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高下自有评说
作者:水产鲜鸟      更新:2022-06-24 10:03      字数:2070
  “各位水友上午好,我是于闲。”

  圣姑山风景区,古代趣闻的记者到位,肖旭日和工作人员穿着游牧民族传统盛装出镜,于闲也打开直播间。

  因为知道挖出来的会是什么化石,台词早已准备好。

  过了第一次直播,已经没必要时不时去刺激、调侃傅海涛了。

  于闲希望把身为古生物学者的科普义务发扬出来,昨天熬夜思考,如何将剑龙科的演化历程讲得正确又不那么枯燥。

  简直比写论文还费心思,不得不佩服科普和教育者们。

  提前有过直播预告又刚好碰上休息日,同时观看人数很快升到15万。

  没啥好激动的,于闲清楚这些人并非真心来看恐龙,只是想看两个古生物学者互相锤、争锋相对。

  没必要为了热度炒热度,做好自己的本分,学术高下自有评说。

  让工作人员拿着手机,于闲引导镜头进入石英洞窟。

  “这次我们在风景区开发到一半搁置的景点发现了恐龙化石的痕迹。”

  石英洞窟经过洒水降尘,没那么令人窒息,但糟糕的地形环境没法改变。

  直播间水友通过镜头感知到一二,就看着摄像设备在弯弯绕绕的原始岩层前行,有时还要钻过只有下水道口那么大的洞穴。

  终于,在一处凸起的岩石边,于闲停下脚步。

  “大家看,这个凸出来的地方其实是化石,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技巧。”

  工作人员转动手机,拍摄整个岩体的情况,让大家知道一整面全是天然岩石,不存在摆拍的可能。

  事实确实如此,想在这里搞摆拍,整面岩壁都得人造。

  大型设备进不来,难度就升级为整个石英洞窟是人造的了。

  此时,一名媒体人进入镜头范围,她手中的话筒有个名片大小的长方块,写着:古代趣闻

  正是白墨派来的新闻记者。

  记者首先询问了关于于化石的看法,于闲直接给出结论。

  “有可能是剑龙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种剑龙。”

  那根突出墙体的骨骼是剑龙尾部的骨刺,由于尖端断裂,看着没那么锐利。

  寒疆高原少有其他外骨骼尖刺这么长的恐龙,大水沟龙等强者的爪子也到不了如此地步。

  说到剑龙,名头足够响亮,于闲顺风顺水介绍了这类植食性动物的优势,以及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区域。

  简短说完,不多卖关子,于闲叫来景区工作人员开始挖掘。

  挖化石的过程漫长且煎熬,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坏几千万乃至上亿年留下来的宝贵事物。

  于闲指导着工作人员反复调整挖掘角度,从不同地方下铲子、打凿子。

  挖掘工作从早晨进行到中午,工作人员轮换着吃饭,于闲只是拿着烤馕夹酱肉,并未退出休息。

  相比于第一次直播时苛刻的弹幕,此时直播间的氛围改良许多。

  不少水友说着主播辛苦了,挖化石没那么容易,得休息一会儿。

  其实于闲除了有些饿,身体说不上疲劳,毕竟经过这么多轮血脉之力强化,灵魂力量远超常人,忙碌小半天不算什么。

  “各位,其实古生物研究者的日常比这还累。”

  于闲对着镜头介绍着,“并非每次出行都有收获,有时翻山越野好几个月,最终只落个两手空空,狼狈返回的结局。”

  眼下已经在圣姑山风景区有了成果,于闲说这些话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古生物研究不易。

  所有需要实地考察的科学研究都不是在光鲜房间里安逸做出来的。

  渐渐有许多水友站在于闲这边,同时也能看见弹幕中飘过质疑。

  说是于闲动用不专业的普通人挖化石,毛手毛脚的没准就会弄伤这些宝贝,应该要找更专业的团队过来。

  几条弹幕说得头头是道,具备一些考古专业的知识,明显并非普通吃瓜路人。

  他们说话相当难听,不留余地,可以猜测是傅海涛那边的人,也可能是其他眼红的组织。

  于闲没有做任何回应,直播策略已经改变,用不着针锋相对增加古生物圈子的戾气,只要拿最后的结果做证明即可。

  有寻龙图谱,于闲能清晰感知到已经录入的化石存在,知道该往哪里下铲子,知道是否有遗漏。

  工作人员负责大动作挖掘,到了关键位置还是于闲上手。

  随着时间推移,直播间热度缓缓下降。

  其中一部分是看累了,更有许多人纯粹想看撕b大战,没看到便退出走人。

  加之于闲和平台申请的是最不受管束的自由直播协议,热度非常高时才会有榜单推荐,火不起来很正常。

  同时观看人数跌到10万以下,又在傍晚开始回升。

  这段时间观看人数多,因为剑龙化石快挖出来了。

  通过寻龙图谱,于闲提前知道这将军龙有着一整条脊椎骨,背上的骨刃、尾部的骨刺几乎齐备,56的化石完整度不开玩笑。

  “还有吗?”

  “里边没有了。”

  随着于闲从刨开的岩石中灰头涂脸探出身子,这句结论引得周围工作人员大声欢呼。

  直播间弹幕也是清一色的hhhh——

  “呼,累死我了。”

  几名身强力壮的工作人员就地坐着,也不管尖利的石头戳p股,大口大口喘着气。

  寒疆高原的10月可谓寒风呼啸,石英洞窟天然的环境保温,人类行动和各种摄影、照明设备散放热量,使得洞窟深处变得闷热。

  “呼,抱歉。”镜头前的于闲摆摆手,脸上满是污泥,“待会儿再给水友们做总结让,我到后边喝点水,喘口气。”

  弹幕不断飘过表示理解的话语,再没有人说于闲是摆拍作秀。

  直播到此,绝大部分人觉得进入尾声,其实肖旭日和两名主管知道,后续还有一波。

  “诶——”

  消失在镜头视线外的于闲忽然发出惊呼,“来,快把铲子和钉头锤拿过来!”

  正在休息的工作人员不明所以,他们心里知道于闲是来拯救圣姑山风景区糟糕的业绩,还是下意识动了身,带着工具赶往。

  亲自拿着直播手机的主管心领神会,知道于闲要“意外发现”第二只将军龙化石了,赶紧换上新的充电宝,抓着手机赶过去。