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轨
作者:经年旧事      更新:2022-12-15 01:38      字数:4543
  <script>app2();</script>

  <div css="read2"><script>read2();</script>  随着电动机的声音响起,大大的磨盘随之转动起来。

  “动,动了!”

  许父惊叫起来,可能是太激动了,那声音都有点变调了。

  小张看着手上的说明书,然后又站起身来,看着进料斗里的豆子。

  跟许父说着注意事项。

  至于水,他们也想了个省事的办法,直接找了根软管,从水龙头那边引水出来,水流大小可以用水龙头的开关来决定。

  磨豆浆时必须要加水的,主要有三个作用。

  第一,流水可以带动大豆在磨内起润滑作用;

  第二,石磨在运转时会发热,加水可以起冷却作用,防止过热会破坏蛋白质的组织结构;

  第三,加水可以使得磨碎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溶解分离出来,这样磨出的豆浆更香浓。

  还有,水流的压力控制非常重要。

  要和豆子的进速以及石磨的转速相匹配,这样的话,磨出的豆浆才细腻均匀。

  如果流速大了,会缩短豆子在磨片中间的停留时间,豆子磨不细,出来的浆体里面会掺杂颗料。

  如果流速小了,豆子在磨片中间停留时间过长,会发生过热的现象。

  很凑巧的是,在当初装修时,正好南墙根留了一个水龙头。

  当时是考虑的院子里的用水,没想到这回正好派上了用场。

  许父按照小张嘱咐的,盯着料斗,时不时地加些豆子。

  而下面的出浆口已经开始有乳白色的豆浆流出,而出浆口正下方早就准备了一只干净的水桶。

  电动的东西就是快,不一会儿,就积了小半桶的豆浆。

  许父拿舀子舀起一些,凑到眼前看了看,又闻了闻。

  “爸,怎么样?”

  许大茂急切地问道,说实话,他心里也有些忐忑。

  许父用手指蘸了一点,先放到嘴里尝了尝。

  然后,他又抹到手背上看了看,这才回答儿子的问题。

  “还不错,不过可能水流大了点,里面稍微夹杂了点颗粒,我把水流调小点试试。”

  说着,他就跑到水龙头那边,小心翼翼地转动着水龙头的开关,把水流控制到他预想的那个量。

  之后,又去厨房拿了只新桶过来,等了一过儿,预计到原先磨片中的豆子已经消磨殆尽,这才把出浆口下面的桶换掉。

  还用顺便带来的勺子,在磨盘里刮了少量的豆浆出来,在手背上抹了又抹。

  然后,开心地一拍大腿,“成了,远航,大茂,你们快来看!这回好了,比你妈抹的雪花膏还细,比我之前手动磨的更均匀!”

  听完这话,许大茂是一头黑线,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不过,他也听明白了,这回的水量合适了。

  看着那源源不断的出浆速度,再回想一下之前,许父之前为了磨占豆浆做一点豆腐,大冬天都忙得额头出汗的样子。

  他也就很能理父亲为什么这么兴奋了。

  小张也为许父高兴,不过,他还是很仔细叮嘱许父。

  “爸,刚才我说的那些注意事项您都清楚了吧?不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电源拔掉,万一谁不小心把开关碰开了,干磨的话,这个石磨就要毁了。”

  许父频频点头,眼睛盯着他的宝贝机器,一刻都舍不得挪开。

  他刚刚听得可仔细了,不仔细不行啊,以后这个宝贝就归他管了。

  看着许父那着迷的模样,许大茂知道,不把昨天泡的豆子磨完,他肯定不会想起来去前面帮忙的。

  于是,他也不打扰他,跟小张打了声招呼,便去前院帮忙去了。

  礼拜天的客人比平时更多一点,开市也更早。

  刚刚才11点,第一批客人就上门了。

  今天还更忙一点,因为包厢前两天订出去了,今天中午和晚上两顿,而且订的是饭店最高标准的席面。

  为此,傻柱和大齐都早早过来准备了。

  至于食材,多亏了林鸿月,帮忙搞到了肘子,猪肝,猪肚这些东西。

  而今天早晨,王强父子又送来了一桶活鱼,是几个皮小子见河里的冰化了,拿了网到河里去捞的,饿了一冬天,只要在水面洒些青草菜叶,那些鱼就跟饿狼似的,争先恐后浮上水面,开始抢夺起来,这个时候网鱼,一网一个准儿。

