联系的赵老板那里进一部分。

  然后阿云拿出进货单,开始进货。张老板用三轮车将货一车一车运到车站,帮忙装上到阳县的长途车。

  在一个集日的上午,燃鞭放炮,举行了开业仪式。

  然而,生意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因为每一个卖春联的也都是从关林市场批发的,并且到了关林有更多的选择。而阿云出货只能和关林市场上差不多的价钱,利润空间就是那两个点,加上出货量少,大家都是补货不值过去洛阳才来这里的。拔去开支,算下来,并不赚钱。

  贷的款,都变成了春联,春联一时也出不了手,一时也被“套牢”。

  没办法,阿云也直接在零售,利用自己进货低两个点的优势,打点价格战,每年赚个三几千元。

  没到腊月二十三,就早早在集市街旁边选择一个地方,用钢管扎起架子,用帆布罩好,搭成一个棚子,再把几十个型号大大小小质量各异的对联分类摆好,默默记好进价,准备销售。

  过了腊月二十三,销售才到了旺季。忙的时候,从早上点开张到早上点十几个小时,竟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最难受的是下雪天,天寒地冻的,寒风刮的篷布在钢管上啪啪啪地摔着,棚内四处透风,除了冷还是冷……

  直到年三十的下午,才基本结束。这时就开始绑扎,装箱,拆棚,往店里运。

  往往在这时不时有人跑去,买一个门画,或者一张横批,或者一张‘出门见喜’,都是少买或者搞烂临时补充的。

  尽管只是几分钱的利润,甚至是白送,你还得一箱一箱地翻,给他找他需要的。没办法啊,他们是今年的客户或者可能是明年的客户。

  对于‘上帝’,岂敢怠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