  除了活鱼,还让他们瞎猫碰上死耗子,捉到了一只甲鱼,俗称王八。

  王强本来说这玩意儿扔掉算了,可大山却坚持要把它给带上,因为为了抓它,他们的一张网还被咬坏了。大山不服气,一定要把它吃了才行。

  大山绘声绘色说了他们网鱼的过程,把几个孩子给羡慕坏了,恨不得自己也去亲身经历一下。

  不要说几个小的,就连自诩已经是大人的家国,也表示了向往之情,还和大山约定好,到了暑假,他要带上弟弟妹妹去王家村好好玩上几天,过把瘾。

  除了鱼,他们还带了一小筐鲜嫩的韭菜,碧绿碧绿的,叶子肥厚,一看就是精心伺候出来的,许大茂就猜,会不会是七婶,因为王家村送来的蔬菜中,就七婶家的菜质量最好。

  一问,果然就是七婶种出来的。

  这一个冬天,她家卖了不少的菜,赚了不少的钱,除了给自立奶奶看病,还有一些富余的。

  王强就建议她买点薄膜搞个小点的棚子,种点时蔬。

  七婶尝到了卖菜的甜头,手上也宽裕了,于是狠狠心,咬咬牙,就听从了王强的建议,建了一个低矮的大棚。

  说是大棚,其实低得很,只有小孩子能进去,大人都要弯着腰,或是蹲下身子才能进去。

  因为地方不大,也就一分半地的样子,七婶就种了韭菜和小一些小青菜。

  听说,再过几天,第一批小青菜也要可以收获了。

  傻柱见到那嫩嫩的韭菜,立马拍板,准备做韭菜盒子。

  里面掺上一些鸡蛋和虾米,那味道再鲜美不过了。

  这可比直接炒韭菜更能压搾这韭菜的价值了。

  所以,今天的小黑板上,第一道菜就是韭菜盒子,限量100只。

  至于甲鱼,在大厨的眼里,可是个好食材。

  正好晚上的席面上还缺一道比较能镇得住场子的菜。

  本来傻柱想做道鸡汤的,里面多放些菇类火腿提鲜,只是想来想去,好像太普通了。

  这只甲鱼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见这只甲鱼被饭店高价收下,大山昂起脑袋,瞥了他爸一眼,语带得意,“爸,你看,听我的,没错吧?”

  王强有些惊讶,问傻柱,“何师傅,这个甲鱼也是好东西?”

  提起做菜,傻柱不遑多让,开始卖弄起来,文绉绉地说道,

  “在我们厨子的眼里,就没有不好的食材,只有不好的厨师。一饭一蔬皆来之不易,好厨师应追求物尽其用。况且,甲鱼这种东西,”

  然后,话锋一转,话语又变得通俗起来。

  “兄弟,以后有这些好东西,记得给我送来啊!还有什么河鲜山货野味之类的,我们是来之不拒。”

  王强点头,“许哥也曾说过,只不过,我没想到甲鱼这种东西,对于你们来说是好东西。我们村里都没人愿意吃它,既难收拾,又没多少肉,而且做下来还不好吃,总是有股怪怪的味道。”

  傻柱眉毛一挑,嘚瑟起来,“甲鱼要做得好吃,就要看我们厨子的功力了。等以后吧,如果有机会,如果有多余的甲鱼,我做上一道好菜,咱们一起尝尝,喝回小酒!”

  “这感情好!”王强也乐于和傻柱打好关系,满口答应。

  并且暗暗在心里决定,以后不敢捞到什么东西,都送过来试试,万一又是稀罕物呢,到时又能多一笔收入了。

  自此之后,王家村送来的东西中,总是时不时夹杂一些不常见的东西,其中有不少的好东西,为饭馆菜单的多样性做出了不少贡献。

  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可食用的蔬菜种类越来越多。

  而大白菜基本消耗殆尽,烧白菜这道菜暂时退出了饭馆的菜单。

  不过不用担心,可以替代的菜品有很多。

  其中豆腐做成的菜就有好几道,只要大豆的储存量够,就不用怕没有豆腐。

  由于饭馆的用量越来越多,许父每天都要额外花不少时间在做豆腐上。

  于是,许大茂提出,应该给许父加工资,本来林母,许父和许母的工资是一样多的,但是许父除了在饭馆帮忙,每天晚上都要泡豆子,早起磨豆浆做豆腐。再拿同样的工资,那就太不公平了。

  所以,在许何两家的股东大会上,一致决议,给许父提升工资,每个月比另外两人要多出30元来。

  本来许父就干得很带劲,现在工资加了,这也证明了,大家对他的努力还是认可的。

  那天一整天,他都是笑眯眯的。

  家国领着双胞胎弟妹起哄,说爷爷涨工资了,得请客。

  三个孩子刁得很,说在自家饭馆请客不算,要让爷爷请他们去老莫搓一顿。尤其以家安闹得最欢,她早就听哥哥说过老莫的东西有多好吃多好吃了。她还记得,之前有一回,哥哥还带了冰激凌回来给他们吃,还有软软的西点。那味道,过了好些年她都没忘记,可香可香了。

  许父被他们缠得头疼,就答应了他们。

  不过他走不开,干脆把钱直接交给家国,由家国领着弟弟妹妹们去了。

  “哇,吃西餐啦!”

  三人欢呼着就出了门。

  其实就几个孩子的零花钱,平时省下来的钱,加在一起也够他们去搓一顿了。

  可是,自己请自己就是没有吃免费的来得香。

  许父看着三个孩子,觉得好笑,又有些感叹,“现如今的孩子日子实在是太好了,放在过去,像家国这么大的,早就进厂或者下地干活干好几年了。哪像他们,真的是要什么有什么,不愁吃不愁穿的。”

  许母则护孙子,“那也是咱家国读书好,放在过去,也是能考状元的那种。所以你说的进厂啦,还有什么下地啦,都是不存在的。”

  至于许大茂和娄晓娥夫妻俩,则默契地一声不吭,由着二老在那里逗嘴,和往常一样,二老在说了一会儿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就会不了了之。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头一回了,他们两人早都习惯了。

  当然了,这件事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三个孩子很懂事,自己吃了一顿心心念念的大餐后,回来时带了一堆的特色西点。

  除了许家人,林母还有大齐都有,人人有份。

  现在的饭馆已经完全走上正轨。

  除了偶尔节假日客人猛增的时候,需要多出一两人帮忙外,平时他们四人应付下来,基本上都已经游刃有余了。

  许母的算盘现在已经很熟练了,基本的加减绝对不成问题。

  娄晓娥对此非常意外,她一直就担心账的这方面会出问题,因为她和三个孩子去香江的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就差最后一道审批手续,据之前帮她递交材料的那位同志说,她这回十有能办得下来。

  如果能成功办下来,按照和娄母约定的,她至少要离开二十天左右。

  假如许母在账目这方面一直搞不定,她就担心,到时她离开期间,店铺收银账目那一块会不会变成一团糟。

  现在好了,还没到5月份,许母就已经可以完全独立工作了。

  简单的记账已经难不倒她了。

  至于总账,这个不怕,可以等她从香江回来之后,她到时一起结算也不成问题的。

  5月底,终于,从公安出入境管理科那里得到消息,母子四人的手续终于办了下来了。

  回来后,娄晓娥跟许大茂说,“我才知道,幸亏这回你没有一起申请,如果你也申请的话,我们这手续指定是办不下来的。”

  “为什么?”

  许大茂没反应过来,他也申请怎么就会影响到妻子儿女办手续呢?

  娄晓娥在知道这件事后,就想着要和丈夫说道说道了,这一路上,都快把她给憋坏了,于是,她也不卖关子,直接就把从那边听来的消息说了出来。

  “说是现在香江那边生活好,有很多人去了那边就不愿意回来了,宁愿在那边当黑户打黑工,也要留在那边。如果咱们这小家的一家五口一起申请出去的话,就会被判定有移民倾向。所以,像这样的申请一率不准通过!”

  “哦”,许大茂点头表示明白了。

  这个套路并不陌生,前世的他就碰到过这种事情。

  曾经有一回因为出差,需要办去某国的签证,一起外派的同事顺利签下来了,可轮到他,却被拒了。

  原因就是,他单身,在国内无牵无挂的,说他移民倾向。而他的同事呢,是位女士,已婚已育,丈夫和孩子都在国内,一个人申请出境的话,留在外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当时,他得知是这么个原因之后,真是觉得有些啼笑皆非的。

  某国大使馆实在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认为是个人去他们国家就想移民。

  他当时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在国内混得还是挺不错的,根本不可能丢掉国内的一切,到异国他乡从头开始,如果他真那样做的话,那他就真的是傻子了。

  <script>ap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